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郝良纯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 G6PD基因定位于Xq2.8,由13个外显子组成,全长18kb, 编码515个氨基酸 。 生化变异型已报告400种以上。中国人中已发现30多种 红细胞中糖代谢:⑴无氧糖酵解,⑵10%戊糖旁路代谢
红细胞的戊糖旁路代谢
二、临床表现
根据溶血发生时诱因的不同而分为以下5种临床类型。
1、伯氨喹啉型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常于服药后1~3天出 现急性血管内溶血。 有头晕、厌食、恶心、呕吐、疲乏等症状,继而出现黄 疸、血红蛋白尿,溶血严重者可出现少尿、无尿、酸中毒 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溶血过程呈自限性是本病的重要特点,轻症的溶血持续 1~2天或1周左右,临床症状逐渐改善而自愈。
五、鉴别诊断
1、药物性溶血性贫血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碱化:注意纠正电解质失衡,口服碳酸氢钠, 使尿液保持碱性,以防止血红蛋白在肾小管内沉积。
3、输血
4、注意急性肾衰竭
2、蚕豆病 3、新生儿黄疸 4、感染诱发的溶血 5、先天性非球型细胞性溶血性贫血
四、实验室检查
1、血象:血红蛋白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 细胞增高;见咬痕红细胞和水疱细胞,可见幼红细胞;红细 胞中可见Heinz小体。白细胞、血小板数多增高。 2、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粒系均增生。 3、血间接胆红素增高,血清结合珠蛋白减少或消失,血浆 游离血红蛋白增高。尿含铁血黄素阳性。 4、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还原率<75%;30%以下为显 著缺陷。31%~74%为中间值杂合子。 5、荧光斑点试验:NADPH在340nm紫外线下出现荧光时间 >10min。 6、红细胞变性珠蛋白小体常呈阳性(>5%)。 7、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呈红色,为阳性,正常呈紫蓝色。 8、G6PD活性定量测定。
G6PD缺乏者应禁用或慎用的药和化学制剂及食物 抗疟药:伯氨喹啉,扑疟喹啉,氯喹 磺胺药:磺胺,乙酰苯胺,磺胺吡啶,TMP-SMZ等 砜类药:氨苯砜,普洛明 止痛药:阿司匹林,非那西丁 杀虫药:β萘酚,锑波芬,来锐达唑(nitridazole) 抗菌药:硝基呋喃类,氯霉素,对氨水杨酸 其 它:蚕豆,丙磺舒,BAL,大量维生素K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