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管理法律环境

人力资源管理法律环境


1967年的《雇佣年龄歧视法案》
由于老年员工工资一般较高,企业裁员时 优先考虑裁去老年员工,该法案保护了老年员 工的就业机会。
该法案规定:40岁以上的 雇员不能因为他们的年
龄而受到就业歧视
1990年的《美国残疾人法案》
禁止歧视的对象: 符合工作资格的残疾人
禁止歧视的内容: 工作申请程序、雇佣、发展 或解雇、薪酬、培训等
二、美国的人力资源法律体系
公平劳工标准
工资立法
州低工资资标准

通行工资
国 人 力
劳动保障立法
社会保障立法 失业保险立法 工伤补偿立法 退休收入保障立法

源 公平就业机会和肯定行为的规则

关 法
关于集体谈判的法规

同工同酬法律和法规
其他法律条款
就业年龄歧视立法 性骚扰立法
特殊人物保护法案
三、中国的人力资源法律体系
第三章 人力资源管理法律环境
本章重点:
• 美国《公平就业机会法案》的有关内容 • 中国人力资源法律体系的构成
• 中美两国在人力资源法律方面存在的主要 差异 • 中国加入WTO后应如何应对人力资源法 律方面的挑战
第一节 美国公平就业机会法律
背景
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政府角色的调整
世界经济竞争的日益强化
规定
视立法
户籍歧视、出身歧 种族歧视、信仰
中国人力资源
法律体系内容
中 国 人 力 资 源 相 关 法 律
综合性法规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方面
工资方面 工时和劳动保护方面 促进就业和职业培训方面
社会保障方面
四、中美人力资源法律差异比较
劳动 关系 概念 的定 义不 同
美国认为 劳动关系是指政府、雇主与雇 员三方之间就领导内容发生的一 种社会关系,而劳资关系是雇主 与雇员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1964年的《民权法案》第七章
平 就
1978年的《怀孕歧视法案》

1963年的《公平报酬法案》

1965年的“第11246令”


1967年的《雇佣年龄歧视法案》

1990年的《美国残疾人法案》


1991年重新修订《民权法案》

其他法案及各州法律
1964年的《民权法案》第七章
该法案规定,不能 因种族、肤色、信 仰、国籍等对雇员 进行歧视,不能在 雇佣、解雇、提升、 调动、薪酬管理、 培训计划等任何一 个就业条件上进行 歧视
合理的便利条件: 雇主必须为残疾员工提供 合理的便利条件
第六章 人力资源获取后的录用
1991年重新修订《民权法案》
提供一些纠正措施以消除性骚 扰和有意识的就业歧视
更加严厉界定差别性对待和差 别性影响的概念
扩大修订前《公平就业机会法案》 的相关法规条款的范围
其他法案及各州法律
41个州和2个区 制订了与《民权 法案》相同的公
10天
歧视行为发生后的300天
向雇主发出控诉通知
原告不服

公平就业委员会调查

尽可能在提出控诉后的120天内

公平就业委员裁决
没有合理的控诉依据


发现合理的控诉依据

公平就业委员会解除控诉 个人可以使用自己的律师起诉

开始做调停的努力
各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正式的同意书
行 动
各方意见不一致
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决定不再起诉, 向原告发布“起诉权利书”
公平就业机会委员向联邦法院起诉
联邦合同执行程序办公室
该办公室是为强制执行第11246号令而设
该机构也强制执行退伍军人就业和残疾人就 业的法律
联邦法院起诉雇主的法律程序
美国最高法院 州最高法院 州受理上诉的法院 州地区法院 首席检察官
州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
雇主 原告
美国上诉法院 美国地方法院
司法部 联邦调查机构
该法案规定,雇主不能在要求相同的技能、 努力和责任的工作条件下,对相同的工作因 性别不同而支付不同的报酬。
该法案的公平报酬规 定主要是反对在男女同 工不同酬的现象
1965年的“第11246令”
该政令严禁联邦政府的承包商、分包商 以及与联邦政府签订建设性合同的雇主因 种族、肤色、宗教、性别、国籍等不同而 对雇员进行就业歧视。
又叫劳动条件基准法, 包括工时法、劳动保护 法、工资法等
保障法
包括促进就业法、职业 培训法和雇员保障法等


宪法

劳动法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


国际法律文件
层 构 成
准 规 范
劳动政策

劳动标准
法 律
规范性劳动法解释

集体合同

人力资源法律及相 关规定的作用
保护作用 稳定作用 倡导社会公平 完善法制建设
平就业法律
美国各州都成 立公平就业委
员会
公平就业机会法案的执行
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


联邦合同执行程序办公室

联邦法院

反歧视行动计划及其执行
工作中发生歧视行为
180天 向州或地方公平就业机构提出控诉


州级或地方机构调查

州级或地方机构裁决

机 会 委
向公平就业委员会提出控诉
裁决后的300天内或
中国目前认为 劳动关系=劳资关系
差异内容 法律体系上的差异
法律意识上的差异
劳动关系协调上的 差异
特殊人力资源问题 处理的差异
歧视的范围、种类 和内容的差异
执法的机构和力度 的差异
中国
美国
人力资源的法制化 法律体系完善 水平低
雇员法律意识弱 雇员习惯用法律 维护自身权益
惯用行政手段
专门机构或法院
法律上没有完整的 有较完善的反歧
歧视的定义:对歧视对象的有 意识的行为(差别性对待)和 无意识的行为(差别性影响) 均构成非法的就业歧视
1978年的《怀孕歧视法案》
该法案规定,严禁 雇主在提供假期、 病假、及健康福利 方面歧视怀孕妇女。
雇主必须允许孕
妇工作到确定会影 响工作成绩时才停 止工作,并在分娩 后回到原岗位工作。
1963年的《公平报酬法案》
一、中美人力资源法律的体系结构
美国法律体系形成特点
最大特点:每次修订 都是由某个无法判服
双方的案例引起
为加强某些法律的执行,总统签署一些政令 法令,这些后来也逐渐成为美国人力资源法律 体系的一部分,如1965年的第11246号令
中国的法律体系构成
劳动关系协调法



劳动基准法

包括宪法、劳动法、劳 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 劳动争议处理法等
反歧视行动计划及其执行
反歧视行动计划是雇主制定 书面计划以表明自己努款
自愿反歧视行 动计划
非自愿反歧 视行动计划
第二节 中美人力资源法律体系的比较
一、中美人力资源法律的体系结构 二、美国的人力资源法律体系 三、中国的人力资源法律体系 四、中美人力资源法律差异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