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名医黄耀燊:治疗胆石症的医案
黄耀燊
(1915~
1993年),
又名醒中,广
东顺德县人,
广东省名老中
医,现代著名
中医外科医家。
黄耀燊出身中医世家,其父黄汉荣是广州地区负有盛名的中医伤寒派医家,又是有名的骨伤科专家。
黄耀燊天资聪颖,学习勤奋,193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受聘于广东顺德县乐从墟同仁医院。
后又在广州执业,设医寓于梯云路曰“芝香馆”。
他虚心好学,勤奋进取,广采百家之长,并自学现代医学基础知识。
黄老对中医学经典有着深刻的记忆和认识,诊病之时常引经据典,背诵如流,这为他在中医外科学上取得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例如对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病的诊治,他反复研究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外台秘要》诸书中治疗黄疸的论述,并通过临床的实践,确认茵陈、大黄、栀子、黄柏、芒硝等为治黄要药。
而本病常见寒热往来,大便秘结,为少阳阳明俱病,故选用表里双解的大柴胡汤为基础方加减配伍,分型论治,每获良效。
在此特举黄老自拟用来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胆石验方以作说明:
【胆石验方】
组成: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大黄、绵陈、黄芩、延胡、郁金、佛手、金钱草、鸡内金。
功效:疏肝利胆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加减:如大便秘结者,把枳壳改为枳实,大黄应后下;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纳呆便溏者,加白术、云苓;嗳气泛酸者,加法半夏、陈皮、海螵蛸;胁痛甚者,加青皮、木香(后下)等。
【医案1】
沈姓患者,男,50岁,教师,患慢性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已4年,每3个月至半年发作一次,平日亦感右胁及胆囊区胀满不适,尤以劳倦时症状更明显,胃纳尚可,大便2~3天一行。
医者劝其手术治疗,但患者忌怕手术而来诊查患者右上腹有轻压痛,舌偏红,黄厚腻苔,脉弦。
即投予基本方加减,一周后自觉症状咀显好转,连续用药—个月,症状消失,胃纳渐增,体重增加,舌苔渐化至薄白苔。
此后患者坚持每日或隔日服药,持续半年之久,改每周服2剂,或每半月服2剂。
从接诊至停药,前后为一年。
一年来患者未见有急性发作,而且右上腹胀痛不适感亦消失、体重增加3公斤。
以后再随访一年,未见发作及不适。
按语:在治疗此类病人时,黄老告诉病人要做到下列二点:一是忌食肥腻食物(包括蛋黄等),二保持大便通畅。
否则可诱发胆囊炎的急性发作。
吃肥腻食物诱发胆囊炎急性发作,医者一般都有医嘱:病人亦知晓,但大便不畅而诱发胆囊炎急性发作,则是黄老从众多病例中总结出来的。
若病人大便不畅,常可使原有的证状加重,甚或引起急性发作。
这与临床上对急性胆囊炎胆石证的病人应用通里攻下法为主的机理是一致的,每当病人大便通畅后,其自觉症状很快好转或消失,这可能与尽快排出肠道的积滞,尽量减少肠源性毒素的吸收有关,正所谓“通因通用”,“利当痛减”。
【医案2】
一中年妇女,患重症急性胆管炎并中毒性休克,虽经手术引流、抗休克等抢救治疗,但术后胆汁引流不畅,黄疸加深,持续高热,全身皮下大片瘀斑,肉眼血尿,大便潜血。
按语:黄老认为这是肝胆实热,热毒熏蒸,血络损伤所致,遂治以《伤寒论》茵陈栀子柏皮汤合《温病条辨》犀角地黄汤加减,使病情转危为安。
黄老善于运用中医学经典解决临床病证由此可窥见一斑。
黄老每每跟学生讲起自己求学的经历,总告诫学生不管从事中医内科还是中医外科,经典一定不能丢,这些中医学的精神、精粹,是指导临床遣方用药的关键,也是作为铁杆中医们值得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