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水环境监测工作
发表时间:2018-05-30T10:06:54.5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作者:董永鹤丁雪杉
[导读] 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在管理上还有一些欠缺,同时技术上也需要不断的革新,才能更好的保护水体安全,防治水污染。
松原市环境监测站吉林松原 138000
摘要: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促进人民对环境逐渐重视,而且环境保护得到了明显的发展,水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中的其中一点,要做好水环境监测发展工作,需要将水环境监测不断提高,由于水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不断提高水环境监测,加大对环境保护中水环境监测。
本文就根据实际情况,促进水环境监测技术,只有不断提高人们生活环境才是环境保护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环境保护;水环境;监测;分析
近几年,国民经济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在这样大环境下环境保护日益突出,也迎来了巨大挑战,为了提高环境保护,那就需要不断加强水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同时将水环境监测技术进行分析,按照多个方面进行考量,目的是减少污染,提高人们生活环境水平,水环境监测技术需要不断提高,才能解决水环境问题,但是水环境监测技术还是比较落后,需要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
才能减少环境保护中存在问题,并且让环境保护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目前水环境监测技术是现代化环境监测重要手段,目前根据国家近几年出台一些法律法规针对水环境监测技术,在水环境监测技术过程中,都需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选用,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为环境保护中的的水环境监测技术进行强有力的保障,从而提高水环境监测能力。
1、水环境监测的内容及概况
水环境检测是指对制定区域内的水资源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手段进行采样、分析后,通过水体中的污染问题得出污染物的分布、污染程度和污染发展趋势,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
水环境检测是环境检测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开展保护环境工作的有效途径。
通过水环境检测结果为治理水污染提供全面的支持,也能有效预防水污染,控制水污染的发展。
水环境检测的具体内容:首先,对试验中的水体样品进行布点、采样,并保存在水环境的实验室检测系统中;其次,结合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地下水、地表水、水循环及系统和生物的检测方案,并根据不同的检测内容实行不同的检测方案和分析方法;最后根据检测结果,明确具体措施,为环境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已经建成了水环境检测中心作为核心的水质监测网络体系,覆盖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省、地、县,同时已经有80%以上的市级站开始进行水环境监测工作。
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废水等。
在有机污染现象不断出现后,国家环保局将69种有毒有机污染物列入水污染的黑名单中,加强对水环境的监测。
2、新形势下水环境监测工作重要性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工作,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为环境管理与决策、经济与社会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是环境监察实施监督管理的耳目和手段。
环境监测数据反映了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是环境污染预测的基础,是实施总量控制、排污收费、污染设施运行效率、污染物及纠纷仲裁等项管理措施必不可少的手段。
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境保护问题变得尤为重要,而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进行环境监测。
因此搞好环境监测,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极为重要。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领域不断扩大,任务不断加重,竞争不断加强。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环境污染呈现越来越多新的特点,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逐渐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环境监测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而迫切。
探讨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监测工作,将成为环境管理现代化的有力保障。
3、当前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水环境监测缺乏统一的监测网络。
现阶段我国对于水环境监测基本是采取的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监测区域的模式,没有合理的根据水体分布情况划分水环境监测区域,每个区域都设置了监测任务、监测设备、监测功能基本相同的监测机构,这不仅是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而且也造成了部分监测数据结果的互相矛盾。
由于监测区域划分的限制,造成水环境监测既无法形成监测信息数据的共享共用,也不利于准确的判定水污染程度以及水污染源头,不利于进行水污染防治工作管理决策的部署。
2)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有待更新完善。
随着水环境中污染物的不断增多,水环境监测领域与监测因子也逐步的拓展,对于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水环境监测分析工作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水污染源的监测仍然是主要以常规污染因子为主,一些危害较大的污染因子未列入监控项目,而且一些套用的监测标准值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也有着较大的差距;其次,目前我国水污染监测中缺乏健全完善的生态监测方法,也没有相对完备的生态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制约了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创新完善。
3)水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能力素质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越来越多的新的监测方法、监测设备以及监测分析手段被应用于水环境的常规监测、动态监测以及应急监测之中,技术标准也处于不断完善之中,这些变化对水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现阶段,我国水环境监测人员知识结构普遍存在着老化的问题,特别是监测数据分析、应用以及科研能力不强,水环境监测业务能力亟待提高,制约了水环境监测工作水平的提升。
4、解决水环境监测问题的对策
(1)完善监测指标体系。
我国水环境监测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指标体系中增加水生态指标,这样不仅利于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而且易于为大众所接受。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和布局方面差别较大,污染源类型、排放形式、强度及成分等多有不同,因而在借鉴水环境监测指标方面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2)加强立法,统一监测管理。
监测管理缺乏统一性,有法律方面不完善的原因,如《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气象法》、《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之间并无主次之分,造成各部门之间职责、权利、义务不明确,各监测网络既相互重叠又支离破碎,因此应通过立法理清各部法律之间的模糊点,并从法律层面落实全国统一水质监测数据库的建立,以实现数据共享。
(3)提高监测分析能力的措施。
随着监测业务量的不断增加,监测资源也需相应跟上,例如按照需求配置监测车辆。
监测仪器除满足现有监测工作需要外,最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监测站点的设置应根据水环境实际状况而定,而不是依据各地经济状况。
在水质变化频繁地区应加强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建设。
信息化设施更应与时俱进,加快建设。
(4)加强质控体系建设。
面对监测不力、人员分工不清、职责不明的状况,应加强水环境监测质控体系建设,健全质量管理机构,明确职责范围和岗
位责任。
监测分析应推广标准化作业模式,所有监测项目都应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质量手册》等文件要求进行操作,保证监测质量的稳定性。
强化内部审核机制,不断提高监测水平。
(5)推进实验室建设。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资质认定,应由流域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除应重视实验室质量保证环节的审核,还应加大质量控制环节的认定。
对监测范围覆盖不足的问题,可通过流域机构与专业监测机构合作共建实验室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6)加强监测队伍建设。
针对监测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应加强监测队伍建设。
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采取与科研院所合作研究、短期培训等形式加强学术带头人、科研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监测队伍业务素质。
5、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在管理上还有一些欠缺,同时技术上也需要不断的革新,才能更好的保护水体安全,防治水污染。
参考文献:
[1]王春浩.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2):114.
[2]兰薇.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5(3):164-164.
[3]努塔嘎.浅谈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与控制[J].科学导报,2015(6):19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