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海上货物运输中的提单承运人识别

浅析海上货物运输中的提单承运人识别

第11卷第4期中国水运V ol.11N o.42011年4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A pri l 2011收稿日期:3作者简介:陈晖(3),女,厦门华厦职业学院教师,助教。

浅析海上货物运输中的提单承运人识别陈晖(厦门华厦职业学院,福建厦门361024)摘要:在海上货物运输中,识别承运人是一个不同于识别普通合同当事人的问题。

顺利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保证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顺利履行以及发生货损、货差等违约情况时的顺利索赔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中首先论述了承运人识别在海上货运中的意义,通过分析识别承运人产生的问题,明确了依据提单签名判断承运人的重要性。

随后结合案例分析了实务中依据提单签字识别承运人的方法及产生的问题和纠纷,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见解和完善相关立法的建议。

关键词:提单;承运人;海上货物运输中图分类号:U 6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4-0046-02参与海上货物运输的主体是多种多样的,购买船舶进行营运的船舶所有人、定期租赁船舶进行营运的租船人以及近年来新兴起的无船承运人等。

由于主体多样性,往往会造成非专业的货主单位很难清楚地辨明究竟谁是海上货物运输中的承运人。

一、识别承运人的意义根据中国《海商法》第42条的规定,承运人是指本人或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与托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人。

准确及时地识别承运人是整个海上货物运输法律研究的前提。

该问题涉及提单、租船合同、提单法律等诸多问题。

一般认为准确识别承运人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首先,承运人识别问题的解决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中维护货方权益的前提。

在海上货物运输纠纷的处理中,准确找到需要承担责任的当事方是最终让其承担责任和保障自身利益的第一步。

另外,提单作为承运人据以交付货物的凭证,是收货人或提单持有人识别承运人的唯一依据。

其次,从索赔和诉讼的角度上看,准确识别承运人意义更重大。

我国《海商法》就海上货物灭失或毁损索赔的时效为一年,大大低于民法的一般诉讼时效。

这种短期时效的规定使原告在选择诉讼对象时须十分慎重。

对于货主来说,只有迅速、准确地认定承运人,才能及时地向责任方提出索赔;对船东来说,清楚自己是不是承运人,对货损负不负责任,才能有效地抗辩货主的索赔。

由此可见,承运人的识别对船、货双方来说都十分重要。

二、承运人识别问题的产生在航运业务领域中,承运人的识别是个极具争议的问题。

有学者指出,承运人识别问题的产生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其一,承运人和托运人之间订立的运输合同以及该合同是否会对提单持有人判断承运人产生影响,其影响效力如何;其二,提单上对承运人的记载往往不止一处,而这几处的记载又往往不一致,这样即使允许第三方提单持有人依赖提单上的记载,他仍然可能对提单上的各项记载感到茫然。

提单上关于承运人身份的记载一般有三处。

一是提单的整个格式,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提单格式,因而提单上印制的公司名称往往受到重视。

但事实上,承运人签发的可能是自己的标准提单,也可能是有业务关系的其他公司的提单,或是某航运协会制作的提单,该“借用”提单的行为并不罕见;二是提单背面的条款,一般有承运人识别条款和光租条款两类,但该等条款的效力已被很多学者否认了;第三种是提单上的签章,合同一般都是签名和盖章生效的,提单也一样,因而提单上的签名往往是判断承运人的最佳标准,但签名者可能是承运人本人,也可能是承运人的代理人。

因而,提单上关于承运人的记载不仅没有哪一处能肯定地解决承运人识别问题,而且各处记载还常常互相矛盾,使希望通过提单表面来识别承运人的人陷入困境。

三、依据提单签章识别承运人实务中通常根据提单的签章来识别承运人。

因此,提单的签字对识别承运人有着最为重要的意义,而可以在提单上签字的人在实践中有很多,包括船长、船舶所有人、租船人等,以及他们的代理人。

以下就通过对不同签章方式的介绍来讨论依据提单签章识别承运人的问题。

1.船长的签章通常认为,提单是承运人收取货物后出具给托运人的一份货物收据。

长期以来都是由船长在提单上签名,往往在提单正面关于货物状况的描述之下签字。

但随着航运业的发展,船长已不再是承运人,其仅仅是一个代理人或受雇人。

根据代理法的基本原则,船长的签字及其签发的任何单据并不约束船长本人,而实际上应当对其签字负责的人是其雇用人或者被代理人。

我们的问题就在于,通过对船长的签章以及提单上其他记载的分析找到应当对善意持有提单的第三人承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项下责任的人,即承运人。

在船长签章的情况下,英国法律一般推定为其是作为提单上显示的船舶所有人之代理人的身份来签章的,即提单项下的承运人为船舶所有人,但允许船舶所有人来举出反证推翻之,比如证明船长是由租船人雇佣,是为其代理人。

但在中国这又是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因为中国的法律规2011-0-19198-第4期陈晖:浅析海上货物运输中的提单承运人识别47定与英国有所区别。

《海商法》第72条规定,提单可以由承运人授权的人签发,提单由载货船舶的船长签发的,视为代表承运人签发。

因而无论是任何人签发提单,都将被视为是受提单承运人委托而签发提单的。

故本人认为《海商法》的该条规定对于识别承运人几乎无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换言之,在船长签章的情况下,究竟应由船舶所有人还是由租船人来承担提单项下的承运人责任的问题在中国法下并不明确。

既然从提单表面只能看到船长的签章,那么提单持有人能够从提单上了解的情况有三项,一是船长是何人;第二,船长作为某人的代理在提单上签章;第三,由船舶的名称查询得知船舶的所有人。

这里我们需要探讨的是船长到底是接受了谁的委托来签发提单,因为我们可以认为船长签发提单的行为是受其雇佣人之委托。

但是究竟谁雇佣了船长,却并不能从提单表面做出判断,显然这对于仅凭提单识别承运人的收货人和提单持有人而言存在着相当难度。

也许我们需要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对船长签章的情况作出一些规定,例如“在没有其他相反证据的情况下,船长的签章代表了船舶所有人”,这样的规定可以让提单持有人或收货人在购进提单时有一个合理的预期。

但究竟是规定该船长签章约束船舶所有人抑或是租船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航运和贸易的实践,实践中哪种情况更多发生,就可以规定船长签章对该主体的约束进行合理之推定。

2.租船人的签章在租船运输情况下,租船人往往是与托运人订立运输合同的承运人。

通常情况下,租船人应作为契约承运人签发提单。

在签发提单时,租船人可能会代船长或船东签章,也会以租船人自己的名义签章,这两种不同的做法所带来的法律后果是大相径庭的。

若租船人以自己的名义来签章,则承运人即签章人本人;若租船人代船长或船东签章,则承运人的识别又将成为实务中争议的焦点。

可参见以下案例:船舶以定期租船形式租赁于Wat ts,Wa tts&Co.。

租船合同约定“船长应当作为租船人的受雇人、代理人,服从租船人的指令和安排;租船人同意赔偿船舶所有人因船长依据租船人或代理人的指令而签发提单或其他情形所遭受的损失。

”提单为一式四份,其中三份于10月12日由船长签章——“For Cap ta in an d Own ers”(代船长和船舶所有人),但第四份提单于10月26日由Watt s,Wat ts&Co签发,但文字仍然是“For Ca pt ain an d Own ers”。

而后,船舶于10月28日起航前往远东的海参崴。

但在到达卸货港附近时,发现海参崴有大风和冰冻,于是立即选择了在附近的长崎港卸货。

但事实证明船长对当时的形势有所误判,造成了相应的迟延损失和转运货物的费用。

提单持有人继而起诉船舶所有人请求赔偿。

该案例的问题也在于善意提单持有人所持有的第四份提单是否可以约束船舶所有人,换言之,第四份提单项下的承运人系租船人还是船舶所有人。

审理该案件的英国法院认为,若依照租船合同之约定,船长有义务根据租船人的指令签发提单,则如是签发之提单应当约束船舶所有人,而案件中三份提单也确实是如此签发的。

毫无疑问,该三份提单应当约束船舶所有人。

至于第四份提单,租船人在提单上签章“For Ca pt ain an d Own ers”,效果也应当与前三份相同。

这是因为若租船人删去提单上“For Cap ta in an d Own ers”的字样,那么可以认为租船人意图签发一份约束自己的提单。

但是,显然租船人的本意并不在于此。

租船人的本意是签发一份约束船舶所有人的提单,而且根据租船合同的规定,他也确实有权利这样做。

因此第四份提单的效力应当认为与前三份都是一样的。

从这个案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当租船人意图使其在面对提单持有人索赔时不处于承运人的地位,其往往会指令船长或代船长签发提单。

而根据法律的一般原则,这种以他人名义所为,且意图使他人承担合同责任的行为,应当得到他人的授权,而且该等授权应当表达清楚,意图明显。

但是提单制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法律制度,出于保护交易安全和提单持有人的需要,英国法律对于该等授权做出了宽泛的解释,并不要求有一个特别的书面《授权委托书》,而仅仅是租船合同中宽泛的条款约定已为足够。

另外,无论租船合同中约定如何,船舶所有人也应当关心其所载运货物的提单签发方式,若其明知租船人以船长或其名义签发提单,而不加阻挠和抗议,很可能被认为是一种对于无权代理的追认行为。

在我们国家,租船人代船舶所有人签发提单的行为也是普遍存在的,因而笔者认为我们在解释租船合同条款时,也应当尽可能地为保护提单持有人考虑,进行宽泛解释,维护提单表面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结论在承运人识别的问题上,航运实践远远复杂于《海商法》的规定,特别是在出现了租船形式以后,提单的签章五花八门。

但是《海商法》的规定已经把“承运人”指向了订立运输合同的人,任何与之相左的规定都为无效。

对此,本文做出的解释是,当提单进入第三人之手时,关于谁是提单承运人可以从提单表面进行解释;而关于提单承运人和契约承运人之间的关系,无论其实际情况如何,提单持有人都可以基于《海商法》第72条之规定认为提单承运人和契约承运人实系同一个人。

参考文献[1]侯静.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识别制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4.[2]吕进良.海上货物运输中承运人识别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海运学院,2003.[3]郭瑜著.提单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52.[4]司玉琢.国际海事立法趋势及对策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12-126.[5]杨良宜.国际商务游戏规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53.[6]於世成.海商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11-112.[7]蔡喧伦.海上货物运输中的提单承运人识别[D].上海:海运学院,62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