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北京的春节》PPT课件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6节): 腊月初旬开始到除夕之前,人们为过年做准备。 第二部分(7节): 详细介绍除夕这天的热闹景象。 第三部分(8--10节): 介绍初一至十五之间人们过年的一些活动。 第四部分(11--12节): 介绍元宵节人们观灯、放鞭炮、吃元宵的习俗。 第五部分(13节): 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人们又投入新的工作、 新的生活之中。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残灯末庙 春节结束
通过填表可以看出:
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 结束? 持续了多长时间呢?
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 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 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在这些时间里作者着重写了哪几天? 作者着重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 元宵”这四天。
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满春衫袖。 2、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3、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初读课文 扫除字词障碍
字词
腊月[là] 初旬[xún] 展览[zhǎn lǎn] 蒜瓣[suàn bàn] 翡翠[fěi cuì ] 榛子[zhēn zi ] 栗子 [lìzi] 爆竹 [bào zhú] 风筝[zhēng ] 逛庙会[guàng] 杂拌儿[zá bàn ér] 娴熟(xián shú) 饺子 走马灯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了解散文的特点
叙事与写人往往密不可分,优秀 的叙事散文不但生动地告诉人们 某件事情,而且事件中地人物也 是个性鲜明的。
总结:
北京的春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 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有关除夕、春节、元宵的诗句
除夕
1、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2、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3、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4、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1、本文怎样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呢?
小孩子们:买杂拌、买爆竹、买各
种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
2、作者如何将叙事与风俗的介绍穿 插进行的?
@举例: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神祭祖的,可是细一想,它 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是小型的农业 展览会。
@作者将传统旧俗赋予时代内涵。 @送灶: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有大家享用,并不再 粘灶王的嘴了。 @“动刀剪不吉利的迷信”,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 人。
拓展延伸
在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语 或句子,并把他画下来。能说出 你喜欢的理由吗?从不同角度去 赏析。
场面描写
[ 重点段落分析 ] ( “元宵上市 ---- 这的 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① 从几个方面来描写:家庭,店铺,广 场,城隍庙,公园,男男女女,小孩等多 方面来描写。 ② 描写的特色:具体,形象,逼真,多 角度,多侧面进行描写。
有关其他节日的诗句
清明(寒食)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端午节
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2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七夕节
1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中秋节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重阳节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说说你家乡的 春节习俗。
附:春节习俗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 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 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 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 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3、文中说:“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
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 美。”那么元宵节美在何处呢?
美在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 事,火炽而美丽。
4、作家抓住一个“灯”字做足了文章, 请问他是从哪些方面写灯的?
作家抓住一个“灯”字做文章。围绕 “灯”,先写“灯展”,再写“观灯”。写 灯展,先写哪些地方有灯:处处张灯结彩, 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再写灯的用材:有名 的老店的灯常常有几百盏,“有的一律是玻 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 。 还有“制成各样的冰灯”。然后写灯的形状: “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 梦》或《水浒传》故事”,“或用麦苗做成 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最后写灯的种类:有 “悬灯”、“花盒”、“火判”、“天灯” 等。
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
(解读P39—42)
读读写写
初旬 熬夜 米醋 蒜瓣 饺子 翡翠 杂拌 榛子 栗子 风筝 鞭炮 寺院 麦芽糖 逛庙会
字的变化
轻声: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规矩
儿化:杂拌儿
掺和
红火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多音:万象更新 分外 正月 间断
色如翡翠 万年更新 万不得以
色味双美 灯火通宵 娴熟技能
3、自由朗读全文,练习难读的句段。
研读《北京的春节》
听课文录音 思考:
1.课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的思路 如何? 2.通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 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热闹、喜庆、祥和、团 圆
主旨
作者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 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 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 喜爱。
北京的春节
锣 鼓 喧 天 辞 旧 岁
爆 竹 声 中 迎 新 春
老 舍
北 京 的 春 节
老 舍 先 生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满族,中国现代小说家、戏 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 “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收 在《老舍文集》里。长篇小说《老张 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 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 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 《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 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思考2: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
(1)熬腊八粥 (2)泡腊八蒜 (3)上年货 (4)孩子们放假准备过年 (5)新年的“彩排” (6)除夕以前 (7)除夕 (8)元旦光景 (9)初六开张 (10)元宵节(春节的高潮)
思考3、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腊八、二十三小年、除夕、大 年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重点写了高潮和开 始即腊八、除夕、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本文的重要日子有:腊月初、
默读填表 了解春节的时间顺序和风俗习惯
时间
腊月初八
风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俗
习
惯
腊月初九至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腊月二十二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 正月初一 初六 元宵 正月十九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7、“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 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 些自由。”这句话有何含义?
一是通过对比说明旧社会的 女人们平时没有自由;
二是说明新社会元宵节的热 闹非凡。
8、画出文中能表现对新社会 春节喜爱之情的句子。并说说 这些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 么?
统领全文材料,是选材 的标准,是散文的“神”。
当堂训练
1、读拼音写字。 áo suàn jiǎo bàn ( )汤 ( )瓣 ( )子 搅( ) zhēn biān fěi cuì xián shú ( )子 ( )炮 ( ) ( )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色( )双美 零七八( ) 万象( )新 ( )然不同 万不得( ) 各( )各色 灯火通( ) 张灯( )彩 日夜不( )
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词、多音字、近义词、反 义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 略写的好处。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 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从而激 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 情感 。
零七八碎 日夜不绝 张灯结彩
“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日夜不绝 。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词意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 月的开头十天。 蜜饯:用蜂蜜或浓糖浆浸渍果物。 空竹:用竹木制作的,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玩具。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娴熟:熟练。 守岁:岁数大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 守岁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像都变得焕然一新。
整体感知:
1.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
提示:散文记叙线索一般为时间或事件过程重要日子有哪些?
思考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