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讲 地球和地球仪PPT课件

第1讲 地球和地球仪PPT课件


(9)位于东四区中央经线上的点是 D

G
知识点一 经线和纬线 1.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区别
4
本章主要知识归纳:
一、经线和纬线 1.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区别 2.经纬度的确定 二、经纬网的应用 1.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 2.利用经纬计算距离 3.利用经纬网比较面积大小和比例尺大小 三、时区与区时 1.时区的划分 2.区时的计算 3.日界线及日期变更
11
南北半球划分
赤道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半球
12
特殊的纬线
0°纬线——赤道 23°26’纬线——南北回归线 66°34’纬线——南北极圈 30°纬线——中低纬分界线 60°纬线——中高纬分界线
13
经线
北极
概念:连接
南北两极,
并且与纬线
垂直相交的
半圆。
南极
14
经度
15
经度的判读
经度的变化特征是从本初子午线向 东西递增。
18
经度的判读
经度向东越来越大,所以判断为东经
E 40O
E 50O
E 60O
E 70O
19
经度的判读
经度向西越来越大,所以判断为西经
W 70O
W 60O
W 50O
W 40O
20
东西半球划分
20°W和160°E将地球平均分成 东西半球
21
2.经纬度的确定: (1)确定纬度 ①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 的夹角。 (如下图中角δ)
3.以区域经纬网图切入考查区域定位、 区域地理特征。
4.结合神舟系列飞船、探月计划、大洋 科考等时政热点考查区时计算。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两极 稍扁 、赤道 略鼓 的椭球体。
千米
6 371
2.大小 赤道周长约 4万 千米
表面积约
5.1亿
1
二、地轴和两极:
1.地轴:地球 自转 运动的旋转轴。
2.两极:指向 北极星 附近的一点是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是南极。
三、纬线和纬度
1.纬线:与 地轴 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每一条纬线构成纬线圈,
长度自 赤道向两递极减,并且指示
东方西向。
2.纬度:从赤道向南、北各分为 90°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 ”表
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
S ”表示。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
第一部分基础地理
第1讲地球和地球仪
考纲要求: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东西和南 北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时区与区时——时区的划分与区时的 计算、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日界 线及相关计算。
考势预测:
1.与政治、历史等学科内容相结合,考 查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
2.以经纬网图切入考查方向判读、距离 计算等。
5
1
概念
经线
地球仪上连接 南北两极的线
纬线
地球仪上同 赤道平行的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点
形状 方向 长度 划 分 概念
实质
半圆,且都不平行
指示南北方向 都相等 (约2万千米)
经线标注的度数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度
某地子午线平面与 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 的夹角(面面夹角)
圆,且都平行
指示东西方向
自赤道向两 极逐渐缩短度
纬线标注的度数
从赤道向南、 向北各分90度 某地点到球心的连 线与赤道平面的 夹角(线、面夹角)

图示



代号
东经(E)、 西经(W)
南纬(S)、 北纬(N)
分布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 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 度数愈向南愈大
图示
6
纬线
概念:与地 轴垂直并且 环绕地球一 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 的纬线圈。
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
3.低、中、高纬地区的划分:以 中、高纬地区。
30° 、 600 纬线将地球划分为低、
4.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 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跨南北半球的大洲
有 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 纬线 垂直相交的半圆。每一条经线的长 度 相等 ,并且指示 南北 方向。
越向西越大
越向东越大
180° 90° 60° 30° 0° 30° 60° 90° 180°
西经度(W)
本 初
东经度(E)


线
16
经度的判读
0°以东为东经,0°以西为西经
W 20O
0O
E 20O
E 40O
17
经度的判读
180°以西为东经,180°以东为西经
E 160O
E 170O
180O
W 170O
五、经纬网
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的
网格

六、时区划分
1.时区:国际上规定,每隔 15°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 24 个时区。
2.中时区:以 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至7.5°E,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
3.东西十二区:从172.5°E至180°为
,172.5°W至180°为
4千万米。
(5)将G点(23°26′ N,90° W)标在图上。
(6)图中A~G点中,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点有
E

(7)图中A~G点中,既无太阳光直射又无极夜现象的是 B、E、D 点;有太阳直
射现象的是 C、G 点,其中太阳每年只直射一次的是 G 点;有极昼、
极夜现象的是
A、点F。
(8)图中A点位于 北寒 带,B点位于 北温 带,C点位于 热 带,D点位于 南温 带,E点位于 南温 带,F点位于南寒带,G点位于 热 带。

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
东十二区
西十二区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
(1)图中B点经纬度是:经度 30°E 、纬度
60°N 。
(2)图中经纬度位置为(30°S,60°W)是
E
点。
(3)图中表示南极点的是 F 点,其纬度数是 900S 。位于中低纬分界线
上的点是
E。
(4)图中C点在A点的 正南 方向。C点所在纬线的长度约为
2.经度:从 本初子午线 向东西各分为180°,以东为东经,用“ E ”表示,以 西为西经,用“ W ”表示。东经度向东度数增大,西经度向西度数增大。
2
3.东西半球的划分:
分界线2是0°W和160°E
。20°W—0°—160°E之间为东半球 ,西半球为
160°E—180°—20°W 之间。跨东西半球的大陆有 亚欧大陆、南极大陆 。
7
纬度的判读
北极 90°
纬北 60°
越 向
(N)

30°





南 纬
30°
越 向
(S) 60°
南 越

90°
南极
8
纬度的判读
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
N 20O
0O
S 20O
9
纬度的判读
度数往南越大为南纬
S 40O S 50O S 60O
10
纬度的判读
度数往北越大为北纬
N 60O N 50O N 40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