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简介
• 药材 野生药用植物660多种,其中常用药220 多种。广阔的天然森林,繁衍了许多珍禽 异兽,栖息着30多种野生动物,有国家一 类保护的羚牛、梅花鹿、金猫、云豹等; 二类保护的有羚麝、马麝、白臀鹿、斑羚、 石貂、水獭、猞猁、猕猴、红腹角雉、兰 马鸡、红腹锦鸡、大鲵、暗腹雪鸡、淡腹 雪鸡、勺鸟、血雉、黑熊、秦岭红鳞鲑等。
植物
天水市植被覆盖天水属华北、华中、蒙新和喜 玛拉雅植物交汇处,树种成份复杂,森林资源丰 富。天水市森林总面积589.91万亩,森林覆盖率 为45.5%。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南部的小 陇山、西秦岭和关山林区,有木本植物87科224属 804种,其中乔木312种,灌木437种,藤本55种, 常绿植物122种。 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水杉;二级保护的有连 香树、星叶草、杜仲、银杏、大白红杉、大果青 杆、金钱松、小白树、水青树;三级保护的有秦 岭冷杉、庙台槭、穗花杉、华榛、领椿木、胡桃 楸、獐子松、青檀等。
自然资源
• 水资源
境内渭河流长约280公里,沿河接纳流 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榜沙河、散 渡河、葫芦河、耤(藉)河、颖川河、东 柯河、牛头河。嘉陵江的主要支流有白家 河、花庙河、红崖河等,流程较短,水量 丰沛。
• 土地
天水境内山脉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 拔在1000—2100米之间。最高峰天爷梁,高达3120 米;最低点牛背村,海拔760米。天水地貌区域分 异明显。东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层褶皱而隆起,形成 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质沉陷和红、黄土层沉积, 形成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 地区因受纬向构造带的断裂,形成渭河地堑,经第 四纪河流分育和侵蚀堆积,形成渭河河谷地貌。 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渭河及其支流横贯其 中,形成宽谷与峡谷相间的盆地与河谷阶地。土壤 在河流和沟谷区为冲击、洪积物形成的淤淀土、草 甸土,经过开垦耕种熟化而形成以黄绵土、黑垆土 为主的耕作土壤。土层深厚,山塬开阔,是粮、油、 菜、果主要生产区。
资环学院 地理一班 张 彦 龙
一、地理位置 三、行政区划 五、自然资源 七、交通运输 九、名族宗教 十一、特色美食
二、历史沿革 四、气候条件 六、经济发展 八、文化艺术 十、历史名人 十二、旅游景点
天水市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 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 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 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 山便可进入宁夏。天水正好在祖国的几何中心, 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 34°05′~35°10′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 1100米。天水市居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中间。
行政区划
• 天水市至2013年10月31日,天水市下辖秦 州区、麦积区两个市辖区,甘谷县、武山 县、秦安县、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 个县,面积14392平方千米,总人口340万, 常住人口37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0万人, 城市化率达到33%,城区人口60.3万人。
气候条件
• 天水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 苏城—立远一线以南属于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为 1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2.8℃;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为-2.0℃。每年9月至11月,是天水市 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年平均降水量491.7毫米,自 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南部亚热带林区年降水量为 800—900毫米,中东部山区雨量在600毫米以上,渭 河北部不及500毫米。年均日照2100小时,渭北略 高于关山山区和渭河谷地,日照百分率在46—50%, 春、夏两季分别占全年日照的26.6%和30.6%,冬季 占22.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升温快,秋 多连阴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 适中。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17.4℃。
此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 季滢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 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给上邽北城的湖旁新设的 这个郡,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 秦州之名最早始于魏文帝元年(220年)。天水是"秦"的 发祥地,自三国以来,在天水以"秦"字命名的地方很多, 如秦安、秦岭、秦州等。 • 成纪”之名,始自西汉,《汉书· 地理志》载,天水郡有成 纪县,但宋代以前只是在秦安县境内,宋时才改移天水。 • 龙城得名与“伏羲氏”有关。因它是"人首龙身"的人类始祖 伏羲出世之地,是龙的故乡,故天水素有"羲皇故里"之称。 据有关资料证,现天水市西关伏羲庙,首建年代距今已有 七百多年的历史。庙内南天殿天花板上绘有完整的64卦及 河图图形,这在其它地方是少有的。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 祖,天水本地人把伏羲庙称为“人宗庙”
历史沿革
• 天水市古为“邽县”,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取其地,改为上 邽县。公元前221,秦始皇置三十六郡时,上邽是陇西郡 中一县。汉武帝时,置天水郡,上邽是其中一县,区划是 今天水市区西南。 • 天水郡称呼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天水得名, 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 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秦末汉初, 长期的征战加上干旱,上邽城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 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 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 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 名曰“天水湖”。
• 大地湾文化
大地湾文化对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历史 进程,乃至华夏文明的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位 于秦安县的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距今8300多年前的原始 社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总面积3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平均2米,现已出土 陶、石、骨、饰等珍贵文物8000多件,刷新中国六项考 古之最,有目前已知最早的“水泥”地面大厅,最早的地 画、最早的宫殿等。大地湾遗址从公元前8300年开始, 到公元前4800年为止,时间跨度近4000年,文化积淀极 为丰富,其中大地湾一期文化是黄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 时代文化,早于陕西半坡遗址1000多年,处于西北区文 化的源头地位。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 史中实属罕见,在国内评定的二十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发 现中列第12位。
• 市花:月季 月季属蔷薇科,为常绿或半常绿灌木。 现栽培的月季品种有1万个以上,为一个庞 大的杂交类群,依其株态和花的特性可分 为五大类:壮花月季,杂交茶香月季、聚 花月季、攀缘月季、微型月季。月季花适 应性强,喜光,喜温暖,最适22~25℃。 月季花绚丽多彩,馥郁芬芳,且四季花开 不断,深受市民喜爱。天水甘谷县建有国 家级月季繁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经 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宝鸡、铜川、咸阳、渭南、杨 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 积7.98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直接 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 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经济区地处亚 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 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 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加快经济区建设与发展有 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探索新路 径、提供新经验;有利于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推动 西北地区经济振兴;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建设大西北、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有利于应对当 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促 进区域协调发展。
• 农业 截止到2012年天水的土壤、气候适宜多种作物 生长,有粮食作物10多种、经济作物20多种, 是西 北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北方最 佳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苹果、桃、梨、大樱 桃,核桃、花椒、辣椒、韭菜等果品和蔬菜产量大、 品质优,特别是“花牛”苹果在海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林木资源2500多种,出产药 材、生漆等林副产品百余种,森林覆盖率达27.1%。 境内的小陇山、关山、秦岭三大林区林地面积达 1026万多亩,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之一,也是 重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实验基地。依托资源优 势,林果、畜禽、蔬菜三大支柱产业和中药材、花 卉等优势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发展种植业和农林产 品深加工业前景广阔。
文化艺术
• 伏羲文化 伏羲是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和中华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国家已启动的“中国古代文明探源 工程”的重要研究对象。天水是伏羲文化的诞生地和伏羲文 化的发祥地,江泽民同志1992年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 皇故里”。天水市西关一座始建于元代、明代重修的全国规 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祀伏羲的场所——伏羲庙,是伏羲 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华夏 纽带工程委员会确定为全国祭祖基地,庙内雕梁画栋,古柏 参天。为了加强伏羲庙保护和建设工作,全面恢复伏羲庙历 史建筑格局,经国家文物局审批,2004年投资两千多万元对 伏羲庙进行维修和保护。距市区17公里的三阳川,有伏羲氏 创画八卦的卦台山,存有伏羲塑像和元代的木制八卦盘,也 是民间祭祀伏羲的主要场所。伏羲文化博大精深,吸引着国 内外无数学者、专家不懈地探索、研究,也吸引了大批海内 外客人前来旅游观光,寻根祭祖。
• 市树:国槐 国槐属豆科、落叶乔木,历史悠久,寿命 长。在市区内外多处可以见到干径1.2m,树龄 已达数百年的古树,至今它们仍枝繁叶茂,生 机勃勃。国槐树势优美,树干端直,树冠大, 树型古朴典雅,春季新叶滴翠,花蕾放香,盛 夏遮荫爽人;秋季叶片晚凋,绿化效果非常好。 国槐抗逆性强、耐寒、耐旱、耐空气污染、病 虫害少,因国槐极耐修剪,在解决与城市架空 电矛盾方面,是理想的行道树种。国槐经济价 值高,木材耐水湿,有弹性,材质优良,花可 入药,而且还可制作颜料,种子可榨油制皂。 国槐是吉祥、幸福、美好的象征,是天水市城 乡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欢栽植的树种。
• 秦国早期文化
天水秦文化是早期秦人入主中原前,兼取西戎 游牧文化和中原华夏文化之长,从而形成的一种带 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在中国古代史上,第 一个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制的秦朝,其先祖 就是在天水发展起来的。秦先祖赢非子因牧马有功, 被周王封邑于秦亭,治所在今清水、张家川回族自 治县一带。天水市东南的牧马滩,据考证为秦先祖 非子牧马的地方,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里出土了大 量的秦简和七块木板地图。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 图。邽县(今清水一带)和冀县(甘谷一带)曾是 我国历史上最早设县的地方,是中国郡县制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