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研究合力共为全力打造品牌教研组——孙伯中学语文教研组建设经验交流孙伯中学语文教研组我叫刘永福,是孙伯中学语文学科教研组长。
今天,很荣幸代表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这个家庭的各位成员与大家交流!我们语文教研组是一个积极向上、好学勤奋的集体,是一个教科研气氛非常浓厚的集体,是一个团结合作、乐于奉献的集体。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语文组老师们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团队建设成效显著。
我们教研组的9名成员中,有泰安市优秀教师2人次,泰安市教学能手2人次,泰安市教坛英才2人次,泰安市教坛新星1人次,泰安市骨干教师3人次,肥城市教学能手4人次,肥城市学科带头人3人次,肥城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5人次,年年被市教研室评为优秀教研组。
下面,就我们语文教研组建设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重视制度建设,突出教研规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制度建设是教研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研组的执行力,规范教研组成员的执行行为,推进教研组建设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教研工作制度,包括语文教研组管理制度、语文教研组学习制度、语文教研活动制度、语文教师评价制度、集体备课制度、作业布置与批阅制度、备课组长职责、课堂常规要求等。
我们在教研活动开展中,强调制度管理,规范管理,量化管理。
在管理中“多学习、多研究、多交流、多反思、多指导、常考核”,做到教研工作有制度、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实效、有创新。
我们组每周三下午为集体备课时间,由备课组长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周四下午是业务学习时间,由教研组长组织开展活动,使教研活动常态化、规范化。
同时通过建立教师个人业绩档案,建立激励机制,细化教师考核条例,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把教师教学实施情况和教研参与情况记入每个人的业务档案,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执行是落实制度的关键。
因此,我们积极引导教研组成员自觉执行各项制度,把制度落实到行动上,内化为每个成员的自觉行为。
让制度由约束到规范,由规范到习惯,由习惯到文化,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营造了“严谨求实、规范创新、和谐向上”的教研文化,确保了语文教学教研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广开学习渠道,丰厚专业知识理论学习提升自我。
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满校园”活动,我们每学期都进行广泛的阅读,读课程标准,读教育理论,读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一切书籍。
我们的读书活动形式非常丰富,有主题阅读与交流、“学习名师、成就自我”系列化理论学习、读书沙龙或读书交流会、自由阅读业务理论书籍等。
通过学习,老师们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明显提升。
观摩学习拓宽视野。
我们充分利用外出学习或听课的机会,学习名师是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法、指导学法、引导学生、演绎课堂的,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困惑,深入理解抽象的理论,拓宽自己的视野。
2002年,我们在桓台参加了“以学为主”开题暨省级备课研讨会;2003、2004连续两年,在龙口参加了课题交流暨省级语文教学研讨会;2005年在泰安参加了“以学为主”结题暨省级语文课改研讨会;2006年,我们在临沂参加了“个性化阅读”课题开题暨省级语文阅读教学研讨会;2007、2009年,我们在龙口参加了课题交流暨省级语文教学研讨会;2010年,我们在泰安参加了全国语文优质课评选的听课活动;2011年,在桓台参加了省级作文备课研讨会。
除此之外,我们还多次参加了省、市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的听课活动,开阔了视野,丰厚了专业知识,提升了教学技能。
专家引领解除困惑。
为解决老师们对新课改的困惑,2002年12月3号,我们邀请省语文教研员张伟忠博士、泰安市语文教研员孙兆汶主任、济南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省教学能手杨红丽老师、岱岳区语文教研员省教学能手陈守刚老师,来我校召开了一次语文研讨会。
杨红丽老师和陈守刚老师分别为我们上了《散步》、《犟龟》两节展示课,他们文才斐然, 或清丽端雅,或幽默风趣,让老师们大开眼界。
张伟忠博士与孙兆汶主任结合这两节课分别进行了语文教学指导,他们高屋建瓴,深入浅出,让老师们明白了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方法。
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解放了思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2010年10月26号,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我们再次邀请省教研室张伟忠博士、泰安教研室孙善利书记、青州教研室唐行亭老师、省教学能手青州海带中学杨翠老师、泰安实验学校王乐芳老师来我校举行了一次“同课异构”专题研讨会。
杨翠老师、王乐芳老师和我校的武辉老师就《记承天寺夜游》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她们发挥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魅力,用自身的人文精神滋润、涵养、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孙善利书记就这篇课文教学进行了精彩的阐述,提出了语文教学要从“皮层、瓤层、核层”着手的新理念,孙书记优雅的气质、声情并茂的吟诵,博得了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
张伟忠博士则从文本解读的角度给我们阐释了高效课堂的要义,他结合文言文教学,旁征博引,提出在教学中只有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困惑点和盲点,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这次专题研讨活动为老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们打造高效课堂指明了方向。
三、立足实践探索,打造教研特色在集体备课中寻找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
每周一次的教研组集体备课已成我校教研活动的一大特色。
我们要求各备课组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围绕本组学期初制定的集体备课计划开展活动。
各备课组做到定备课内容、定备课人,根据开学初组内梳理、整合后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借助典型的文本,通过研讨,对各单元中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突破,做到心中有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有所得,使我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整体提高。
在课堂教学研讨中实现个人与集体的智慧共享。
一是开展常态教研课。
我们根据学校每学期初制定的听评课安排,每周听取一位教师的一节课。
听课后,在当天分备课组评课。
首先确定主评人整理评课记录,然后由教研组长组织集体评课。
在教研组集体评课时,执教人说课后反思,各备课组推出的主评人主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进行评课,使全体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场景有了更多的思考,在常态教学活动中做到教研相长。
二是组织主题式课堂观摩课。
结合市教研室的要求,我们围绕“打造高效课堂”拟定了十多个教研主题,课前分组选定视角,每组每位教师根据确定的观察视角自行设计观察量表,然后,进入课堂观察,记录课堂现象,并据此议课,与执教者交流。
会后,执教教师根据议课建议,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设计;听课教师修改观察量表,并再次听取执教者的改进课。
每次教研后,执教老师都会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总结得失。
刚才大家看到的教研活动就是主题式课堂观摩课研讨的一部分。
我们想通过这种活动,一方面改进教师的课堂,一方面解决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低质、低效的问题,使语文课堂向着优质、高效发展。
三是举办多形式的课堂历练活动。
除以上课堂研讨活动外,我们每学期还不定期地开出转岗教师汇报课、外出学习教师移植课、专家指导教研课、学科带头人示范课、观摩特级教师录像课等,聚焦课堂,聚焦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了以教促研、以研促改、以改提质。
此外,教研组还积极承担片区各类专题研讨、语文论坛等活动,通过这些研讨活动,学习他人成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为高效语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课题研究,积聚教育智慧2002年3月至2005年10月,我们承担了省教研室“以学为主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课题研究,通过三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探索出了“激趣导入——整体感知——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评议总结”六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结题时,我们受到泰安市课题鉴定专家的高度评价,并代表泰安市在省结题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我们做的课题研究的展板同时展出。
该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受到了省教研室领导的好评并被编入《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一书。
2006年9月至2010年4月,我们又承担了省教研室“个性化阅读与文学教育”的课题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探索出了语文阅读课的一般教学模式,积累了丰富的文学教育经验。
由我们语文组发起成立、旨在培养语文老师阅读写作能力的刊物《文苑》,已作为我校的校刊,成为全校老师展示个性魅力、自身才华的主阵地。
我们还响应学校号召,每天坚持写日记,写下自己的教学,写下自己的生活,写下自己的感情。
通过自己的写,一方面提高了老师的写作能力,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写作指导也起了很大作用。
在“新人杯”和“恒源祥”杯学生作文大赛中,我校13人获特等奖, 98人获一等奖, 292人获二等奖。
我校的“汶水”文学社在今年省教研室组织的山东省第二届初中优秀文学社团暨文学社刊评选中,被评为省优秀文学社,其社刊《云帆》被评为省优秀社刊一等奖。
这次评选全泰安市只有七个社团获奖,而一等奖仅有两个,我们这处农村中学的文学社团能与泰山学院附中的文学社团同时获一等奖,实属不易,这也再次印证了“付出就有回报”这句名言。
五、改革课堂教学,形成教学风格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大胆尝试“以学为主”的六步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把传统语文教学中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大面积改善学生的语文素养。
另外,我们依托学校的自身条件,把每节课的学案都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练,学有所成。
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我们对写作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实行了限时作文,当堂写作,当堂评改,当堂反馈,这样既改变了以往老师费时费力批改作文收效甚微的局面,又能让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完成二次作文,及时明确本次写作中优点与不足,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
我们还通过每位教师每学期上的一次全校范围的公开课,来研讨、改进、优化这两种课型,这样增强了每位教师常规教研的针对性,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事实证明,我们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成功的,我们已经形成了我们语文教学独特的风格。
六、创优研究环境,构筑发展平台我们语文组全体成员长期热爱语文教育,经常性地思考语文教学,时时享受语文带来的幸福感。
思维活跃,敬业执着,特别注重职业内涵,精心打造学科品牌,努力成为合格的“语文人”。
为方便教研组成员更好地开展教学研究、实施高效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引领我们语文教研组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引领全校的教研组建设健康、内涵发展,学校投资成立了语文工作室。
工作室内设有工作台、图书橱、展示桌、宣传栏等,微机、网络、图书、报刊、杂志、作品、成果、专家讲座、名师录像等资源一应俱全,是我们每个成员业务学习、集体备课、专题研究、教学沙龙、语文论坛等及学生社团活动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