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炮制学科的研究方向和任务肖永庆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部分。
中药材为三者之龙头。
在保持中药材生产道地性前提下,实现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和产地加工等一整套符合GAP要求的规范化生产管理及技术要求,提供品质优良可控的中药材原料,从源头保证中药材质量是中药材科研及生产者的主要任务。
中药饮片居中药材和中成药之间,饮片质量的优劣不但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而且也关系到中成药的临床疗效。
采用基源明确、品质优良的中药材原料,按照规范化的炮制技术,进行严格而认真的净制、切制和炮炙处理,生产出品质精良可控的中药饮片,是中药炮制科研及生产者所肩负的艰巨任务。
而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要求和组方原则,采用优质中药饮片投料和先进的制剂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制成品质精良可控的中成药供应临床使用是中药制剂科研及生产者的职责。
所以,中药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药材栽培及加工、饮片炮制、制剂、化学、药理、毒理、企业管理、市场策划等众多相关学科的通力合作,开展一系列严密的科学研究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标。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成饮片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一大特色。
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论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
中医临床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是“汤药”和“中成药”。
而汤药和中成药的原料均是处方标明的生、熟中药饮片,并非中药材。
严格地讲,中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实为中药饮片的属性。
因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进而根据其炮制原理,开展中药饮片炮制方法规范化及其饮片质量标准研究,逐步实现中药饮片生产的现代化、产业化以及品牌化,以确保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对于整个中药现代化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许多事实表明,饮片入药,生熟异治是中药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优势。
中药的现代化应该是具有中药特色的现代化。
忽视其特色的“现代化中药”,也就失去了中药的优势。
由于在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影响饮片质量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而在相当多的饮片炮制原理还未研究清楚的情况下,无法科学地评价这些不确定因素对饮片质量的影响。
因此只有在基本弄清中药饮片炮制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来进行中药炮制工艺规范化以及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对炮制原理进行研究需要如化学、药理、分析、统计等多学科的参入,共同研究方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其研究成果才有可能用来指导中药炮制工艺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中药炮制加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中药炮制学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独立而又与上述其他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当然中药炮制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而显得比较脆弱一些,但是,它的特色是任何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
正因为如此,炮制学科在中药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需要炮制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得到发展。
炮制学科的发展需要炮制学科科研、教学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中药炮制学科面临着极其艰巨的任务。
综合分析中药炮制学科发展以及饮片生产现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确定中药炮制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任务。
(一)基础研究:1.炮制理论及炮制原理的研究对于科研单位而言,炮制理论及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科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首先必须对有毒中药饮片,生熟异治饮片进行其炮制原理研究。
(1)生药与饮片及不同饮片间物质基础变异研究饮片的炮制加工必然带来其物质基础的变化,这些变化将随炮制工艺的不同而各异。
弄清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的差异,无疑可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探索其炮制原理。
(2)生药与饮片及不同饮片间现代药效及毒性差异的研究不同炮制工艺加工的饮片,由于其物质基础的变化各异,因此必然产生其生理活性及毒性的差异,系统详细地探讨研究这些差异,可以从药效及毒性方面阐明其炮制原理。
(3)饮片药性的现代药理学表现研究中药饮片的药性与现代药理学表现之间的相关性一直是中医药科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只有基本弄清这一相关性,才有可能用现代药理学方法来系统研究、解释中医药理论。
(4)体现饮片药性的关键物质基础研究药性的表现是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的,而功能的体现又有赖于其物质基础。
中药饮片的物质基础虽然非常复杂,但任何复杂体系中必有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因此弄清体现饮片药性的关键物质基础,可更深层次地从化学的角度来阐明炮制原理。
(5)中药炮制传统基本理论的现代研究中药炮制学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药炮制学特有的方法和理论,是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产生于汉代、形成于金元时期的中药传统炮制理论对于中药炮制技术和中药炮制品种的创新和发展,对于中医临床炮制品的选择和应用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酒制升提”的理论指导下,黄芩、黄柏、黄连、大黄、栀子等苦寒药性的药物,多用酒炒,并且临床用于治疗上焦头面疾病;苍术、白术、枳壳、枳实等多用麸炒,以缓和药性,并用于脾胃疾病,是因为“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药物炒炭多用于出血是因为“血见黑则止”;元胡、香附、柴胡、乳香、没药等多用醋制,是因为“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等等。
这些古老而又简明的中药传统炮制理论不仅丰富了中医中药的理论宝库,而且至今仍在中医临床用药和饮片生产实践中被广泛的应用。
实践证明这些理论大多数是正确的,但有些却是不易理解或是不准确的,需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验证和研究,掘弃糟粕,存其精华,并赋予现代的科学解释。
因此正如中医方证、中医方剂的研究一样,如何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进行中药炮制理论的研究也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可选择对中药炮制起重要指导意义的某一基本理论进行研究。
如:“酒制升提”、“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血见黑则止”等,并对临床相应常用炮制品种进行整理总结。
其研究方法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血清化学、光谱分析、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模型等实验手段,对在某一炮制理论指导下的系列中药的炮制品和生品进行比较研究,探索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或药理作用的变化、作用机制等,为阐明中药炮制传统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2.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的共性问题研究“九五”及“十五”期间,国家投资对近百种中药进行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及其质量标准研究。
在此研究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横向”比较研究。
也就是说,应对各类炮制方法如“清炒”、“酒炙”、“醋炙”、“盐炙”等炮制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这些共性问题在整个炮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然后再来探讨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今后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进一步提高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水平,使科研成果更适应于饮片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3.在炮制原理指导下进行饮片炮制工艺优化及其饮片质量标准的提高研究炮制工艺优化及其饮片质量标准研究必须在基本弄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只有炮制原理清楚,才能以其原理来指导工艺及质量研究。
目前所进行的炮制工艺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也只是为了适应当前整顿中药饮片生产和饮片市场流动次序的需要而进行的初步研究。
由于时间紧,经费不足,在炮制工艺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过程中,不可能同时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疗效等多方面对影响饮片质量的各个工艺参数来进行综合性的优化选择。
只是单纯地以饮片中某化学成分、有效部位或提取物的含量多少来判断饮片质量的优劣是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的。
因此,今后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炮制工艺优化研究及质量标准提高研(1)炮制工艺优化研究a.对于那些只需净制的饮片品种,其工艺规范化只需根据饮片的外形、质地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来优选出适合于规模化、自动化生产的除杂质净化工艺。
b.对于需要进行浸润、切制、干燥的饮片品种,要根据其化学成分、饮片及其有效部位乃至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来探索各个工序中每一个工艺参数对饮片质量的影响来优化炮制工艺。
c.对于需要更强烈的炮制过程才能成为成品的饮片,则必须在炮制原理的指导下,根据各类炮制工艺的共性特点来进行炮制工艺的优化研究。
(2)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提高研究中药饮片生产工艺优化后,必须对每种饮片建立一套能客观反应其质量的质控标准。
对于不同类型的饮片,其质量标准要求亦应有所差异,应分类进行。
由于饮片化学成分及成分分析研究的现状参差不齐,因此,为了客观地对中药饮片进行质量评价,在继承传统的外观,气味评价的基础上,可对饮片进行现代方法分类质量评价。
a.一类质量标准(有效成分群的多成分定量,指纹图谱定性)对于那些有效成分研究较为系统详细,有效成分群结构及生物活性明确而且生物活性与中药功能主治有一定相关性的中药饮片如人参,丹参,防风等,应采用多种有效成分定量,这里的定量是指各成分的绝对含量及以主成分为参照物的相对含量(含量比),其定性鉴别可采用有效部位的成分群指纹图谱法。
b.二类质量标准(多指标性成分定量,指纹图谱定性)很多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研究较为详细,但其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与饮片主治功用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如前胡等,此类中药饮片可采用多指标性成分含量(绝对含量及相对含量)及化学成分群指纹图谱定性。
c.三类质量标准(有效成分或单指标性成分定量,指纹图谱定性)另有一类中药饮片,其化学成分研究较为详细,单一主成分含量较高而其它成分或因含量太低或因难以分离鉴定而不能进行定量分析,此类中药饮片可采用主成分绝对定量,同类微量成分相对定量,指纹图谱定性来制定其质量标准。
d.四类质量标准(有效部位总成分定量,指纹图谱定性)对于有效部位成分群共性较强的中药饮片,可采用有效部位成分群总量来制定定量标准,如总黄酮,总生物碱,总有机酸等,但各总成分中其单体成分间的含量比可结合指纹图谱而确定。
e.五类质量标准(浸出物定量,指纹图谱定性,结合传统经验)某些中药饮片至今化学成分难以分离鉴定而不明确,可以各类溶剂(醚、醇、水)的浸出物来定量,其定性可利用各不同提取部位或层析段的成分群指纹图谱来进行。
此类中药的质量标准还应特别注意其传统经验评价。
必要时可利用生物效价来评价饮片质量。
f.有关中药饮片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利用指纹图谱来鉴别中药饮片目前虽有些不同见解,但其应用价值日益明显。
利用指纹图谱来鉴别中药饮片一定要注意其实用性及可普及性。
目前可采用所含各类共性成分群初级指纹图谱方法对饮片进行定性鉴别。
因为同一饮片含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共性成分群,因此针对不同成分群的理化共性来选定指纹图谱制作条件,这样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条件,绘制出几种指纹图谱来反映几种类型化学成分群在饮片中的存在状况。
所谓初级指纹图谱是指对10批次以上饮片按照固定的最优方法提取,预处理,按照相同的色谱或光谱条件及检定方法绘制其图谱,以10批次饮片的共有峰作为初级指纹峰组来鉴别饮片,也可同时用几种不同类型化学成分群的几组初级指纹峰来鉴别一种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