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益生产标准作业精品PPT课件

精益生产标准作业精品PPT课件


五.标准作业的制定程序
程序 1 2 3 4
程序内容 现场观测时间 制作工序能力表 制作标准作业组合票 制作标准作业票
时间观测的步骤
程序
程序内容
1 先观察,初步掌握现场实际作业顺序、作业方法,确定观测位置,决定作业项目。
②.标准作业组合票
作用:考察标准作业中每个作业者承担的作业范围。 说明:制定的前提条件是现场测量出C.T和已经核算出T.T。
标准作业组合票的填写步骤
步骤
内容说明
1 在作业时间的时间轴上用红色笔画上T.T时间值的线。
估计一个人承担的作业范围
2 从工序能力表的手动合计栏中的时间值将步行时间也加进去,与T.T比 较,来估计作业者的作业范围。
=3分40秒
②.作业顺序
作业者能够效率最好的生产合格品的生产操作顺序 这里需要区别“工序顺序”和 “作业顺序”。 工序顺序是工艺文件上规定的加工先后顺序。 作业顺序是作业者的生产操作顺序。 实际生产中作业顺序与工序顺序往往不相同的。
作业顺序安排的示例参见教材第5页。
③.标准手持
标准手持的计算 入料口、成品货店上的库存不算标准手持。 标准手持包括生产线内设备上正在加工的零件数量和工序间 滑道规定保持的零件个数
《标准作业》


1. 标准作业的产生背景 2. 标准作业的推行目的 3. 标准作业的相关名词 4. 标准作业的三要素 5. 标准作业的三件套 6. 标准作业的制定程序 7. 标准作业改善的实施方法
二.标准作业推行的背景
丰田生产方式的 两大支柱
基本原则
JUST IN TIME
1.工序的流畅化 2.以需要数决定T.T 3.后工序领取
在考虑品质、数量、成本、安
顺序有效的进行 生产的方法,由:
全的基础上,制定工作的方法。 ② 应是反复作业。
T.T
② 改善的工具
作业顺序
a) 没有标准(没有正常、异常的
标准手持
区分)的地方就没有改善。
三要素组成。
b) 发现MUDA 。
遵守标准作业可以保证品质也决定数量、成本
2.标准作业三要素
用最小限度的作业人员和在制品进行的 所有工序之间的同步生产 标准作业
③.标准作业票
要求: a) 应将标准作业票挂在生产线旁最明显的地方。 b) 原则上一人一张 作用: a) 成为各作业者遵守作业的准则。 b) 起到监督人员目视管理的检查表的作用。 c) 上级人员评价现场监督人员能力的依据。
因为标准作业票应该在不断的改善后也在不断的修订,一成不变的 标准作业票说明现场没有进行改善。
标准作业票 用图表示每个作业者的作业范围,应填入标准作业的三要素及检查 品质和注意安全等记号。(原则是一个作业
三.标准作业的三要素
1.标准作业概要
标 准 作业
定义
目的
前提条件
以人的动作为中 ① 明确产品的制造方法
① 应以人的动作
心,把工序集中 起来,以没有
它市制造方法和管理的根本,
为中心。
MUDA的操作
标准手持的计算基本原则——顺流0,逆流1;手动0,自动1
一档成品
一档齿坯
精车
10 9
插齿
8
标准手持
~~~~ ~
剃齿
7
6
二档成品
二档齿坯
1
2
精车
3
插齿
~~~~ ~
4
5
剃齿
四.标准作业的三件套
①.工序能力表
作用:是用来核算生产线瓶颈工序在哪里,另外可以看出拖后退的是设备 还是手动作业。
说明: a) 工序能力是核算生产线各道工序加工过程中,考虑到手动作业时间、
标准作业三要素
标准手持量
作业顺序 T.T
(标准工时)
①.标准工时(T.T) 生产一件产品应该使用的时间值。 1班的运转时间(定时) T.T= 1班的必需生产量
T.T的计算例
发动机生产线的例子
条件: ☆ 月产 5000台
☆ 定时运转 8H×2班
(480分-休息时间20分)×2班
5000台÷20工作日
持;
标准作业的直接目的 目的一:明确安全的、低成本的生产优良产品所必须的制造方法。 目的二:将标准作业作为改善的工具使用。
二.标准作业的相关名词
标准作业 以人的动作为中心,把工序集中起来,以没有MUDA的操作顺序有 效的进行生产的方法。
标准工时(T.T) 生产一件产品应该使用的时间值。
1班的运转时间(定时) T.T=
自働化
1.在工序内造就品质 2.省人化
实施的工具、方针
物-----同期化 人-----多能工化 设备--按工序顺序配置
标准作业
KANBAN方式
出现异常停机 显示异常 将人和机械的工作分开
二.标准作业推行的目的
简言之:通过有效率的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标准作业的根本目的 目的一:使用必要的、最小数量的作业人员进行生产——省人化; 目的二:实现与适时生产有关的各工序的同步化——JIT之同期化; 目的三:把在制品的“标准手持量”限制在必要的最小数量——标准手
工序能力:
各工序在加工零件是的生产能力。即各工序(设备)进行生产时, 考虑到手动作业时间、设备的加工时间、更换刀具的时间,单班所 能加工的最大数量。
加工能力=
1班的运转时间(定时) 完成时间/件+交换刀具时间/件
标准作业组合票 明确各工序的手工作业时间及步行时间,用于考察T.T内一个作业者 能够承担的工序的范围是多大。
1班的必需生产量
循环时间(C.T) 作业者一个人进行标准作业时,毫不困难的、最快的、一个循环的 实际作业时间(包括步行时间),但不包括空手等待时间。
标准中间在库(标准手持) 按照标准作业规定的作业顺序进行操作时,为了能够反以相同的循 序、动作操作生产而在工序内持有的最少限度的待加工品。(入料 口和成品货店的在库不属于标准手持)
设备的加工时间、更换刀具的时间,单班所能加工的最大数量。 b) 加工能力是与人的因素、设备的能力、刀具的换刀频次等因素相关联
的,教材中没有考虑换夹具时间,原因可能是由于日本生产线混线生 产的现象不多,基本上是专线生产。
加工能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班的运转时间(定时) 完成时间/件+交换刀具时间/件
表样及工序能力表的填写方法参见教材第13~第15页。
3
按步骤2估计的作业范围,在作业组合票中的作业内容栏中将手工作业 的内容逐项填写上。
在时间栏里填写上手动作业时间、设备自动加工时间和步行时间,数 4 据从时间观测表传记而来。
5
决定作业内容,手动作业用实线、设备自动加工时间用点划线、步行 时间用波折线在时间轴上依次画出。
6 检查作业组合的可行性,决定作业顺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