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导入艺术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导入艺术

龙源期刊网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导入艺术
作者:许灵黎
来源:《家长·中》2019年第01期
随着对教育事业愈加重视,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都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最自然、最恰当的开端,可以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开展音乐教学工作。

成功的导入会让学生掌握到音乐学习的方法,也为后期的教学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我根据教学实践的切身感受和对音乐教学法的初步了解与学习,对小学音乐课导入环节进行探究。

一、小学音乐课堂导入的功能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出色的开头,就会帮助整堂课奠定成功的基调。

我以近三年来的亲身教学实践为基础,谈谈导入的功能。

(一)连接旧知与新知
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不少的知识,这些已有的知识可以被称为旧的知识,而对旧知识的回顾并不会让学生感到过多的压力或者反感,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通过教师在导入环节的巧妙引导,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新知识。

在《夏日的雷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们已知的描述天气现象的拟声词(哐擦擦、轰隆隆、哗啦啦)进行导入,让学生们猜一猜是雷雨天气中的什么声音。

然后,慢慢从没有节奏地念读过渡到有节奏地念读,把需要新授的节奏融入其中,循序渐进,学生掌握得又快又好。

(二)激发新知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感兴趣的事物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而导入环节必须起到这样的作用。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学生间流行的游戏、动画等等。

同样以《夏日的雷雨》为例,二年级的小朋友乐于表现,总是积极举手,也喜欢猜谜这样的游戏。

课堂的一开始,我用拟声词模仿气象让学生进行猜谜,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抢着回答,氛围很热烈。

然后,我再通过过渡语(闪电、打雷、下雨也是可以有节奏感的,你们一起试试吧!)激发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三)有利于完成新的学习任务
导入是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铺垫,与整节课的主体教学内容互相关联,甚至主体部分已经渗透在其中,解决了部分学习的重难点。

仍然是以《夏日的雷雨》为例,之前已经提过,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