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简述
摘要:室内空气品质的优劣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并会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所以对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很有意义。
但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很多,所以要正确评价室内空气质量是件困难的事,在我们所学的书本上简单的介绍了相关的方法,在这里主要是对书本内容的一点扩充。
关键词:1.室内空气品质;2.主观评价方法;3.客观评价方法;4.综合评价方法
1 引言:
早期室内空气品质主要以采用单项污染物浓度值是否超标为评价依据,随着室内污染物种类以及污染形式不断为人们所知,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也不断地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由于室内空气品质所涉及的是室内低浓度污染,绝大多数污染物不会超过有关标准的上限值,即使有时超过也不会超过很多,其实评价室内空气品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合格不合格的问题,而是一个满意的程度,因此有一般卫生检疫的方法是无法评价的,也不能揭示出室内空气品质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室内污染特点不一样。
人种,文化传统与民族特性不同,造成对室内环境的反应和接受程度上的差异不能直接套用国外的评价方法。
2 我国的空气品质评价方法
90年代初,有人建立了一套即符合国际通用模式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室内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这一评价方法主要有三条路径,即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和背景调查。
2.1 客观评价是直接采用室内污染物指标来评价室内空气品质。
由于我国室内烟雾污染一直是个重点,其评价指标有CO,NO x,SO2,这些指标的室外值也相对偏高。
CO2在以人为主要污染物的场合中可以作为室内人的生活散发物情况的评价指标。
甲醛浓度是评价建筑材料有机挥发物对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指标。
另外,以室内细菌总数作为室内空气细菌数的评价指标,它又反映了室内人员密度,活动强度和通风状况。
加上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照度以及噪声作为背景测定指标,一共用12个指标来全面地,定量地反映室内环境质量。
评价指标的测定数据要整理,分析和归纳成指数值,才能表征环境质量现状。
其中分指数定义为实测污染物浓度与标准上限值之比,而评价指数则是分指数的有机组合,以此来反映出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同程度。
2.2主观评价是指利用人的感觉器官进行描述和评价。
一,在室者和来访者对室内空气不接受率,以及对不佳空气的感受程度。
对环境的评价,首先要感受出不佳空气种类及其程度,由此可推断出室内主要污染物是否与客观评价保持同一性,然后再判断室内空气品质的状况。
二,环境对人的影响表现为在室者出现的症状及其程度。
并用国际通用的调查表方法来规范主观评价,以提取最大的信息量,强化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为了能提取最大的信息量以及取得最大
的可靠度,主观评价规范化和标准化十分重要。
其中还包括背景调查,背景调查中一部分是排他
性调查
,另一
部分是个人资料调查,主要用以排除非室内空气品质因素所引起的干扰,避免影响评价结果,有助于作出正确判断。
2.3个人资料调查时要求有20位(对比调研人员),在每次测定前先作为一个普通的来访者进入大楼的一个典型房间,在15s内做出对室内空气品质可接受性的判断,以及对室内不佳空气感受程度的描述。
在主观评价时要求调研人员进行亲切面谈,详细讲解,协助他们正确理解调查表,以做出公正的主观评价。
作为一种以人的感觉为测定手段或为测定对象的方法,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在室人员与来访者对空气品质感受程度不一致,也是正常的。
这是由于两者的嗅觉适应性不同以及对不同污染物的适应程度不一致所造成的。
同样需要筛选主观评价数据,分门别类地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加权平等法,合理地有效地纠正误差带来的影响,以获取不同的信息。
最后综合主,客观评价,做出结论。
根据要求,提出仲裁,咨询或者整改政策。
这套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其评价结构也是公正和有效的。
3.国外的综合评价方法
国外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多采用问卷调查与现场测试相结合的形式。
问卷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1)周围环境状况,如温度,
湿度,灯光,噪声,吹风感,异味,灰尘,静电等;2)职业状况,如工作满意程度,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等;3)病态建筑综合状况,如困倦,头痛,眼睛发红,流鼻涕,嗓子疼,恶心,头晕,皮肤瘙痒,过敏等;4)个人资料,如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有过敏史等。
现场测量内容一般包括:CO2,VOC微生物,悬浮颗粒,温度,相对湿度以及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维护情况。
具体步骤在这里不多做介绍。
4.其他方法的简单介绍
室内空气品质的的评价还有许多种方法,主要还是主观和客观两部分。
在这里简单介绍下其他几种主观评价方法和客观评价方法。
主观评价方法有嗅觉评价方法,应用分贝概念的评价方法,视觉评价方法等。
客观评价方法有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检测评价方法,室内空气品质的模糊评价方法,室内空气品质的灰色理论评价方法,人体模型评价方法等。
对于不同地区存在的各种差异,选取各自适用的评价方法才能更确切的评价室内空气品质。
随着科技的发张,空气评价方法也会变的更加合理,更加准确。
【1】沈晋明.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J].暖通空调,1997,27(4);22~25.
【2】沈晋明.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J].1997,27,(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