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南大学药物化学课件14 新药设计与开发.pdf

中南大学药物化学课件14 新药设计与开发.pdf

- 卤素和XHn基团,X=C、N、O、S
(2)、二价电子等排体
- R-O-R’、R-NH-R’ 、R-CH2-R’ 、R-Si-R’
(3)、三价电子等排体
- -N=、-CH=
(4)、四价电子等排体
- =C=、=N=、=P=
2011-3-2
36
(2)非经典的电子等排体
(1)、可替代性基团
9 -CH=CH-、-S-、-O-、-NH-、-CH2-
9为寻求新的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 9 类型衍化
¾ 先导化合物优化(Lead Optimization)
9 寻找该先导化合物系列衍生物中的最佳化合物 9 系列设计
2011-3-2
5
相互关系
¾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9 为寻找最佳化合物提供基础和新的结构类型
¾ 先导化合物优化
9 先导化合物的深入和发展
¾ 电子等排体
9 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最外层的电子数目相 等,它们的理化性质亦相似
9 扩大到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离子或分子
¾ 生物电子等排体
9 具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又能产生相似 的生物活性的相同价键的基团
9 有时这也被称作非经典的电子等排体
2011-3-2
35
(1)经典的电子等排体
(1)、一价电子等排体
¾ 利用前药原理,可使先导化合物的药代 动力学性质得到改善,但一般不增加其 活性。
¾ 增加药物的代谢稳定性 ¾ 提高作用选择性 ¾ 消除药物的副作用或毒性以及不适气味 ¾ 适应剂型的需要
2011-3-2
42
(1)增加药物的体内代谢稳定性
¾ 羧苄青霉素
9 对胃酸不稳定,易被胃酸分解失效
¾ 侧链上的羧基酯化为茚满酯
¾ 两者相辅相成
2011-3-2
6
一、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¾ 1、从天然资源 ¾ 2、以现有的药物 ¾ 3、用活性内源性物质 ¾ 4、利用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
2011-3-2
7
1、从天然资源得到先导
¾ 植物 ¾ 微生物 ¾ 动物
2011-3-2
8
(1)植物成份作先导
¾ 从中药青蒿中分离抗疟有效成分
2011-3-2
46
肠道用药
¾ 泻药羟苯吲哚酮常是直肠给药,口服时 达不到肠道下段,不能发挥作用
¾ 乙酰化产物双酯酚汀则可口服,在肠道 碱性水解生成母体药物发挥作用
2011-3-2
47
(3)消除苦味的前药
¾ 苦味是一化合物溶于口腔唾液中,与味 觉感受器苦味受体产生相互作用之故
¾ 克服苦味的方法
9 制剂上的糖衣法,胶囊 9 制成具有生物可逆性的结构衍生物
9 其药效和同类的突破性的药物相当
¾ 以现有的药物为先导物进行研究
9 避开专利药物的产权保护的新药研究
¾ 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了更多的高水平的 新药研究,推动了药物研究的发展
¾ Me-too药物的研究对于我国的新药研究 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11-3-2
23
“Me too” 研究要点
¾ 找到不受专利保护的相似的化学结构 - 有时还可能得到比原突破性药物活性更好
9 根据同类药物的结构变化,讨论活性变化的有 无或趋势
¾ 定量构效关系
9 用数学函数式表示同类药物结构变化后活性的 变化
¾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2011-3-2
9 做药物作用的靶标
¾ 建立分子、细胞水平的高特异性的体外筛 选模型
9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需用药量少、快速筛选
¾ 自动化操作系统 ¾ 可以实现大数量、快速、微剂量的筛选 ¾ 组合化学能否实施的一个关键
2011-3-2
32
组合化学 + 高通量筛选
¾ 构建大量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库
9 不进行混合物的分离
(2)、环与非环结构的替代
9 多巴胺分子中所含的扁平形氢键儿茶酚环可 用苯骈咪唑环替代
9 保留了多巴胺激动活性
2011-3-2
37
(3)一般方法
¾ 利用生物电子电子等排体对先导化合物 中的某一个基团逐个进行替换得到一系 列的新化合物
¾ 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药理筛选 ¾ 得到比先导化合物更优的化合物或药物
2011-3-2
21
(3)以突破性药物作先导
¾ 近年来随着生理生化机制的了解,得到 了一些疾病治疗的突破性的药物
9 不仅在医疗效果中,也在医药市场上取得了 较大的成功
¾ 原型药物(Prototype Drug) ¾ 随之出现了大量的Me-too药物
2011-3-2
22
“Me too”药物
¾ 特指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
2011-3-2
40
2、前药设计
¾ 如果药物经过化学结构修饰后得到的化 合物,在体外没有或很少有活性在生物 体或人体内通过酶的作用又转化为原来 的药物而发挥药效时
¾ 称原来的药物为母体药物(Parent Drug) ¾ 修饰后得到的化合物为前体药物,简称
前药(Prodrug)
2011-3-2
41
前药研究的目的
¾ 通过高通量筛选,找出其中具有生物活 性的化合物
9 再确定活性化合物的结构
¾ 对无活性的化合物不做分离、结构确证 ¾ 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2011-3-2
33
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方法
¾ 采用生物电子等排体进行替换 ¾ 前药设计 ¾ 软药设计 ¾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2011-3-2
34
1、采用生物电子等排体进行物设计
¾
(Rational Drug Design)
¾ 根据对生理病理的了解来研究新药
¾ 针对与该生理活动有关的酶或受体来设 计药物
¾ 内源性的神经递质,内源性的受体激动 剂成为药物研究的先导化合物
¾ 西咪替丁
2011-3-2
27
4、利用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 、 得到先导化合物
¾ 药物的毒副作用可能对另一种疾病有治疗 作用 9可从已知药物的毒副作用出发找到新药
9或将毒副作用与治疗作用分开而获得新 药
2011-3-2
17
从磺胺的副作用得到新药
2011-3-2
18
(2)、药物代谢研究得到先导物
¾ 体内代谢
9 可能被活化 9 也可能被失活 9 甚至转化成有毒的
化合物
2011-3-2
¾ 软药设计的方法可减少药物蓄积的副作用
2011-3-2
51
阿曲库铵(Atracuriun)
¾ 在生理pH和体温下,由于季氮原子的b位上的 强吸电子作用,可进行Hoffmann消除
¾ 链上的双酯的可被血浆中的酯酶水解 ¾ 避免肌肉松弛药的蓄积中毒
2011-3-2
52
4、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¾ 一般的构效关系的研究
¾ 新的药用化合物 ¾ 制成各种制剂供临床上使用
2011-3-2
3
新药研究的现状
¾ 现使用的有近4000个化学药物
¾ 每年以20-30个的速率增加
¾ 新药问世的速度减缓
9 随着药物数量的增加,对治疗要求的提高
2011-3-2
4
新药设计的研究方法
¾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Lead Generation)
¾ 则可以在药物分子上引入一个载体,使 药物能转运到靶组织细胞部位
¾ 通过酶的作用或化学环境的差异使前药 在该组织部位分解,释放出母体药物 来,以达到治疗目的。
2011-3-2
45
氮芥成环磷酰胺
¾ 本身不具备细胞毒活性,而是通过在体 内的代谢转化,经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 化酶活化才有烷基化活性
¾ 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是基于正常组织和 肿瘤组织代谢酶系的差异
¾ 在体内通过酶解而重新释放出母体化合 物发挥作用。
2011-3-2
50
3、软药设计
¾ “硬药”
9 在历史上曾有人试图设计一类在体内不受任何 酶攻击的有效药物,以避免有害代谢物的产生
¾ “软药”
9 容易代谢失活的药物
9 使药物在完成治疗作用后,按预先规定的代谢途径 和可以控制的速率分解、失活并迅速排出体外
9 分别抑制细胞膜上的碱性磷酸酶和氨肽酶N 9 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T细胞和NK细
胞的数目和水平
2011-3-2
13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的药物
¾ 苯丁亮氨酸已上市
9 用于恶性肿瘤的免疫辅助治疗
¾ 苯丁亮氨酸结构类似物的研究,现已成 为发展免疫增强剂类抗肿瘤药物的一个 新领域
2011-3-2
14
¾ 组合化学
¾ 高通量筛选
2011-3-2
28
组合化学
¾ 在1980s初,新药研究的思路 ¾ 组合化学(Combinational Chemistry)
9 对含有数十万乃至数十亿个化合物的化学品 库进行同步的合成和筛选
2011-3-2
29
组合化学的化合物库
¾ 将一些基本小分子,通过化学或生物合成的手 段装配成不同的组合
2、以现有的药物作为先导物
¾ (1)、用药物的副作用开发新药 ¾ (2)、通过药物代谢研究得到先导 ¾ (3)、以现有突破性药物作先导
2011-3-2
15
(1)、用药物的副作用开发新药
¾ 药物对机体有多种药理作用
9 用于治疗的称治疗作用 9 其他的作用通常称为毒副作用
2011-3-2
16
(1)、用药物的副作用开发新药
第十四章 新药设计与开发
Drug Design and Discovery
2011-3-2
1
第一节 新药开发的基 本途径与方法
The Approach and Methods in Drug Researc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