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肠癌围手术期护理

结肠癌围手术期护理


诊断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多不为病人注意,就医时也常以“痢 疾”、“肠炎”等病处理,一旦出现中毒症状或梗阻症状 以及触及腹块时已非早期,因此,如果病人出现贫血、消 瘦、大便潜血阳性以及前述早期症状时,需作进一步检查.
(1)X线检查包括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及钡灌肠检查.对结 肠肿瘤病人以后者为宜.其病变征象最初可出现肠壁僵硬、 粘膜破坏,随之可见恒定的充盈缺损、肠管腔狭窄等.对较 小病灶的发现还可肠腔注气作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效果 更佳.
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该型 多数分化较高,侵润性小,生长较慢,好发于右半结肠。 2.侵润型(缩窄型、硬癌)肿瘤环绕肠壁侵润,有显著的 纤维组织反应,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易引起肠腔狭 窄和梗阻.该型细胞分化程度较低,恶性程度高,出现转移 早.好发右半结肠以远的大肠。 3.溃疡型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侵润,早期即可 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发生出血、感染,并 易穿透肠壁.细胞分化程度低,转移早.是结肠癌中最常见 的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右半结肠癌右半结肠肠腔较宽大,粪便在此较稀,结肠血 运及淋巴丰富,吸收能力强,癌肿多为软癌,易溃烂、坏 死致出血感染,故临床表现以中毒症状为主.但在病情加重 时也可出现肠梗阻表现.
左半结肠癌左半结肠肠腔相对狭小,粪便至此已粘稠成形, 且该部多为侵润型癌,肠腔常为环状狭窄,故临床上较早 出现肠梗阻症状,有的甚至可出现急性梗阻.中毒症状表现 轻,出现晚.
结肠癌围手术期护理
南康众和医院 外一科 叶杨
概述
结肠癌:是指结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 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 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岁~50岁年 龄组发病率最高,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800 万人,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0%~15%。
病理
(一)大体形态分型 1.肿块型(菜花型、软癌)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瘤体较大,
3.未分化癌癌细胞小,形状与排列不规则,易侵入小血管 及淋巴管,侵润明显.分化很低,予后最差。
临床分期
Ⅰ期(DukesA期):癌局限于肠壁内 A0期:癌局限于粘膜 A1期:癌局限于粘膜下层 A2期:癌侵及肠壁肌层未穿透浆膜 Ⅱ期(DukesB期):癌侵润至肠壁外 Ⅲ期(DukesC期):伴有淋巴腺转移 C1期:近处淋巴转移(肠旁) C2期:远处淋巴转移(系膜) Ⅳ期(DukesD期):已有远脏转移
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 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 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
(2)中毒症状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 病人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 以贫血、消瘦为著.
(3)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 腹胀,腹痛(胀痛或绞痛),便秘或便闭.体检可见腹隆、 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
(4)腹部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 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 晚期时肿瘤侵润较甚,肿块可固定.
(5)晚期表现有黄疸、腹水、浮肿等肝转移征象,以及 恶病质,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 散转移的表现.
左半与右半结肠癌肿,由于2者在生理、解剖及病理方面 的差异,其临床特点也表现不同:
术前准备
1.结肠癌病人常并发贫血与低蛋白血症,术前应尽可能予 以改善。给以营养丰富而少渣的饮食,术前一日改用流质, 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2.注意检查: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凝血机制及 有无远处转移。
治疗
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并 可辅以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中药以及 其它支持治疗。
手术治疗
根治性结肠癌手术的切除范围包括癌肿所在肠袢 及其全结肠系膜即切除了癌肿本身,又可以彻底 清除了可能转移的区域淋巴结。因此,只有进行 了彻底的手术才有可能治愈结肠癌。
另外,对于有肝、肺转移的患者,也不是完全丧 失了治疗的机会。新的观点认为,如果转移病灶 能够同时切除,就与结肠癌的病灶一起切除,转 移灶不能切除先进行新辅助化疗,降期后再切除。 在一部分肝转移患者中,肝转移局限一叶或一段, 手术切除不但简单,而且5年生存率可达50%。手 术适应证的选择与外科医生的经验是决定手术的 关键因素。
(2)组织学分型
1.腺癌大多数结肠癌是腺癌,约占4分之3,腺癌细胞可辨 认,排列成腺管状或腺泡状,按其分化程度可分为3级, Ⅲ级分化最差,细胞排列为片状或索条状。
2.粘液癌癌细胞分泌粘液,在细胞内可将细胞核挤到一边 (状似戒指,有称作印戒细胞癌),在细胞外可见间质内 有粘液以及纤维组织反应,癌细胞在片状粘液中似小岛状.常见肝外转移部位,发生率为 10%~25%,如果不加以治疗,其平均生存时间 不超过10个月。随着外科治疗经验的积累,更多 的外科专家认为只要肺转移灶可以完全切除,即
使转移瘤为多发,也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外科手 术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22.0%~48.0%。
左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降结肠、结肠脾曲部癌肿. 切除范围:横结肠左半、降结肠、部分或全部乙状 结肠,连同所属系膜及淋巴结.切除后结肠与结肠 或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
对有结肠梗阻症状的病人,不宜做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因 钡剂在结肠内干结后排出困难,可加重梗阻.
(2)结肠镜检查,最有效。 乙状结肠镜直筒式,最长30公分,检查方便,可直视下活
检,适合乙状结肠以下的病变。 纤维结肠镜长120~180公分,可以弯曲,可以观察全结肠,
能作电切,电凝及活检,可发现早期病变.当前述检查难以 确诊时可作此项检查,较常用。 (3)B型超声扫描、CT扫描检查均不能直接诊断结肠癌, 但对癌肿的部位,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淋巴及肝 转移的判定有一定价值. (4)血清癌胚抗原(CEA)对结肠癌无特异性,其阳性 率不肯定.值高时常与肿瘤增大有关,结肠肿瘤彻底切除后 月余可恢复到正常值,复发前数周可以升高故对判定预后 意义较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