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民大学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吴汉洪教授):前两章
人民大学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吴汉洪教授):前两章
完整性、传递性、有理性地选择
完全信息:即市场上每个从事交易的人都对 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三 、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 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影响因素:(1)商品价格;(2)收入水平;(3) 相关商品价格;(4)消费者偏好;(5)价格预期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 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公式表示:Qd =f(P) 其中,P为商品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1、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2、供给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3、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 均衡数量的影响
(1)先分析需求变动的影响
需求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第四节
非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需求直角双曲线的点弹性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五、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
第六节
收入 价格 弹 性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ed>1 ed=1 ed<1
增加 不变 减少
0
ed=∞
降价
同比例与 既定价格下,收 价格的下 益可以无限增加, 降而减少 因此,厂商不会 降价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 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 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 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具体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 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 济增长理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理论
参考书目: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六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 N.格里高利·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 )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一、均衡的含义 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 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 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 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 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第二节
需求曲线
某商品的需求表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价格–数量组合 A 价格(元) 需求量(单位 数) 1
B 2
C 3
D 4
E 5
F 6
G 7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某商品的需求曲线
在图中,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 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 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涨价
减少
不变
增加
同比例与 价格的上 升而增加
收益会减少为零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六、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第一,商品的可替代性。 第二,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第三,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第四,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 的比重。 第五,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第六节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 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 版社;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商务印 书馆; 平狄克等:《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 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在均衡分析中,我们一般假定自变量是已知的 和既定的,来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 和在均衡状态下的情况,这种分析又被称作静 态分析 当自变量中的一部分和全部发生了变化,那么, 重新考虑同一问题,会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先对变化之后的自变量再作一次静 态分析,比较两次静态分析的结果 动态分析:考察两个静态分析中达到的均衡状态之 间的变化过程,了解从一种均衡状态到达另一种均 衡状态所需的时间和经过的路径。
某商品均衡价格的决定 价格(元) 需求量(单位数) 供给量(单位数) 6 200 800 5 300 600 4 均衡 400 400 3 500 200 2 600 0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均衡价格的决定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1、需求曲线的移动 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2、供给曲线的移动 区分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3、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 量的影响
Q P dQ P ed lim P 0 P Q dP Q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四、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
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线性需求曲线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三、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计算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三、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
2.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四、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1.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计算
即利用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公式计算。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某商品的供给表 价格–数量组合 价格(元) 供给量(单位数) A 2 0 B 3 C 4 D 5 E 6
200 400 600 800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某商品的供给曲线
在图中,供给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 右上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正值。它们都表示 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 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 度。 弹性的一般公式: 因变量的变动比例 弹性系数=
Y Y X Y e X X Y X Y dY X Y e lim x 0 X dX Y X
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第六节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2、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4、经济模型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positive statements):企图 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客观解释现 象 规范分析(normative statements):企 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观点,主观 价值判断 如:“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 “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七、弹性概念的扩大 Q 1.供给的价格弹性 Q P Q 弧弹性公式: ed P P Q
重点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和理论 体系的框架 考察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以及有关的基本 概念——微观分析的出发点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经济单位
消费者 生产者 单个市场
分三个层次逐步深入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市场出清:社会上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不会存在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在这种条 件下,集中研究资源配置问题。 完全理性:消费者与厂商均是以利已为目的 的经济人,他们自觉按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 即他们具有完全的理性
稀缺(scarcity):社会资源相对于人类无限需求的有限性 资源配置(resources allocation):选择 机会成本:为了生产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生产的其他产品的量 区别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与思想
2、四大基本经济问题(研究对象)
生产什么(what) 如何生产(how) 为谁生产(for whom) 现在生产还是将来生产(when)
补充:
美国经济学家里普赛与斯泰纳在他们所 编的《经济学》中认为经济学应该研究 的问题是: 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第二,用什么方法生产? 第三,产品的供给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 行分配?
第四,一国的资源是充分利用了,还是 有一些被闲置,从而造成了浪费? 第五,货币和储蓄的购买力是不变呢, 还是由于通货膨胀而下降了呢? 第六,一个社会生产物品的能力是一直 在增长呢,还是仍然没变呢?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一、供给曲线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 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 的数量。 影响因素:(1)商品价格;(2)生产成本;(3)技 术水平;(4)相关商品的价格;(5)对未来的 预期 供给函数: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 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 用公式表示:Qs=f(P) 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Qs为商品的供给量
4、经济模型
将要分析的经济现象进行高度简化抽象为一 个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或解决问题 是指用来描述同研究的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 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简单地说:把经济理论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