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68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过度储备除用于对工商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之外,银行也用它去 购买一些有较高收入的有价证券。这类证券的灵活性比二级储 备差,但其收入却高于二级储备中的债券。它们属于金融投资 活动而不属于银行的储备。 银行贷款的利息随贷款风险不同而有差异,贷款的时期越长, 风险也越大,利息率也越高。通常,将风险最小,期限最短 的贷款利率称为基础利率。 银行活期存款帐户上的储蓄通常又称为需求储蓄,因为储蓄减 少了需求,将其以存款形式储蓄在银行里,当银行归还这笔存 款时,需求又会增加。
结果,400美元的货币从A的帐上转到了B的帐上,也从甲银行 流到了乙银行。一方的增加恰等于另一方的减少。总活期储蓄 仍为1000元,货币的总供给量不变。
8
10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这一过程可用甲、乙两个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变动表来 说明,如表8.2、表8.3 和表8.4所示。
9
11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3.货币创造过程
我们接着叙述前面的例子,假定A在甲银行中存入1000美元, 甲银行留下20%的必要储备以后,将余下的800美元过度储备贷 给了B,并为其开了一个800 美元的支票帐户。 现在,B买了C的一辆旧汽车,并填写了一张800美元的支票给C, 假定C在乙银行开户,他将这张支票交给自己的开户银行以后, 乙银行就增加了800美元的储蓄,乙银行根据法定准备率留下 160美元作必要储备,将余下的640美元过度储备贷给了D。由于 A的1000美元储蓄和两次贷款活动,甲、乙两个银行共增加货币 的总额为:1000+800+610=2440,贷款活动创造了1440美元。 但这一过程尚未结束,因为D 可以用乙银行贷给他的640美元 去向E购买某种产品,而E则会将这640美元存入他的开户银行 丙,丙银行留下其中的20%作必要准备金之后又可贷出512美元。 这一过程会不断重复下去,直到存贷的金额小到不值一存。 表8·5说明了这一全过程。
57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银行接受的每一笔储蓄都增加了银行的资产,同时也增加了它 的负债。在1000美元存入的瞬间,它完全成为银行的储备资产, 随后银行将按法定准备率20%留下必要准备金200美元,余下 的800美元成为过度储备,银行的可贷资金增加了800美元。
注意,不能误认为过度储备等于总资产减去必要准备金,只有 在银行不贷出任何资金的时候才是这样,当银行已经有资金贷 出的时候,它是剩下的资金即现有总储备减去必要准备金之后 的余额。过度储备的大小决定着银行贷款的多少和规模。
13 15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最A在初甲1银0行00中美存入元10的00美存元款,甲,银
通行过留下贷20款%的活必动要储。备最以后终,派将
生余并出为下其的4开8000了0美0一美元个过8元0度0 的美储元备贷的贷款支给票了,帐B, 加户上。 最初A的1000美元
银行
存B一买张款了80C,0的美一使元辆的储旧支汽票蓄车给,总C并,填额假写定为了C 5在00乙0银美行元开户。,这他将意这味张支着票增交
假定A在甲银行中有1000美元的存款,法定准备率为20%,甲 银行会有800美元的过度储备,假定B 需要800美元贷款买一辆 旧汽车。甲银行调查了他的信用状况后决定贷给他800美元, 并为B 在甲银行开了一个800美元的支票帐户,B可以用800美 元购买他所需要的旧汽车,而A也可以继续为购买商品和劳务 开出支票使用他的1000美元支票帐户存款,这时货币总量为A 和B 所持有的货币量的总和:1800美元。贷款活动一开始就创 造出了800美元的货币。 当银行将其过度储备转为支票帐户的贷款时,就创造出货币, 货币供给就会增加,当借款人归还贷款时,就会使一部分货币 转化为过度储备,货币的供给就会减少。

加给就1增自0加己0了的0美8开00户美元银元的行的以储储后蓄蓄,,乙乙,银银实行行
际根上据法增定准加备了率留50下01060美美元元作的必 货要备币贷储给备供了,给D将。余量下。的640美元过度储

表8-5 信用扩张过程($) 储蓄$ 必要准备金 贷款
A1000 200
B800
C800
160
D640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
2020/11/17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一、偿付能力与灵活性
银行是其储户的债务人,它必须在其债权人 ——储户——提出要求 时归还其存款时,支付一定量的利息。银行偿还其债务的能力称为 银行的偿付能力。银行又是其贷款客户的债权人,它可以在贷款到 期后收回本金和一定数量的利息收入。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 减去银行业务活动的各种成本和费用之后,就是银行利润。
银行每隔一个不长的时间就必须平衡其每天的准备金水平。使准 备金大于、至少等于储蓄乘以法定准备率。如果银行的准备金数 量低于根据法定准备率计算的必要准备金,该银行可以向其他准 备金超过必要准备金的银行借入准备金,这种同业拆借通常只有 一天24小时的期限。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规定每两周各商业 银行就要平衡一次其准备金。各商业银行之间的准备金借贷市场 在美国称为联邦基金市场,其利息率称为联邦宏观基经济金学第利八章率[1] 。 4 6
1.必要准备金和法定准备率 在当代西方国家,一方面量,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 对所有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都有统一的法定准备率的规定。
35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根据法定准备率,每一笔储蓄都有一固定比例的部分作为必要准 备金。例如,法定准备率为12%,每100美元的储蓄就必须有12 美元作为必要准备金不能贷出。因此必要准备金与储蓄和法定准 备率之间的关系可写为:
D 可以用乙银行贷给他的640
美元去向E购买某种产品,而 E 则 会 将 这 640 美 元 存 入 他 的

E640
128
开户银行丙,丙银行留下其
中的20%作必要准备金之后又
可贷出512美元给F。
丁 G512
102
注意:最初的储蓄增量
F512 H409.6
在上述过程中,没有现金的转手。所有交易都是通过转帐和银 行簿记的变化完成的。在西方发达国家,绝大多数交易都是以 此种方式进行,现金交易的比例很小。但是,在贷款活动没有 发生的地方,支票交易仅仅是简化和方便了交易,并不会对货 币供给量有任何影响。
10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12
2.贷款与货币创造
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与银行的贷款活动直接相关。但是,贷款只 有在如下形式时才会影响货币的供给量,即通过为借款人开一 个支票帐户或在其支票帐户上增加一笔资金。以现金方式贷出 的款项不但不会增加货币供给,反而会降低货币供给。
银行的准备金超过必要准备金的部分称作过度储备,过度储 备的公式可以写为:
过度储备 = 现有的总储备 – 必要准备金 =存款总额-贷款总额-必要准备金
由于过度储备是银行可以随时贷出的资金,因此它在银行中 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假定某银行接受了A的一笔1000美元 活期存款,在法定准备率为20%的情况下,该银行的资产负 债平衡表如下:
准备金的持有有两种形式:一是银行自己库存的现金,二是将 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由于银行日常的现金需要量低于储蓄的 3%,绝大多数银行会把其余的必要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
准备金又分成两级:以现金形式持有的准备金称为一级储备, 以灵活性最高的债券(通常是政府的短期债券)形式持有的 准备金称为二级储备。
2.过度储备
必要准备金 = 存款额法定准备率
由于准备金制度包括所有的银行、储蓄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它 们都要在联邦储备银行开户,这就使法定准备率成为政府控制所 有银行的工具。在准备金制度下,银行的灵活性可以确保在一个 有效的水平上;同时也确保了银行活动的统一性和标准化,从而 确保了中央银行对信贷活动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
二、准备金
银行可贷资金的基本来源是银行的储蓄,但每天也都会有一部分 存款被取走。在正常情况下,储户每天取走的金额只占全部储蓄 的一个很小比例。此外,每天还会有新的款项存入。由于有大量 的储户,每天取走和存入的金额一般小于全部储蓄额的10%。存 或取的净额每天最多不超过3 %。这样,如果银行将现金保持在 其储蓄额的10%左右,就足以应付所有的提款需求。 为了防止商业银行为追求利润而使其保留的现金过少,各国都以 法律形式规定银行保有现金或灵活性较高的金融工具的固定比例, 以应付储户提款。这种为应付提款而保留的资金称为准备金或银 行储备,银行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为准备率。
13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2.灵活性
银行还须备有足够的现金以应付储户取款的需要。银行备有现金 的多少称为银行的灵活性,备有现金越多,灵活性就越大;相反, 备有现金越少,灵活性就越小。
银行保留的现金越多,其收入也就越少,灵活性越大,因挤兑倒 闭的风险也就越小;相反,银行保留现金越少,收入越高,灵活 性越低,因挤兑而倒闭的风险也越大。
如果银行贷出的资金过多,以致其储备总额降到了必要储备额以 下,它就必须采取措施弥补其准备金的缺额,这种措施共有三类: 第一,它可以在货币市场出售其二级储备中的一些债券,这将损 失一些利息收入;第二,银行可从中央银行借得准备金贷款;第 三,银行可在同业资金拆放市场上从其他银行宏观借经济得学第准八章备[1] 金。12 14
因此,银行必须在增加灵活性从而因持有现金增加而增加机会成 本,与失去灵活性从而增加风险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在1929-1933 年的大危机期间,就有许多银行在未失去偿还能力的情况下,因 灵活性太低而破产。
3.偿付能力和灵活性的成本 偿付能力和灵活性是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成本却是相同的,保 持较高偿付能力和较高灵活性的机会成本都是因此而减少的收入。 1929-1933年的大危机使西方各国认识到,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证 银行的偿付能力和灵活性,以避免银行破产而引起的金融恐慌和 混乱。其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法定准备金制度。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2] 4
三、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