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PPT25页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PPT25页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1、 防护意识弱:护士面临的职业性危险因 素很多,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戴口罩和手套可以 有效地防止细菌和灰尘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伤口 进入人体。
2、 对针刺伤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3、 防护知识的缺乏 , 是影响护士防护 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
4 、 防护环境不满意。 5 、防护措施不到位。 6、 防护费用短缺。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3、物理性危险因素
对护理人员构成职业危害的物理因素 包括放射线、各种辐射、噪音(电话铃 声、机器声、病人的呻吟及仪器移动的 声音)、粉尘、锐气伤、负重等。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四、 职业防护的现状
目前,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有关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政策法规,还 未建立严格、正规的报告制度。临 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弱,经验不足。
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杆菌、脑膜炎奈 瑟球菌等。该传播途径是呼吸时,吸入散布该传播途径是病毒或病菌 直接接触黏膜或创面。
4 吸入传播:通过吸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 细小病毒、 流感病毒、结核分支在空气中含病毒或病菌的微粒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三、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生物性或感染性危险因素
职业暴露的预 防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意识和相关知识 的学习。 护士工作中各种应该意识到危害的存在, 树立一种全面预防的观念,把来自任何病人的 血液都视为有传染性,在接触血液、体液操作 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自觉遵守防护要求,使 之成为习惯性行为。
二、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暴露环节
戴手套是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血 液暴露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有经常戴手套习惯 的医务人员其皮肤黏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和直接 接触病人血液的机会均明显少于不戴手套者, 表明戴手套能减少皮肤接触血液次数并且不增 加皮肤的损伤 。特殊操作如内镜的清洗应穿 戴好防护用品。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一 、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 过程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 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 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 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1 血液传播通过血液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乙型肝炎病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引起生物性感染门户主要有以下几 方面: (1)皮肤有破损时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2)抽血(将血液注入试管内时)、注射、输液、器 械传递、清洗器械过程中被锐气刺伤、割伤; (3)整理操作后用物及手术后器械、分离输液器时, 将针帽重新套回时等刺伤;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2、 加强护士自身防护
(1) 疾病防护 (2) 划、刺伤防护 (3)正确洗手 (4 ) 污染防护 (5) 接触化疗药物的防护 肿 瘤科护士最应重视的问题 (6) 重视终末消毒 (7) 个人保护措施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3、加强职业防护管理 4、加强职业暴露处理
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该传播途径是含病毒的物质进入了血 液或组织,或直接与破损黏膜、皮肤接触。
2 食入传播:通过食入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甲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沙门氏菌、志贺菌、轮状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等。该 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被感染者在食入病毒或病菌后发病.
3 接触传播:通过接触传播的常见病原体有流行性角结膜炎病
减少回套针头的操作,利器使用后立即丢入锐器盒,是防范针刺伤 的有效措施。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之一,目前有1.3亿HBV病毒携 带者。艾滋病更是快速增长,据初步估计85.56%的护士曾被污染针头 刺伤,仅有11.04%刺伤后进行过血液检测。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护理 人力不足、工作太忙,操作过程执行不严格或不熟练操作规程等有关。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 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在执行医疗护理活 动中,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 的特殊性,常常暴露于各种现 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容 易造成突发性的或慢性的职业 危害,成为职业暴露中的高危 群体。目前,国外关于这方面 的研究很多,而我国起步较晚。 出于护士及有关部门对医疗活 动中的安全问题重视不够,所 以保护护理人力资源,加强护 理职业防护的管理与教育已是 当务之急。也已成为国内外同 行关注的焦点。
容易发生损伤和感染。 (8)产科护士出于经常接触产妇的恶露、羊 水和血液,而被感染机率也增大。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2、化学性危险因素
(1) 各种消毒剂、清洁剂、固定剂:护士 频繁接触这些制剂,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 体造成伤害。
护士职业抗 肿瘤药物有50多种,但大多数抗肿瘤药 物是细胞毒制剂。在配置过程中可出现 肉眼看不见的溢出,形成含有毒性颗粒 的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 导致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月经紊乱、 脱发、致突变、致癌、致畸形等毒性反 应。
(4)在操作时病人或其他人突然转移时刺伤 操作者。 (5)不正确的废物处理。 (6)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液机会多,经常接触 手术刀片、缝合针和各种利器,加上术前刷手 造成皮肤保护层的破坏,为生物性职业危害因 素的侵入提供门户。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在 (7)供应室接触污染物品的机会最多,也最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五、 防护措施 1、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职业暴露重在防护,而防护 的关键又在于安全意识的培养。 加强对护士的教育培训是有效, 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 一。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1)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 注重特殊人群的防护教育 (3) 预防防护过度:不要因防护过度耽误病 人的抢救,否则将要负法律责任。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3)各种抗生素:虽然频繁接触抗生素 对临床护士近期远期影响尚未见相关研 究及报道,但在操作中因接触抗生素致 过敏性休克,猝死的均有报道。抗生素 引起的慢性皮肤过敏等屡见不鲜。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4 )各种毒性垃圾
(5 ) 各种废气、污染物体, 医院的工作环境复杂,多种 废气、污染气体对护士均可 构成职业威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