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夹河中学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滞。
为改革当今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单一传统模式,本教研组在教研工作实践中,取高效教学模式的众家之长,探索改造成了“预—导—探—讲—练—思”六步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经教学实践检验认定具有推广价值。
现介绍如下:
该课堂模式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自主学习,并得到教师恰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该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共分这样几个流程:课前预习、导入新课、合作探究、精讲深化、练习巩固、收获反思六个步骤。
一、课前预习这是学习的起点,要求学生根据课标,认真学习新课内容,并初步在课本上圈、点做好记录。
这个过程通常是在课前完成,所以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去愿意做这件事,不要要求过高,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性循环。
二、导入新课巧妙的导入,是学生产生兴趣的诱饵。
一上课就让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予以高度专注,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设计导入的方法多式多样,应做到快、新、实。
“快”即开门见山,不拖泥带水。
针对教材的特点,直接揭示学习目标。
“新”即创设意境,,增加启发性和趣示味性,使学生对本课感兴趣。
“实”即导入内容应与本节课标一致,为整堂课服务。
三、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体部分,同时这也是学生思维最活跃,交流最积极的环节,这一环节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这一时段的含金量。
这一环节的探究,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自主学习。
这是一个独立完成的环节,通过认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
2、小组交流。
学生通过提前预习和自主学习以后,肯定发现了许多问题,就得适时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合作交流。
直接把疑问提出来,先由学生自己互相解决。
再有解决不了的,再由老师做进一步的点拨。
四、精讲深化通过前面的环节,学生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可还存在着“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通过问题设置、讲解点拨等多种途径把问题深化,对基础知识进行提升。
在精讲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
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在遇到问题时才能迅速有效地提取并加以运用。
将知识点串联成知识链、进而串联成知识网。
如学习历史事件时:我们经常会,告诉学生应该从事件的背景、时间、主要人物、大事件、结果及意义等方面来掌握。
有时也以这一主干知识为中心进行辐射,如:以人物为中心——事件——时间、背景——结果及意义。
使整合的知识呈现出新鲜和活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复习兴趣和激发思维,达到融会贯通。
在构建知识体系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并学会构建的方法。
2)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关注生活,关注重要的新闻实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这样做也符合对学生评价的方向和角度。
如: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可以以此为新闻课题,引导学生学习辛亥革命这一内容。
使学生放眼世界,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分析问题也会更全面、更趋向科学准确。
五、练习巩固练习巩固,是对新课内容进行整合升华的环节。
教师应精选试题,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能力考察。
现场出示答案。
掌握本课的学习效果。
及时地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加以查漏补缺,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收获反思学生对自己一节课的收获做一个总结。
多数学生能在课堂内消化知识,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对本节内容自我提升。
如果有疑问或不足,大家可以集体解决,也可以放在课后解决。
以上是我校历史组集体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这一模式的合理使用,不但传授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还体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