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6.1凡是进入作业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6.2凡在2米以上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防止从高处坠落。
6.3凡是要求在高处施工作业的工程,必须搭设安全网,防止高处作业人员发生伤亡事故。
6.4定期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发现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适合高处作业者应该随时调离高处作业岗位。
6.5在作业现场,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尤其是在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和施工环节,必须明显标有警示牌和相关标志。
6.6公司在每年度的财务预算中,必须要考虑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费用的投入和所占比例,并要确保合理利用。
6.7在作业过程中,使用到各种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材料、原料时,严禁将其与身体各部位皮肤直接接触,必须穿戴安全防护用品后方可使用。
6.8各种施工用的油料等易燃物品,必须存放在专门的仓库内,并要求加强安全管理。
6.9不准安排女工在孕期或哺乳期从事高劳动强度和高危险性的作业。
6.10为了保护施工作业人员的切身利益,由公司为所有从业人员购买工伤保险。
6.11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
6.12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6.13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6.14作业人员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6.15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公司领导,启动应急预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