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艺术教案

二年级(下)艺术教案

教学内容
七彩蝴蝶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表演、学唱和听赏歌曲以及音乐作品,使学生在这些形式中 感受美的存在,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并在审 美活动中充分拓展他们的思维和相像力。
教学重点
听赏作品、学唱新歌,感受美,提高表现力。
教具准备
有关蝴蝶的图片、音乐带和打击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教师提问:春天花丛中经常飞舞着什么?
1展示关于蒲公英生态的图片。
2简单介绍作品及表现形式,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配乐诗朗诵《蒲公英》
1以小组为单位,组织领诵与齐诵。
2教师启发讨论:假如我是一粒种子,我想怎样飞?
3请几个同学说说感想。
4将感想写下。
三引申启发
1师:通过对蒲公英生态的联想,体会和妈妈在一起的亲情。
2音乐语言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畅想。
4讲讲小队生活,分角色扮演。
5听唱、学唱,老师指导。
6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有感情演唱。
7用一领唱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四活动
1在歌曲的伴奏下,进行扳手腕比赛。
2小队接力赛,记录下小队的活动。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可爱的小兔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兔的民间传说及与兔相关的成语故事,尝试用表演 等艺术形式进行表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想像力,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以及体验美、表现美的意识和能力。
4出示片段,让学生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5学生上台表演,生评价。
6强调鼓号队是集体项目,要共同合作才能整齐划一。 三听听、演演
1模拟表演“我们班的鼓号队”。
2听唱《少先队员在前进》歌曲。
3在歌曲的伴奏下,学生讨论创编不同的行进动作和鼓点。
4小组合作,进行表演。体验合作的重要。
5评选“最佳鼓号手”。
四学音阶、比手势
通过对风筝文化的了解和感受,结合学生亲手放风的体验,引发 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在欣赏中,感受与风筝有关的活动 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风筝文化,听赏歌曲《放风筝》
教具准备
有关风筝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与科学相联系的资料,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1从蝴蝶飞舞的联想,思考回答还有那些会飞的花?组织讨论。
四欣赏《扑蝶》
1倾听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
2学生发表看法,请他们为乐曲命名,并说明为什么。
3引申到蝴蝶主题上,让学生根据感受说说乐曲是如何表现蝴蝶飞舞及儿童是 怎样嬉戏的?
五学唱歌曲《蝴蝶花》
1听赏。
2读歌词,感受。
3听唱。比较熟练地演唱歌曲。
4打击乐伴奏。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花风筝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2出示风筝图片,欣赏。
3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放飞风筝的经历,对风筝中的造型、形式、节奏、旋律、 和谐美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探讨
1师: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梦想着飞翔,去太空看看那个神秘的地方。我们的 祖先创造的风筝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雏形。
2师生共同探讨风筝与人类早期科学探索的关系。
3有关风筝文化的故事
(1)关于美国科学豕富二克林利用风筝测试雷电的故事。
2出示各种蝴蝶标本,观赏。找出蝴蝶共同特点一一对称。
3蝴蝶给我们带来了美的色彩,美的生活。导课揭题。 二活动1:
1提冋:美丽的蝴蝶是怎样变来的呢?你知道吗?
2以戏剧表演,组织学生表现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毛毛虫的蠕动一一结茧一 蜕变化蝶 飞舞在花丛中
3师生共同评价。
三活动2:
1学生朗读表演童谣《蝴蝶飞》,这是乡村学生在田野中看到蝴蝶哼唱的童谣。2将童谣表现的内容用肢体语言表演出来,以小组的形式组合表演。
教学重点
了解与兔有关的民间传说和成语故事,启发想像力。
教具准备
调动学生收集有关兔子的图片、画册、卡通作品、工艺等。
教学过程
一兔子的形象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小兔的形象特征,师生说说。
2启发学生将小白兔的可爱形象用折纸的方法表现出来。
3把学生的作品拼成一副小兔的情景画。 二兔子传说
1最早的“兔二爷”大约诞生在明代,是神话、民俗与宗教在民间的产物。
3将主题升华。
四学唱歌曲《蒲公英》
1听唱。
2在师引导下学唱曲谱。
3填词演唱。
4歌表演。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队鼓咚咚响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歌唱、演奏、欣赏等艺术活动,结合队列行进中的步伐和大 鼓、小鼓及钹的节奏,在律动中认识并体验二声部节奏的变化, 训练听觉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提咼乙术感受力。
教学重点
节奏的感知、听觉训练。
2欣赏并朗读关于月亮的童谣和儿歌,将传统文化中关于月亮、玉兔等传说与 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启发想像。
(2)应用风筝传播的第一人韩信。
(3)画家达芬奇曾进行过飞行器的探索。
4把风筝的仿生与蝴蝶联系起来思考,拓展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三听赏河北民歌《放风筝》
1听赏,说说歌曲里是如何生动地描绘风筝的。
2模唱。
3在演唱中加入放风筝的表演活动,由学生分组饰演放风筝的孩子和放飞风筝。4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反思:
1复习三册的唱名手势。
2学习fa、xi之间的音咼关系和其他的有什么不同。
3用较慢的速度配合手势唱音阶和《音阶歌》。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让我们荡起双浆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表演等活动,对固定节奏有所了解。在多种艺术形式中,尤 其是一领众唱演唱形式,体会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增强集体荣 誉感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蒲公英
蒲厶英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对蒲公英这种植物的了解,知道它是一种花又是一种会飞的 种子。通过演唱和表演在学习中将其生态现象延伸到对自己生活 的联想,思考更深刻的内涵。在艺术学习中陶冶学生的心灵。
教学重点
在表演和演唱中延伸对自己生活的联想、思考。
教具准备
图片资料及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了解一领众唱的形式
教具准备
=r.
录曰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音阶
1用较慢的速度唱音阶、比手势。
2唱《音阶歌》。 二快乐小队节奏
1出示节奏,分组练习。
2结合队列训练,需要和节奏相配合,体验节奏之间的多声变化。 三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浆》
1听录音。
2想像歌曲中表现的小队生活。
3提问:小队曾开展什么活动、我们希望开展哪些活动、心中的小队器,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共产儿童团歌》,做律动。
2引入歌曲节奏。
3用手划节拍及拍击节奏,体验歌曲节奏的变化。 二敲敲、画画
1提问:大家对鼓号队中印象最深的乐器是什么?你们最希望成为哪种器乐的 演奏者?
2引发学生识记和了解鼓号队中的不同乐器。
3模仿鼓的敲击,进行不同节奏的练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