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经济学课件.

世界经济学课件.


4
本章内容

国际分工 世界市场 科技革命


5
第一节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世界经济运行的基础,各国国民经济之所 以能够结合成为完整的世界经济,国际分工提供了一 个基础性的条件。
6
一、国际分工的涵义及其决定因素

国际分工简单地讲就是跨国界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布哈林指出:“除了其他形式的社会分工以外,还存在着一种 各‘国民经济’之间的分工,或者说个国家之间的分工。这种 超越‘国民经济’疆界的分工,就是国际分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国际分工所受到的具体的制约因 素也不相同,总的来说各个时期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大体 可分为两类:
各国的自然要素禀赋 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作用)。
7


自然要素禀赋:包括一国的自然资源、气候、领土、人口 等。以亨廷顿为代表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赫克歇尔-俄林 的要素禀赋论都强调了自然要素禀赋对国际分工的作用。 自然要素禀赋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早期的国际 分工有着较大的影响,但随着全球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生产 力的不断发展,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越来越小。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一国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体制、国内市场运行机制等,其直接决定各国在 当今世界市场上的地位。
16
3.混合型分工


混合性分工实际上就是指一个国家既参与垂直型分工, 又参与水平型分工。 例如德国对发展中国家是“垂直型”的,向发展 中国家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而对发达国家则是 “水平型”的。德国的进口中,主要是机器设备和零 配件。其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西欧发达国家。 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其水平型分 工的比重就越大。
4
5 6 7 8
1
2 3 3 3
12
13 14
2
1 2
合计
30
2
第一章 国际分工、科技革命和世界市 场
3
第一章 国际分工、科技革命和世界市场
学习目标



1.了解国际分工的涵义、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经 济的影响 2.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发展历程,并且能够 分析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3.了解科技革命的基本内容、发展历史及其对世 界经济的促进作用
17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分工的初步形成 国际分工的发展


国际分工的深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发展的新趋势

18
(一)国际分工的初步形成


起点是18世纪60年代爆发的以蒸汽机的发明为 标志的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的爆发和完成,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生产方式的 确立,它加快了商品经济的推广,社会分工的 发展,也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形成。
10
1.基于自然资源差异上的国际分工


这种类型的分工建立在当地天然的气候、资源 与环境的基础上。 由于世界上的土地、气候、矿产等自然资源分 布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该种类型的国际 分工的稳定性也是最强的
11
2.基于要素密集程度差异上的国际分工


生产要素禀赋论认为: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 系中生产和输出它们相对富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进口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 与自然资源的稳定性相比,各个国家的要素丰裕程度会随 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生变化。即使它的资本规模依然有 限,至少也会令生产要素的密集度发生某种结构性的变化, 从而引起该国对其产业结构乃至国际分工的参与进行调整。 因此以要素密集度差异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其稳定性相对 较低。
12
3.协议分工


两国在生产同类产品且生产效率相近的情况下, 通过相互协议分别专门生产其中的一种产品,实 现规模经济,形成国际分工。 由于政府之间的协议会因为协议双方各自利益的 变化而不断地进行修改,因此协议分工的稳定性 最差。
13
(二)按参与国的产业关联性划分

垂直型分工:传统上的垂直型国际分工与当代世
界经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垂直型国际分 工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水平型分工: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国家或
地区之间在工业制成品生产上的国际分工。

混合型分工:前两者的结合体。
14
1.垂直型分工


早期的国际分工多发生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 间,一般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 之间的制造业与农矿业、工业制成产品与初级产品之间的 分工,它反映了双方在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上的差距,因 而在分工形式上呈垂直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分工逐渐表现为资本、技术、知识 密集型工序或零部件生产与劳动密集型工序或劳动密集型 零部件生产之间的分工,甚至是设计与制造的分工,即发 达国家从事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而发展中国家则从事产品 的制造与加工。
8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

按分工的基础和稳定性划分 :基于自然资源 差异上的分工、基于要素密集度差异上的分工、 协议分工

按参与国的产业关联性划分:垂直型分工、水 平型分工、混合型分工
9
(一)按分工的基础和稳定性划分



基于自然资源差异上的国际分工 :稳定性最强, 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无直接的关系。 基于要素密集程度差异上的国际分工 :稳定性中 等,生产要素禀赋论。 协议分工 :稳定性最差,由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 提出。
15
2.水平型分工
水平型分工可以分为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


产业间分工是指不同产业所生产的制成品之间的国际分工 与贸易。 产业内分工又称为“产品差异分工”,是指同一产业内不 同厂商生产的产品虽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程度,但在外观 设计、内在质量、规格、品种、商标、牌号或价格上有所 差异,从而产生国际分工和相互交换,它反映了寡占企业 的竞争者和消费者偏好的多样化。
世界经济学
1
教学课时安排
章节 1 2 3 名称 科技革命、国际分工与世 界市场 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及其 经济模式 发展中国际和地区经济发 展模式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 国际经济地位 世界经济格局 经济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课时 1 2 3 章节 9 10 11 名称 生产全球化 世界经济的周期与波 动 经济增长中的人口、 贫困、环境、能源问 题 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 国际经济协调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 界经济一体化 课时 3 3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