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考试内容与要求】考点:以某经济发达地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以某经济发达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区域在不同阶段,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重点与难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因素◆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考点梳理与拓展】考点一:以某经济发达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因素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1)自然条件优越:、、、等。
(2)良好的区位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毗邻,靠近,区位优势明显。
(3)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劳动力丰富。
(4)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5)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
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6)开发历史悠久:早在16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有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这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工业基础。
(7)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七八年代,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
发达国家的密集型和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2、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的经济地位: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成为我国重要的基地、基地及商品农业基地,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经典例题1】图1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读后回答问题。
图1(1)图1中A所示区域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2)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3)分析“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共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什么?(4)图1中B所示区域,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
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5)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有哪些?考点二:区域在不同阶段,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考点三: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问题原有工业基础②矿产资源①政策优势(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②劳动力成本优势(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优势① 资源丰富② 优势③侨乡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主导产业密集型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原因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影响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的需求。
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经典例题2】读珠江三角洲和苏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2(1)简述城市化过程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珠江三角洲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何异同点?(3)据下图所示,近二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哪些变化?(4)简述苏南模式容易产生的环境问题。
考点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1、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形式严峻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 ;② 。
(2)人地矛盾加剧(3)重复建设突出一些城镇为了提高自己的区域地位,未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盲目扩大规模,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2、主要对策(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广东省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青山蓝天碧水工程”,即通过一系列措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赏心悦目的绿色户外空间”。
(2)优化产业结构①珠三角地区在加强产业基础上,注重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产业。
②对于第二产业,要改造并淘汰企业,发展产业,按生态工业的标准建设,使企业在园区内集中布局。
(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①在城镇规划中,要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展形态。
②城镇规模要适度,要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尤其是根据土地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来规划发展目标。
③为了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整体协调发展,城镇应合理布局,加强不同地域的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经典例题3】江苏是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但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
图14是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差异示意图。
读图回答:图3(1)简述江苏南北经济存在的差异。
(2)苏中地区包括长江沿线的扬州、泰州和南通三市,这里经济发展与苏北相比,有何有利的地理位置条件?(3)苏北地区农业所占比重较大,简要评价苏北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4)近年来苏南部分产业逐渐向苏北转移,简要分析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后巩固】选择题1、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始腾飞时,美国产业结构中降幅最大的产业可能是()A、信息产业B、轻纺工业C、旅游业D、精密仪表工业2、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条件并不是因为()A、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B、优越的自然条件C、国家改革开放政策D、能源、矿产资源丰富3、推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A、农村劳动力过剩B、受港澳台经济辐射C、工业化迅速发展D、华侨、港澳同胞的促进作用4、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有()①将深山中的大树移植进城市②合理规划城市各种功能区的相对位置③建设大型娱乐场所④建设公园、森林、绿地等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图4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5~6题。
5、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6、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A、地形的阻隔B、水源不足C、夏季气温偏高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目前我国逐步形成了三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环渤海城市群,其中珠江三角城市群以大珠江为核心,包括广州、深圳为龙头的两个副省级市和佛山、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的惠城区、惠阳市、博罗市、惠东县和肇庆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和四会市。
(见图6)据此回答7~9题。
图57、珠江三角洲和美国的“硅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电子工业中心,与美国的“硅谷”相比,珠江三角洲的电子工业侧重于()A、劳动力指向型B、能源指向型C、动力指向型D、科技指向型8、21世纪,为减轻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珠江三角洲比重将增加的能源是()①石油②天然气③水电④核电⑤煤电A、①③④B、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9、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重酸雨区,下列关于酸雨的说法错误的是()A、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B、防止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氟氯烃气体的排放C、酸雨不仅影响生物生长,甚至会腐蚀建筑,还会危害人类健康D、该地区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综合题图610、图15分别反映“苏南某城镇主要工业产值比重构成”和“外来劳动力数量的分布”,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镇的支柱性产业是、、。
这些工业在该镇出口企业中占主体,其主要的竞争优势是。
(2)该镇的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该地区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3)该地的电子装配企业近年有向苏北和皖中转移的趋势,分析这种转移产生的原因。
(4)在我国加入WTO后的过渡阶段,关税将进一步降低,对该镇主要出口企业将带来的机遇主要是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图7图811、(xx年江苏卷)图7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8为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是。
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参考答案【经典例题1】(1)①交通便利;②有丰富的劳动力;③工业企业协作条件好;④国家政策的支持;⑤上海特大城市的辐射作用;⑥劳动者素质较高等。
(2)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实施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
(3)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便利。
(4)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以第二产业闻名。
这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5)南岭阻隔,国内经济腹地小;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均处于劣势。
【经典例题2】(1)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城市化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发展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
(2)相同点:两个地区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不同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是通过外资企业的建立,吸引大量农业人口进厂务工,促进了城市化。
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主要是在大城市的扩散下,乡镇工业崛起,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