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材质塑料瓶及安全性
青岛森丰塑胶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不同材质塑料包装瓶的选择与使用
塑料包装瓶以其色彩鲜艳,不易破碎,经济耐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进出口的很多食品饮料都采用塑料瓶作为外包装。
然而,今年以来,受“双酚A”和“塑化剂”风波的影响,塑料包装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到底什么样的塑料瓶才是安全的,塑料瓶该如何选择和使用也成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细心消费者会发现,大多数塑料瓶底部都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形标志,标志内有一个1-7之间的数字(如下图所示),其实这就是塑料瓶的“安全级别”,三角形符号是塑料回收标志,里边的数字表明了制作塑料瓶的主要材料。
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
PETEHDPEVLDPEPPPSOTHER
“1号”塑料瓶的主要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英文缩写为“PET”。
常见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都是用这种材质制成的。
这种材质的塑料瓶最高耐热至70℃,过热易变形,并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
该塑料瓶长期使用后还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不建议循环使用。
“2号”塑料瓶的主要成分为高密度聚乙烯,英文缩写为“HDPE”。
常见的白色药瓶、清洁沐浴用品的包装瓶等大部分是用这种材质制成的,可耐110℃高温,但清洁不彻底易滋生细菌,建议不要循环使用。
“3号”塑料瓶的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英文缩写为“PVC”。
该种材质的
塑料瓶很少被用于食品饮料包装,其含有的塑化剂量比一般的塑料瓶要多,遇到高温或者油脂时,内部的塑化剂就会迁移到饮料中,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存在较高塑化剂风险。
“4号”塑料瓶的主要成分为低密度聚乙烯,英文缩写为“LDPE”。
耐热性不强,通常在温度超过110℃时会热熔,并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
存放食品饮料时不要在微波炉中加热。
“5号”塑料瓶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英文缩写为“PP”。
耐130℃高温,这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在小心清洁后可重复使用。
“6号”塑料瓶的主要成分为聚苯乙烯,英文缩写为“PS”。
虽然耐热、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加热,否则会散发有毒物质。
亦不能用于盛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否则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聚苯乙烯。
“7号”塑料瓶的主要成分为聚碳酸酯及其他类,英文缩写为“PC”。
常见水壶、太空杯、奶瓶等都是用这种材质制成的。
由于双酚A是构成PC的原料之一,在一定条件下
PC塑料瓶中的双酚A会释放出来,存在一定风险。
上述就是市场上常见的塑料瓶类型及其材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存放食品饮料的塑料瓶要有明确的塑料制品标志。
因此,为了降低安全隐患,消费者在购买时要留意塑料瓶底的三角回收标志,应尽量选择PET、PE、PP材质的塑料包装瓶,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使用。
塑料包装瓶的安全性
塑料包装瓶在我们生活中屡屡再现的。
现在的酒瓶、塑料包装瓶和牛奶瓶等塑料包装瓶不但设计独特,而且在功能上也颇有新意:或者让消费者使用更加便
利,或者让食品在包装里还能被再加工,从而达到自动保鲜和保温的效果。
啤酒盖:自动抽氧保鲜最近,美国某生产啤酒瓶盖的企业研制出一种特别的啤酒瓶盖,把它盖在啤酒瓶上,即可抽出混入瓶内的氧气,防止啤酒因氧化而失鲜。
奶瓶:根据热度自动显色美国某制瓶公司推出一种新型热敏塑料奶瓶,这种奶瓶有多种颜色,如温度超过40℃,奶瓶就变为白色,这表示奶瓶中的牛奶太烫了;等瓶中的牛奶冷却后,奶瓶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这是利用给制瓶用的聚乙烯注入热敏性化学元素的原理在食品包装中,塑料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由于其轻便简洁和各种优异的性能,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得到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重点。
而现有的食品包装行业,厂商的观念似乎本末倒置,将重点大多放在了包装外观上,而忽视了包装的主要目的—-保护食品,因而市场上就出现了很多不合理,选材不正确,甚至生产不合格的产品,使得不但对食品起不到保护作用反而“污染”了食品本身,例如由于包装材料使用不当,使得未到保质期的食品提前过期;包装材料质量不达标,使得材料中的有害物品被析出流入食品中。
此外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市场的开放性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们的产品不会仅限于国内,对外贸易量的增多,也使得我们对包装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方面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然而,并不是说化工材料就不能用于食品包装。
尤其是塑料,由于其具有易于加工、使用方便等特点,在食品包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各种各样的塑料由于化学稳定性等方面的不同,在用于食品包装时,肯定是有各自的条件。
如聚丙烯用于微波炉餐盒,可以进行加热。
而聚苯乙烯能用于碗装方便面盒、快餐盒的制作,但不能放进微波炉进行加热,更不能用于装载强酸、强碱性物质。
低密度聚乙烯可用于保鲜膜、塑料膜等,当遇到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所以
使用微波炉加热前,一定要先取下食品的保鲜膜。
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等化工材料,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也必须严控。
如果无视各种塑料的不同,在食品包装上一律封杀,是不足取的。
然而如果一些包装制品和食品生产厂家明知某些材料不能用于食品包装却还要为之,那就是丧失道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