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一、理论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
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代币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2.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
A.行为改变技术B.认知改变法C.运动改变法D.精神分析法3.在心理辅导的行为演练中,系统脱敏法是由()首创。
A.皮亚杰B.沃尔帕C.艾利斯D.罗杰斯4.心理辅导老师帮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然后逐渐减少焦虑等级,直至完全放松,以缓解其考试焦虑,这种方法是()。
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理性一情绪疗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5.行为塑造法是根据()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模式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是操作条件作用法强化原则的有力应用之一。
A.皮亚杰B.斯金纳C.艾利斯D.奥苏贝尔6.()就是运用代币并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来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的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
A.强化法B.理性一情绪疗法C.代币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7.李老师通过奖励小红花来表扬学生的行为,这种心理辅导方法属于()。
A.系统脱敏法B.代币法C.行为塑造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8.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请教老师时,韩老师就给予肯定或激励。
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来访者中心法D.理性一情绪疗法9.()不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A.强化法B.代币法C.自我控制法D.演练法10.小伟过分害怕狗,通过让他看狗的照片,谈论狗,远看狗到近看狗、摸狗、抱狗,消除对狗的惧怕反应,这是行为训练的()。
A.全身松弛训练B.系统脱敏法C.行为塑造法D.肯定性训练11.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行为改变方法中的()。
A.强化法B.示范法C.消退法D.行为塑造法12.认知疗法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产生。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13.理性一情绪疗法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体系。
A.皮亚杰B.斯金纳C.艾利斯D.奥苏贝尔14.理性一情绪疗法认为造成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是()。
A.他人认知B.不合理认知C.不良事件D.行为后果15.晓颖认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绝不允许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这种心理疏导属于()。
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消退法D.合理情绪治疗法16.在情绪ABC理论中,B代表()。
A.信念B.诱发事件C.结果症状D.治疗结果17.在情绪ABC理论中,C代表()。
A.信念B.诱发事件C.结果D.治疗结果18.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倡导者和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家()。
A.冯特B.罗杰斯C.艾利斯D.斯金纳(二)简答题1.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弗洛伊德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描述?3. 弗洛伊德关于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的观点是什么?4.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辅导的常用的方法是什么?5. 行为主义学派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是什么?6. 利用行为主义学派理论进行咨询与辅导时常使用哪些技术?行为主义疗法有何优缺点?7. 人本主义人性观是什么?它与精神分析人性观有何本质的不同?8. 简述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特点。
9. 简述认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0. 简述认知疗法的基本辅导过程及两种认知方法各有哪些独特的心理辅导技术。
11. 简述后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的主要观点。
12. 简述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特点与治疗技术。
13. 简述叙事心理治疗的特点与治疗技术。
(三)论述题1. 试述精神分析疗法的贡献及局限。
2. 试评价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的贡献与局限。
3. 试述认知疗法的贡献与局限。
4. 试述后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贡献和局限。
5. 试述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的主要观点。
二、实践操作题(一)材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有一位27岁的女教师,因嫌自己的单眼皮不漂亮,就去做美容手术,没想到手术效果不理想,双眼皮一个大一个小,于是她整个人从此变得自卑、退缩、不愿与人交往,甚至害怕站在讲台上面对自己的学生。
试分析这位女教师所持有的信念是什么?是否合理?不合理在什么地方?2.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
该生从此非常害怕见到这位老师,很不愿意上这位老师的课,在课堂上也不再发现问题,不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1)请分析该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心理问题。
(2)如果你是辅导老师,你打算怎么帮助该生克服困难?(二)心理辅导设计1. 小彬(化名)13岁,初中一年级学生,爸爸妈妈都是知识分子。
在小彬2岁的时候,由奶奶独自带了一年,在小彬8岁的时候,他爸爸从老家到广州工作,就一直让奶奶带了他3年,之后才过来广州。
在他爸爸眼里他很不可捉摸,问他什么都不说,说他两句他就生气,“哐”地关上房间的门,经常几天都不愿跟家里人说话,就喜欢打电脑游戏,现在放假了,一天打十多个小时。
他在外面的表现倒是蛮乖的,从来也不打架闹事;他遇到一点点小困难就想要放弃、逃避,不愿意去面对,不想办法去解决,也提过不想去上学等。
小彬自己却认为在家里没有人说话,爸爸脾气很暴躁,不太管他,要是管他八成就要挨打,且通常在家长会之后。
慢慢地,他就不告诉爸爸他们要开家长会了。
妈妈倒比较温和,但是她什么都不懂,他也不知道跟她说些什么。
在学校里,因为他个子小,学习成绩也不好,那些男生总喜欢戏弄他或欺负他。
那些老师很势利,对此也不管。
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一个人在家里或在网吧打游戏,在这种时刻他才能感觉到一些快乐和成功2。
请根据小彬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本章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有关疗法设计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案。
2.某女高中生,她自从初三时因为失恋、父母离婚、担心成绩下滑等原因,两年多来总觉得自己命不好,内心时常处在压抑和痛苦之中,她对医生说已经好久没有真正开心地笑过了,并且这种苦闷的情绪还常常搞得她失眠多梦,精神接近崩溃几次想到自杀。
在一次偶然被碎玻璃割破手后,她在疼痛袭来时,却感觉到全身非常放松,于是日渐沉迷在这种自残行为中。
请选择适当方法为该案例进行心理辅导设计。
本章答案要点一、理论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强化法又称奖励强化法,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
其原理为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A【解析】强化法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此方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3.B【解析】系统脱敏法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是将放松训练和经典条件反射原理结合运用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
4.B【解析】系统脱敏法包括几个步骤:①进行全身放松训练;②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③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5.B【解析】斯金纳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
6.C【解析】代币法是行为疗法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也称表征性奖励制。
用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用惩罚消除不良行为而达到目的。
7.B【解析】小红花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属于代币的一种,所以这种方法属于代币法。
8.A【解析】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次发生;而得不到奖赏的行为以后出现的次数就会减少。
韩老师希望通过给予肯定或鼓励来帮助晓红克服交往障碍,是强化法的具体运用。
9.D【解析】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行为塑造法、自我控制法、代币法、惩罚法和示范法等。
10.B【解析】系统脱敏法是将放松训练和经典条件反射原理结合运用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
它包括以下步骤:进行全身放松训练;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11.A【解析】由题意可知,教师的做法是想增强学生提问的行为,故排除C。
强化法又称奖励强化法,是指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示范法是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故强化法符合题意。
12.C【解析】认知疗法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13.C【解析】阿尔伯特•艾利斯是美国心理学家,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
14.B【解析】理性一情绪疗法认为不合理信念及认知,即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起因。
15.D【解析】合理情绪疗法是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此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
16.A【解析】在情绪ABC理论中,B代表信念,是指人对诱发事件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
17.C【解析】在情绪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信念,是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代表结果,即症状。
18.B【解析】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倡导者和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
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
(二)简答题1.【参考答案】(1)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只不过是心理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是被我们所察觉的一部分,而精神活动的大部分,也是最深层次的部分都存在于意识之下,即潜意识。
(2)潜意识,指在意识水平之下的所有心理现象,包括个人无法接受的原始冲动、本能欲望,包括一些无法实现的需要和动机。
这些心理功能在潜意识中,不能被个体觉察,但是它对我们的一切行为都产生了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没有任何自由意志的行为,有些行为表面上好像出自我们的意识和自由意志,但实际上都是受潜意识力量的驱使,它们只不过是潜意识过程的外部标志。
有意识的心理现象往往是虚假的、表面的和象征性的,它们的真面目、真实原因和真正动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之中。
(3)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是前意识区域,意识和前意识虽有区别,但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前意识的东西可以通过回忆进入到意识中来,而意识中的东西当没有被注意时,也可以转入前意识中。
2.【参考答案】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建立在他的性心理发展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性驱力为动力的,并且性生活的压抑或畸形乃是造成心理失常的重要原因。
据此,弗洛伊德把心理性欲划分为以下5个阶段,这5个阶段以5种不同的形式来满足。
(1)口唇期(oral erotic)(0~1岁)婴儿活动大部分以口唇为主,口唇区域成为快感的中心。
(2)肛门期(anal erotic)(1~5岁)幼儿通过排泄解除压力,获得快感,因此,肛门一带成为快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