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完整word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指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的管壁僵硬、内-中膜增厚、内膜下脂质沉积、斑块或溃疡形成以及管腔狭窄等病理变化而言。

任意点IMT≥1.0mm即为增厚;IMT≥1.3mm定义为斑块;发现IMT增厚或/和斑块者即为颈动脉粥样硬化。

仅有IMT增厚而未达到斑块标准者定义为单纯IMT增厚;既有IMT增厚、又有斑块者归于斑块组;发现斑块但动脉狭窄<50%者定义为非狭窄性斑块fNP);发现斑块且动脉狭窄≥500,6者定义为狭窄性斑块(SP)。

综合斑块形态学及超声学特征,易损斑块定义为:表面不光滑、斑块50%以上区域回声不均质、低回声和不规则低回声暗区或/和溃疡斑块;稳定斑块定义为:表面光滑、斑块50%以上区域回声均质,或呈强回声,后方伴声影。

血管狭窄程度用“N"法,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法(NASCET),狭窄率(%)=(狭窄远端正常动脉的管腔内径-狭窄处残留管腔内径)/狭窄远端正常动脉的管腔内径%。

将颈动脉狭窄分为<50%;50-69%;70-99%;完全闭塞四个等级。

并制定不同狭窄程度超声评价标准:①<50%:PSV(峰值流速)<125cm
/s,EDV(舒张末期流速)<40cm/s,PSV ICA/PSV CCA<2.O;②50-69%:125cm/s<PSV<230cm/s、40cm/s<EDV<100cm/s、
2.0<PSV ICA/PSV CCA<4.O;③70-99%:PSV>230cm/s、EDV>100cm /s、PSV ICA/PSV CCA>4.0;④闭塞,无血流信号。

“C”法:将颈
动脉狭窄分为<50%;50-70%;70-99%;完全闭塞四个等级。

并制定不同狭窄程度超声评价标准:①<50%:PSV(峰值流
速)<120cm/s,EDV(舒张末期流速)<40cm/s,PSV ICA/PSV CCA<1.5;
②50-70%:120cm/s<PSV<150cm/s、40cm/s<EDV<80cm/s、
1.5<PSV ICA/PSV CCA <3.2;③70-99%:150cm/s<PSV<250cm/s、80cm/s<EDV<130cm/s、3.2<PSV ICA/PSV CCA <4.0;④闭塞,无血流信号。

目前评估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方法很多,除“N”法外,还有“E”法即欧洲颈动脉外科实验法、“C”法即颈总动脉法等等,虽然各有优缺点,但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设备及操作人员的水平,与DSA结果进一步验证并得到临床上的承认。

测量基于动脉造影显示的相对于颈动脉球部直径[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ECST)方法]、颈动脉球后远端[北美有症状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方法]和CCA远端管腔直径减少的百分比。

动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具有一定的神经系统风险,而且不能显示颈动脉球壁的影像。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CCA直径乘以1.2来估算颈动脉球的直径。

转换比例根据下列公式计算:NASCET=(ECST%-43)×(100/57)和ECST=NASCET%×(57/100)+43(颈动脉球部43%狭窄相当于ICA远端的正常直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