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的有效方法
激励,是催人奋进的最有效的手段;激励可以使人增强自信,鼓足勇气,产生欲望,干劲十足,奋发有为;激励能使成功者,更加坚定信念,意气奋发,锐意进取,乘胜前进,再创辉煌,使失败者能重新站立,振作精神,踩着教训,继续向前迈进,走向成功。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激励学生呢?
一、教师在课堂上表达出的极大热情与关注
在课堂上,教师热切地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生龙活虎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而学生也无时无刻地渴望教师的关注与赞许。
其实二者的活动表现是一对因果关系,教师的表现是因,学生的表现果。
教师是否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去引领学生,能否真诚的关爱每一位学生个体,是学生能否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因。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生机勃勃,充满激情,笑容可掬,魅力四射,就很容易使学生倍感亲切,爆发活力,喷薄灵感,其轰动效应是不植自主的。
反之,如果教师站在讲台上,神情愕然,表情冷苦冰霜,对学生横眉冷对,态度漠然,甚至好像学生欠了你的钱财,久拖不还,老显出一付吊死鬼相,那课堂气氛就会紧张不已,死气沉沉,学生立马产生戒备心理,觉得老师今天心情不好,自己可能又要倒霉,因而对老师产生厌恶,仇恨情绪,对老师的教学引导趋于逃避,甚至反抗,进而放弃努力。
为了避免“站讲台”的可怕事件的发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做到三个“要切忌”:(1)要平和热情,切忌冷漠;(2)要公
正关注,切忌偏袒;(3)要紧扣心弦,切忌置之不理。
二、培养学生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是激励学生进步的又一个典型方式。
进取,就是不努力奋斗。
据说,日本的中小学生之所以有高度的学力,是因为树立了“努力第一主义”的结果。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老师不断强调努力的重要性,并随时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去体能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课题,为不同学力的学生创造通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功的机会和平台,帮助学生树立一切都需要努力,一切必须努力,只要努力,就有进步,只有努力,才有成功的思想。
再者,教师应留神发现学生通过努力而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大张旗鼓地表扬,使学生体验到因努力而成功的喜悦。
另外,树立进取榜样,也是感召学生进取的一个极好方法。
比如,某同学学习特别刻苦努力,学习活动总是积极在先,作业总是独立而先于他人完成,教师不妨把这种表现以此生名字命名,叫“某某精神”,号召大家向他学习;某同学在课堂上思维活跃,总是充满热情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可把这种表现以此生名字命名,叫“某某现象”等等。
三、展示优点,默化弱点
多元智力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是,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也不存在谁能力强谁能力弱的问题,而是只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和哪一方面能力强以及怎样强的问题。
在学校,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具有不同的智务优势和能力优势,
因而都是出色的。
教育者的职能就在于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优势,发展他们的优势潜能,并有意识地将其从事优势领域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其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学生的智力组合与能力倾各具特点,学生往往是长此而困彼,这是很正常的。
还有,就是一个人即使能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但未必能客观地评价自身的能力,还必须以他人的激励与奖赏为契机,才能增强其能力意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认真思考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适于不同学生能力特征的学习内容,以展示其智力与能力所长,并随机给予鼓励性评价,才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建立互信互赖的师生关系
如果我们认真观察,便可发现,无论是差生还是优生,在课余时间总是平等相处,无所顾及,亲密融洽着。
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维系成员和谐的凝聚力。
所以,如果教师能与学生建立同样的人际关系,学生就会视教师为密友,对教师有意无意的鼓励都会倍感温暖,教师良苦用心才会变成帮助与鼓舞学生努力奋进的极大动力。
因此,课堂上的激励应该与班级人缘建立连袂互重。
要使学生都能积极认真地参与学习活动,就是创建两种亲密的人际关系,即互学互助的亲切备至的生生关系和互信互赖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五、讲求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聪明来自表扬。
表扬是激励的最有效的手段,学生的年龄越小越是这样。
但表扬必须有个原则,那就是针对具体表现及时地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提出希望,指出努力的方向。
要让儿童领会到“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和“怎样才能更好”,鼓励他有更出色的表现。
用“好”、“棒”、“你真棒”之类的笼通赞词,只能给学生暂时的快感,不会有持续的激励效应,甚至会助长傲慢。
表扬的目的在于肯定学生的努力度与进步度,引导他们发现和认识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产生能力意识和努力动力,从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
表扬的反面是批评。
一个人的成长既需要表扬,也离不开批评。
批评本是忠言逆耳,但是逆耳的“忠言”总是不能让人愉快,所以批评更应该讲求艺术性。
批评的原则应是受与希望的流露与期待,出自对儿童成长的真切关怀。
课堂上的批评旨在校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行为和不正确思维,其艺术性就在于真诚的指正。
通过耐心地分析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出现错误,克服自己的不足。
用不逊的言辞喷击学生,如“中伤”与“挖苦”,“梅雨式”的唠叨或者采用“暴风骤雨”式的批评,只会伤害儿童的自尊,挫伤他们努力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导致他们自卑,从而走向消沉与绝望。
表扬中有批评,批评中有表扬,这就是批评与表扬的艺术。
只有这样才能艺术地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方式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课堂上激励学生的方式方法当然不止这几种,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寻求更多更好的激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