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化特点

改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化特点

目录第一章引言 (2)第二章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分析 (3)2、1数据来源及说明 (3)2、2数据分析 (3)2、2、1各收入来源的绝对量分析 (3)2、2、2各收入来源比重分析 (4)2、2、3各收入来源贡献度分析 (5)第三章结论及建议 (6)3、1结论分析 (6)3、2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7)参考文献 (8)2004--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化研究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收入来源也不再仅靠农业,农民的收入来源呈现出非农业、多元化的格局。

通过分析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化的特点、原因和趋势,有利于更有效地为农民增收服务。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The income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also occurred in the great changes, the source of income is no longer relying on agriculture and a source of income for farmers showing non agriculture and diversified pattern.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causes and trends of rural residents' income structure changes, it is more effective for farmers to increase service.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结构变化变化趋势增收建议第一章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居民的收人水平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年人均纯收人从1978年的133.6元/人增长到2012年的7916.6元/人,33年间人均纯收人增长了59倍从收人结构上看,家庭经营性收人虽然仍是农村居民收人的主体,但其在总收人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工资性收人的比重不断增加,而且对农村居民收人增长的贡献率最大[1]。

中国农村居民收人的结构性变化及其对总收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乃至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引起了较多的关注,研究角度主要集中于收人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张建升分析过去30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的结构变化趋势,认为推动中国农村居民收人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工资性收人和家庭经营性收人的持续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工资性收人和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也是拉大农村居民收人差距的主要动力[2]。

祝伟和汪晓文通过对1983一2008年的农村居民收人结构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业收人比重减少,非农收入比重增加的趋势导致了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并进一步对中国农村的收人水平和收人差距产生影响。

[3]虽然学术界对农村居民收人的讨论也从其他多个角度出发,认为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和人口等因素都对农村居民收人的变化存在影响。

例如杨灿明对中国农民收入的来源进行分析,认为农民收人的增长取决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效率的整体性提升[4]。

史云鹏基于东北三省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与农村居民的收人存在正向线性关系[5]。

从而可以推论,产业结构以及受产业结构决定的收人结构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具备一定的影响作用。

但是本文就从2004至2012年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数据进行分析,详细分析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等的变化来说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变化特点并且提出相应的增收建议。

第二章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分析2、1数据来源及说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和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四大部分组成。

以下是中国2004年到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数据[6](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网数据和处理过后的结果,)2、2数据分析2、2、1各收入来源的绝对量分析表2-2从表2-1各收入环比增长速度可以看出每年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且快于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速度基本不变,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绝对量虽然小,但是增长速度还是很快的。

从表2-2 可以很容易看出2004到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2936.4元,而到了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7916.6元,增长了169.6%,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004年为998.5元,,2012年为3447.5元增长了245.3%;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2004年为1745.8元,2012年为3533.4元增长了102.4%;人均财产性收入2004年为76.6元,2012年为249.1元增长了225.2%;人均转移性收入2004年为115.5元,2012年为686.7元增长了494.5%;从这些数据来看各项收入来源都是以超过100%的比例增长,其中转移性收入增长最快,工资性收入增长次之。

2、2、2各收入来源比重分析年份/比率GZSR/CSR JTSR/CSR CCSR/CSR ZYSR/CSR2004 0.34004 0.59454 0.02609 0.039332005 0.36084 0.56668 0.02719 0.045292006 0.38327 0.53833 0.02802 0.050402007 0.38552 0.52983 0.03096 0.053692008 0.38938 0.51162 0.03111 0.067892009 0.40000 0.49034 0.03245 0.077232010 0.41073 0.47859 0.03418 0.076522011 0.42472 0.46178 0.03276 0.080732012 0.43548 0.44633 0.03147 0.08674(为了表述方便,CSR表示人均纯收入,GZSR表示人均工资性收入,JTSR表示人均家庭性收入,ZYSR表示人均转移性收入)以上数据画成折线图如表2-4表2-4从表2-4可以看出家庭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在逐年减少,从2004年的0.59454降到2012年的0.44633,但是家庭性收入仍然占据主要地位,是农村居民收入最主要的部分;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最明显,从2004年的0.34004上升到2012年的0.43548,近年来有取代家庭性收入成为农村居民收入最主要部分的态势;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很小,但总的来说也是在持续增长。

2、2、3各收入来源贡献度分析GZSR贡献率 JTSR贡献率CCSR贡献率ZYSR贡献率0.55 0.31 0.04 0.100.60 0.26 0.04 0.100.40 0.47 0.05 0.070.42 0.39 0.03 0.160.53 0.23 0.05 0.190.48 0.40 0.05 0.070.50 0.37 0.02 0.100.52 0.33 0.02 0.13(入贡献率与财产和转移性收入贡献率计算方法相同[7])表2-6 各来源贡献率折线图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各收入来源贡献率的曲线还很难看出有什么规律或特征,但从各收入来源曲线,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工资性收入贡献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经营性收入贡献率有下降的趋势,而财产和转移性收入贡献率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第三章结论及建议3、1结论分析1.家庭经营性收入在农村居民的纯收入中仍然占有主要地位,但所占比重在逐步下降,而且对农村居民纯收入增加值的的贡献有下降趋势,但家庭性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部分,所以要想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很重要。

2.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的纯收入中的地位虽然次于家庭经营性收入,但所占比重在逐渐上升,而且对农村居民纯收入增加值的贡献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时也要注意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

3.财产与转移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有很小的地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大,这说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金融体系并不完善,所以财产和转移性收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小。

根据以上基于中国农村居民收人结构的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结合目前中国农村的社会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具体情况,得出以下结果:首先,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处在调整阶段、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乡镇工商业的发展壮大,工资性收人在总收人中所占的比例持续增长,这种变化对中国农村居民收人结构的优化和总收人的持续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需要注意两点:其一,财产性收人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制约中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人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收入整体偏低和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因此,使农村居民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以及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居民从农村最主要的财产,土地中获益,才是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人的根本办法。

其二,转移性收人比重较低且增长缓慢两级财政通过提高对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公益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人,可以增加农村居民转移性收人,推动农村居民收人结构的优化,起到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乘数效应的作用[8]。

其次,通过提高经济效率,改变农村居民的收人增长模式以投资规模拉动的收人增长属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其增长的效率较低,因此,需要转变中国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动力,由投资规模拉动转变为经济效率拉动这需要在提高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同时,不断提升第一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再次,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影响收入结构和经济效率的重要途径除了前面所说的促进农村地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外,提升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结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举措都可以从两个方面对中国农村居民的收人产生正向作用:一方面,通过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来促进总收人的增长;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促进投资效率的提高,从而通过改变经济效率这一传导机制使农村居民收人持续健康增长。

最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影响收入结构和经济效率的重要途径除了促进农村地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外,提升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结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举措都可以从两个方面对中国农村居民的收人产生正向作用:一方面,通过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来促进总收人的增长;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促进投资效率的提高,从而通过改变经济效率这一传导机制使农村居民收人持续健康增长。

3、2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1.加强农村地区投资,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

农村地区的教育比较落后,要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使农民掌握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的方法,依靠科技增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