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
字体大小:大- 中- 小xxffbs发表于09-08-03 09:13 阅读(125) 评论(0)
小学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我们一生所起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
所以,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一、教师——从我做起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
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事,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
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们班级的晨读一直纪律不好,教室里总是不静,干什么都有,我便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把早晨的宝贵时间利用好,可是虽然纪律好,学习效率却不高。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一天我在办公桌前学习业务,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我的讲桌变成我的学习桌,从此开始,讲台上多了我的笔记,我的教育理论书籍,每天早晨,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同学,索性自己专心看书、学习。
不出两天,同学们也知道拿出书来学习了,渐渐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他们都会“自习”了。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身教胜于言传。
看着孩子们的小脸,心里真的是—幸福。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老师一定要溶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老师,时儿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二、德育——时时处处
其实,所有的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
比如说,在学习《董存瑞》一课,要向学生渗透我们要热爱祖国。
珍惜生活。
体育课,我们可以学习奥运健儿刻苦训练的拼搏精神,忍着伤痛为国争光的伟大;学习自然课,我们要提升环保意识等。
在小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为使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品质,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
也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反馈信息,并利用《素质报告手册》和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只要我们有心,学生就一定能健康成长。
浅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靳江小学朱利平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等。
它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一门研究人的德性形成规律的学科。
而小学德育就是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应从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使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实际,以孩子的实际行为与感觉为切入点的方式,把看似抽象空洞的道德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将德育教育真正贴近孩子们的心灵。
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应该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本方法,重视对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
那么,小学阶段到底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应理解、尊重学生,爱学生。
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那么作为老师就应该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情况。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有些人认为,小学生犯了错,只要训斥几声就可以了,我却认为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作为一名老师,即使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犯错的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
一味的训斥,会使学生造成逆反心理。
另外老师对待每一位学生应该要有爱心。
爱心是进行教育的前提,作为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即使是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教育,也是真心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他们都能成材。
老师对学生有爱心,学生也会爱老师,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二、应把情感教育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作为教师,有时当我们真心诚意地把爱心奉献给有些学生时,并不一定能使他们马上克服缺点、改正毛病。
比如:有的学生犯错误时我多次耐心地与他们讲道理;有的学生生病时我给他们搽药、喂药等。
可是,在他们身上不管是学习还是纪律仍然经常出现问题,让我操了不少的心。
经过我深刻的反省,最后发现自己只做了一半工作,还有一半没有做到,那就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做得欠缺。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慈”解释为母亲,“严”解释为父亲。
而作为一位老师,尤其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就应该既要当好母亲,又要做好父亲,也就是对学生既要慈爱,又要严管。
正如小树的成长,既需要浇灌,
也需要修剪。
实际上,慈爱是爱,严管又何尝不是爱呢?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
”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前提下,对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我们应该要让学生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
三、应严抓纪律,活泼班风。
一个班级具有严肃的纪律是每个学生顺利学习的保证,而活泼的班风又能使每个学生以更加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严肃的纪律与活泼的班风,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为只有严肃的纪律才能创造一个具有朝气的班集体,而在一个积极上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会更加遵守纪律。
所以在我担任班主任时,根据班级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一旦有人违背这个制度,将要受到严肃的批评教育。
与此同时,我又千方百计地创造一个活泼的班风,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以及上级组织的各项有意义活动。
比如各类征文活动、学雷锋活动、献爱心等。
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而且促进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等精神品质。
四、重传统美德教育与社会现实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美德,很多名人、伟人他们在立德修身、治国安邦方面有着感人的故事。
如:疏食淡饭不改其志的孔子、万古忠义的岳武穆、忧乐天下的范仲淹、威武不屈、忠贞如一的苏武……如果把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讲给学生们听,足以在思想上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他们走向人间正道。
但是这些人物事迹却代
替不了学生们的实际行动,因为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新的社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在等待着他们,各种不同形式的人生观、价值观摆在他们面前,我们只有把传统美德教育与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而高尚的品德。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更多地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他们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他们往往是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上,伴随着自身的成长而认识到道德价值,树立起道德观念。
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重在体验,而道德教育重在养成。
德育是人生教育的先导,做好德育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我们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者都应以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来启迪和感染学生,真正成为传递文明的桥梁和纽带,创造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