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

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

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绿色蔬菜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产地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按照特定的质量标准体系生产,并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蔬菜。

1、发展绿色蔬菜,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蔬菜产量保持占全球蔬菜总产量60噓右,成为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国。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蔬菜出口成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中一枝独秀,出口市场日益扩大。

但我国蔬菜早期发展只关注数量的增长,忽视了对质量和安全的控制,其质量安全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

目前,蔬菜和所有的农产品,逐步向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方向发展。

随着国内蔬菜出口创汇量的不断增加和大中城市需求量的增大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只有发展无公害蔬菜,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达到让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目的。

2、发展绿色蔬菜,是消费者生活、身体健康的需要。

俗话说宁可三日无荤,不可一日无菜”。

蔬菜是人们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副食品之一。

但现实中广大菜农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缺乏足够的认识,习惯采取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和措施,忽视农业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过度施用化肥、农药,导致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蔬菜品质下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所以发展绿色蔬菜,确保人们身体健康,刻不容缓。

3、发展绿色蔬菜,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保护良好地生态环境对生产绿色蔬菜至关重要。

目前,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导致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绿色蔬菜生产技能,采取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激素和除草剂,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防止废气、废水、废渣和治理环境污染,营造良好地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一片净土。

4、发展绿色蔬菜,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我区各地纷纷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取得了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目的,蔬菜已成为农村经济中一项支柱产业。

在继续巩固和发展该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特色产品优势,发展绿色蔬菜生产,提高蔬菜档次,培育绿色蔬菜品牌,促进蔬菜产业升级。

对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整体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显得非常必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和考核指标(一)总体目标本课题围绕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和发展绿色和生态环保农业,不断提升蔬菜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创新和体制创新,培育和构筑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优势绿色农产品和优势蔬菜生产区域,满足社会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需要。

立绿色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园,推广应用抗病抗虫、优质高产新品种;建立蔬菜穴盘工厂化育苗示范车间,推广应用健康蔬菜种苗和砧木嫁接苗;采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建建立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病虫害防治、合理轮作等新技术,强化产地环境、农用物资及产品的检测体系建设,研究探索、总结集成一套绿色蔬菜生产管理办法、技术规程和标准,辐射带动全区绿色蔬菜的发展;培育一家绿色蔬菜生产龙头企业,形成一条“生产基地一一龙头企业一一品牌一一市场”的产业链条,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绿色蔬菜生产经营者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二)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开发内容、技术路线、研究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及创新点)1主要内容(1)建立10亩绿色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园,推广应用抗病抗虫、优质高产新品种。

从国内外种子公司引进筛选出10个以上的抗病抗虫、优质高产新品种。

(2)建立年产20万株蔬菜穴盘工厂化育苗示范车间,推广应用健康蔬菜种苗和砧木嫁接苗。

建立年产20万株蔬菜穴盘工厂化育苗示范车间,建立育苗中心,实现规模化育苗、商品化供苗、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推动统一供种、供苗与供植,促进种子、种苗、移植的标准化。

(3)建立1000亩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病虫害防治、合理轮作等新技术,强化产地环境、农用物资及产品的检测体系建设,研究探索、总结集成一套绿色蔬菜生产管理办法、技术规程和标准,辐射带动全区绿色蔬菜的发展。

(4)采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培育一家绿色蔬菜生产龙头企业,形成一条“生产基地一一龙头企业一一品牌一一市场” 的产业链条;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绿色蔬菜生产经营者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2.技术路线(1)新品种引进技术路线新品种信息收集一一小面积试种一一筛选一一中试一一适栽销优质品种一一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一一推广应用(2)蔬菜穴盘工厂化育苗技术路线育苗基质原料处理--- 种子消毒、丸粒化--- 播种--- 育苗--- 壮苗出圃--- 大田移栽(3)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基地技术路线生态环境的检测和改善…" ............ "环境蔬菜品种的选择蔬菜栽培技术[ ] 生产过程病虫害综合防治施肥技术完善、集成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和有害物质的检测产品标准3.创新点及技术关键技术创新点:采用工厂化育苗方式定期向菜区农户提供批量、标准的健康菜苗用于生产,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为绿色蔬菜产业化示范链条提供一个关键的连接点。

经营模式创新:采用“公司+基地+ 协会+农户”的绿色蔬菜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绿色产品标志成为最能体现公司、协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同体的直接连接纽带。

技术关键:组装集成生物技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蔬菜生产综合技术并推广应用。

产地环境、农药使用、肥料使用等都按照标准化技术规程要求实施。

使最终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

(三)课题考核指标1、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形成的新产品、新装臵、新材料、新工艺、专利、技术标准、论文专著等数量、质量指标及其水平等)(1)建立10亩绿色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园,每年引进蔬菜新品种10个以上;(2)建立年产20万株蔬菜穴盘工厂化育苗示范车间,推广应用健康蔬菜种苗和砧木嫁接苗;(3)建立1000亩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病虫害防治、合理轮作等新技术,强化产地环境、农用物资及产品的检测体系建设,研究探索、总结集成一套绿色蔬菜生产管理办法、技术规程和标准,辐射带动全区绿色蔬菜的发展;(4)培育一家绿色蔬菜生产龙头企业,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绿色蔬菜生产经营者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2、主要经济指标(包括技术及成果应用所形成的小试、中试、生产线年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示范基地数量指标等)每年引进蔬菜新品种10个以上,推广应用蔬菜穴盘工厂化育苗20万株。

建立1000亩绿色蔬菜示范基地,蕃茄亩产量5000公斤以上,亩年产值10000元以上。

番茄、西葫芦两个产品通过专门机构认定,达到A级或AA级绿色蔬菜标准,注册一个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绿色蔬菜商标品牌。

项目年新增产值1000万元,年新增利润500.00万元。

三、项目环境与基础条件(一)国内外现状(包括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研发水平,专利状况,研究方向和重点等情况)在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方面,欧洲国家最先开始致力于有机食品开发,现已基本形成较完善的生产管理及质量认证体系。

我国绿色食品生产起步较晚,但目前发展势头较猛,1996年在参照有机食品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与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对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进行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了49 项绿色食品标准。

绿色食品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如优良品种的选育、专用农药和肥料研制开发、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产品的贮藏与保鲜技术,以及符合环保和食品要求的包装材料的开发生产等等技术问题,需要加大技术研究与开发。

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靠小农户自觉遵守各项标准、法律、法规,并主动将其产品接受检验、检测显然不太现实,所以推行“公司+基地+ 协会+农户”的绿色食品产业化模式,将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观念和意识导入农业和农民之中。

也是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一个方向。

(二)国内外市场现状分析近年来,全世界蔬菜年贸易量不断增加。

国际市场蔬菜贸易额已达到100亿美元,其中又以番茄、食用菌、洋葱和大蒜等的增幅最为显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将实现由温饱型和营养型再向保健型转变。

目前,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洲各国都在大力提倡以素食为主,而蔬菜具有其他任何食品所无法取代的保健作用,因此,这将导致全球蔬菜的需求量剧增,同时也为我国的蔬菜出口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近几年来,我国蔬菜出口量约为进口量的30多倍,据统计,当前全国出口蔬菜300 万吨,创汇20亿美元,蔬菜的出口市场已由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地区,向东南亚和欧洲的一些国家拓展。

虽然我国绿色蔬菜的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产品数量明显不足和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2007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2.79亿亩,产量5.99亿吨,人均占有量仅450多公斤,绿色蔬菜种植面积达890万亩,产量1.6万吨,绿色蔬菜的种植面积和产是分别占全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3.2%种2.7%。

由此看来,绿色蔬菜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或技术的竞争分析由于蔬菜的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低,绝大多数农活需要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不易实现资本对劳动的有效替代,而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且有持续攀升的趋势,导致蔬菜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因此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他们已相对弱化了蔬菜的生产。

相比之下,我国的蔬菜生产成本较低,国内菜价约为国外的1/5到1/8, 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而且,我国有丰富的蔬菜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各地名特优蔬菜种类繁多,为我国蔬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十多年来,我县充分利用“天然大温室”的优势,大力发展秋冬菜生产,主要种植瓜类、豆类、茄类蔬菜,这些蔬菜在我县可以露地栽培,具有低成本优势,只要有选择地不断开展配套的适宜本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及生产质量标准的引进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应用,加大绿色蔬菜生产力度,市场竞争优势非常突出。

(四)课题实施应当具备的条件(人员条件、资金条件、基础条件及其他相关条件)本课题实施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环境条件项目实施区域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