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企业文化综述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中联重科企业文化综述目录第一节中联企业文化体系及其构成2002年至2003年,公司董事长詹纯新带领进驻我公司国家博士后工作站进行企业文化专项研究的博士后队伍,提炼、总结并首次提出中联重科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至诚无息博厚悠远”。
2003年至2005年,通过全员参与,以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并遵循企业文化建设效应可衡量的原则,逐步丰富、完善了一系列分支理念。
2006年,随着中联重科企业流程再造的进一步深入,公司内刊《中联》报连续刊发董事长亲自撰写的《论“礼”》、《论“义”》、《论“廉”》、《论“耻”》等文章,以及《构建新秩序,发达新能力》、《以三公为基石,构建新秩序》等多次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讲话内容,一组具有鲜明特色、员工耳熟能详的词汇定格为中联文化的坐标,由此总结、提炼和完善了中联的文化体系。
2008年初,随着企业文化体系的完善和价值观学习、“入模”教育在公司内部深入、持续地开展,针对公司高速扩张和发展的趋势,在“一元”到“八品”的文化体系基础上,詹纯新董事长进一步提出“信任管理、分层管理,强调自律和敬业精神”,并将其视同企业变革创新的主要表现。
在倡导以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标准做人的同时,要求以西方管理理念所倡导的规则做事,由此更好地兼容并蓄、中西融合,实现中国人做世界级企业的目标。
这是中联价值观进一步深入地挖掘和发展。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联重科在抗震救灾中快速反应、组织救援行动,全体员工上下一心,积极响应和参与,其心存大爱,身体力行的突出表现,不但得到了四川省灾区政府、百姓和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同时也赢得了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的广泛赞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了一个行业领军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企业文化。
抗震救灾中所体现出的中联精神,以“至诚执着之心、仁义博爱之情、自强不息之志”为核心,它所形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将永久地激励每一个中联人,以本职工作为基点,永续传承和弘扬中联精神,去完成更为艰巨的任务和更为崇高的使命。
面对一场巨大的灾难,中联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爱、责任、精神薪火相传,中联的企业文化又一次淬练、涅盘和升华。
2009年4月10日,中联重科召开贯彻全新品牌核心理念动员大会,面向全球市场正式启用:“思想构筑未来”品牌核心理念。
2011年3月7日,詹纯新董事长代表中国企业走上哈佛讲台,用三个关键词“包容、共享、责任”讲述中国企业融入国际的新姿态,中联重科并购CIFA成功写入哈佛案例,意味着中国企业进入西方主流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西方社会各界的认可,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具有里程碑的事件,也是对中联重科企业文化建设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肯定。
2012年,中联总结出企业跨国并购的五项基本原则,也就是包容、共享、责任、规则、共舞。
第二节中联企业核心价值观及释义中联的核心价值观“至诚无息,博厚悠远”于2002年正式提出。
它取意于《中庸》第二十六章:“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这段话译为现代文,即:“至诚无息,无息才能长久,长久才能产生征效,有了征效才能悠久无穷,悠久无穷才能变得广博厚重,广博厚重才会变得高大光明。
广博厚重可以承受万物,如同广袤的大地;高大光明可以笼罩万物,如同高远的苍穹;悠久无穷可以完成万物,达到和成就永无止境、无限宽广的境界。
……天地之道,是广博、厚重、高大、光明、悠久、无穷!”我们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至诚无息,博厚悠远”,译为现代语言可理解为“诚信为本,不息为体,日新为道;广博揽物,厚德载物,悠远成物。
”“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内核体现于:诚信、执着、包容、担当。
诚信:诚意、正心、修身而后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诚信”是中联重科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和事业的原点。
诚信经营,诚信为人是中联重科永远不容动摇的铁律。
执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执着”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石。
中联重科改革发展的历程,是一道中联人执着求索的顽强轨迹;而中联崇高的使命,正召唤着中联人执着前行。
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包容力孕育生命力。
中华民族血脉赋予我们强大的文化包容力,吸纳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中联才会生生不息。
担当:“责任”是我们事业生生不息的源泉。
责任赋予中联重科不断演绎精彩的能量。
第三节中联企业文化价值观体系理念与释义2006年至2007年,企业文化建设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中联文化核心理念统领下,进一步完善和形成了中联从“一”到“八”的价值观体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元,二维,三公,四德,五心,六勤,七能,八品”。
这是中联重科的价值标准(一、二)、道德标准(三、四、五)、能力标准(六、七)和企业品格(八)的集中表述。
一元——“诚”诚,即诚信、规范、透明。
二维——“德”、“才”德、才,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三公——“公平、公正、公开”即指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四德——遵礼、守义、明廉、知耻遵礼:找准定位,不缺位,不越位,在其位,谋其事,负其责,尽其能。
守义:心怀感恩,忠于企业,正直无私;识大体,顾大局,尽其本位。
明廉:存廉心,施廉行,从廉政,树廉风,扬廉德,留廉名。
知耻:勤于反思,知耻后勇。
五心——常怀感恩、谦卑、利他、无私、精进之心中联员工必须持续修炼的五种心态。
心怀感恩,懂得谦卑,心态才能平和,才会利他、无私、精进。
六勤——?勤学、勤思、勤快、勤奋、勤俭、勤勉“六勤”是中联员工新能力的核心。
“勤学”:学以致用,知行结合;“勤思”:勤思多想,智慧谋事;“勤快”:既讲速度,更讲效率;“勤奋”:敬业执着,发奋图强;“勤俭”:艰苦朴素,厉行节约;“勤勉”:勤自勉、勤互勉、勤嘉勉。
七能——社会的公信力、文化的包容力、组织的凝聚力、全局的控制力、团队的推动力、自主的创新力、品牌的领导力。
社会的公信力:取信于社会,做有责任、负责任、尽责任的企业。
文化的包容力:尊重、理解、主动适应,宽厚待人,仁义处事。
组织的凝聚力:和谐共处、互相依存,尊重个性,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全局的控制力:收发自如、张驰有度、进退有序、取舍得当。
团队的推动力:不缺位,不越位,会补位,以团队的执行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自主的创新力:原创能力、集成能力和二次创新能力。
品牌的领导力:领导品牌所独具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八品——忠诚、仁义、谦卑、坚毅、豁达、自律、勤勉、精进。
这是中联人应具备的八种品格,是集体的淬炼和提升。
这是中联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文化为底蕴的现代精神。
第四节中联精神中联精神——至诚执着之心;仁义博爱之情;自强不息之志。
心存大爱,身体力行。
中联重科“”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不但得到了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同时也赢得了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的广泛赞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了一个行业领军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企业文化。
而抗震救灾中所体现出的中联精神,以“至诚执着之心、仁义博爱之情、自强不息之志”为核心,它所形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将永久地激励每一个中联人,以本职工作为基点,永续传承和弘扬中联精神,去完成更为艰巨的任务和更为崇高的使命。
在这样一场巨大的灾难面前,中联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爱、责任、精神薪火相传,中联的企业文化又一次淬练、涅盘和升华。
第五节中联信任管理和敬业精神信任管理是以自律为前提,以信任为基础,以规则为标尺的人性化管理。
自律,要求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为指导进行自我约束,自我修为,使个人行为不逾越企业规则;规则,是企业方方面面的规章制度,要求违者必罚、违者认罚、即时处理、人人平等,切实起到警示性、即时性和公平性的作用,强化约束力;信任,不是放任,也并非只是狭义的“人际信任”与“道德信任”,而是“规则信任”。
既是指对员工的个体信任,更是指企业对下级机构的团体信任。
要求在既定的规则下,信任员工、信任下属、信任下一级,以包容个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完成工作目标。
在信任管理中,自律是前提,规则是底线和保障。
强调信任管理,就是要以规则为度,以效率为目标,在自律、规则和充分发挥个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形成组织和个体、公司与经营单元的相得益彰。
敬业精神是职业人做好本职工作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人才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真正敬业到位的人才。
很多经营管理上的瑕疵和瓶颈,不是缘于流程与控制,也不是缘于分工与定位,而是缘于员工的不敬业、不精进的态度。
员工的敬业精神源自内心的原动力。
这种动力源,我们将之定位于文化和制度,唯有认同企业文化和制度,敬业才能内化为心灵契约,才能在工作中找到大欢乐。
敬业精神可以具体细化为“用心、负责、创新”的工作精神:“用心”“用心”就是用精进之心做事,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创新”要求做到三点:第一,要用现代意识去拓展我们的视野;第二,要用变革的意识去改变不好的习惯;第三,要用创新的意识,理论联系实际,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分(子)公司发展的管理模式,培养新习惯,形成新气象。
“负责”应落实在两个方面:第一,自己的事,要尽职尽责;第二,对企业的事,大家都要负起责任来。
第六节中联跨国并购五项基本原则2011年,詹纯新董事长走上哈佛讲台,用三个关键词“包容、共享、责任”讲述中国企业融入国际的新姿态。
2012年,中联总结出企业跨国并购的五项基本原则,也就是包容、共享、责任、规则、共舞。
包容包容就是用尊重理解和主动适应达成文化的融合,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会成为国际并购整合中的重大障碍,消除障碍最需要的就是包容,想让别人理解,首先去理解别人,想要达成共识,首先去换位思考,只有跳出固有的思维海涵他人,才能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共享共享就是成果风险共担,打造利益的共同体。
国际化不是经济殖民,不是征服,而是要在共同的愿景下,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的发展。
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企业并购后,对管理团队进行股权激励,在绑定利益的同时凝聚人心。
责任责任就是用负责的行为赢得当地的尊敬,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对员工负责,对企业的未来负责,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尤其应当认真的对待员工。
只有企业对员工负责,员工才会对企业负责,只有负责的员工,才能成就受人尊敬的企业。
规则规则就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只有建立规则、认同规则、遵守规则、管理才有章法,做事才有规矩,评价才有标准,规则是硬性的,是不可突破的底线,敬畏规则、遵从规则,需要从一开始就做到约法三章,公开同名,令行禁止,对被并购的企业需要将其纳入同一个管理体系,由同一种标准形成统一的管理语境,处理问题一视同仁,信任而不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