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昆明市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价

【城市规划】昆明市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价

【城市规划】昆明市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价昆明市现有城市轨道规划线网的综合评价课程设计方案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设计姓名:徐文体学号:200910601224学院:交通工程班级:交通工程092(城市轨道方向)指导教师:孙静怡何明卫2012年07月06日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了配合《城市轨道线网规划和设计》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轨道线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轨道线网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课题主要针对2011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昆明城市轨道线网进行综合评价。

设计内容:1、昆明城市轨道线网的概述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指标的计算4、权重的确定5、综合评价三、成果提交1、提交课程设计方案。

目录一.昆明城市轨道线网的概述41.明市交通发展概况41.1城市概况41.2.交通概况52.昆明为什么要修地铁73.昆明城市轨道发展历程74.昆明轨道交通发展的优势115.昆明轨道交通是如何规划的126.昆明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13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02.1建立的过程202.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202.3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202.4指标体系的构成212.5系统层的构成及意义222.6指标的含义23线网总长(C1)231)核心区线网密度(C2)242)非直线系数(C3)253)换乘节点数(C4)264)覆盖中心区面积率(C5)265)和大型客流集散点衔接数量(C6)276)日客运总周转量(C7)287)客流断面不均衡系数(C8)298)换乘系数(C9)299)线路负荷强度(C10)3010)工程难易程度(C11)3111)远景线网运营评价(C12)3112)基本线网的可实施性(C13)3213)一次公交出行的平均出行时间(C14)3214)公交出行比例(C15)3315)平均机动车速(C16)3316)和土地利用吻合程度(C17)3417)沿线土地开发价值(C18)3418)线网的发展适应性(C19)3519)环境影响和文物保护(C20)3520)三、指标的计算351)线网总长(C1)指标计算:352)核心区线网密度(C2)指标计算:363)非直线系数(C3)指标计算:364)换乘节点数(C4)指标计算:385)覆盖中心区面积率(C5)指标计算:396)和大型客流集散点衔接数量(C6)指标分级计算:407)日客运总周转量(C7)指标计算:418)客流断面不均衡系数(C8)指标计算:429)换乘系数(C9)指标计算:4210)线路负荷强度(C10)指标计算:4211)工程难易程度(C11)4312)远景线网运营评价(C12)4613)基本线网的可实施性(C13)4914)一次公交出行的平均出行时间(C14)指标计算:5115)公交出行比例(C15)指标计算:5116)平均机动车速(C16)指标计算:5217)和土地利用吻合程度(C17)5218)沿线土地开发价值(C18)5319)线网的发展适应性(C19)5420)环境影响和文物保护(C20)58四、权重的确定59综合满意度函数60五、综合评价615.1综合评价体系605.2评价结果615.3结语63一.昆明城市轨道线网的概述1.明市交通发展概况昆明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要塞,亦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同时,昆明也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是我国面向东南亚的国家一级口岸城市,全面建设昆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重要支撑,也是昆明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重要保障。

1.1城市概况1.1.1环境特征昆明市位于云南省的中部,南北长237.5公里,东西宽152公里,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

昆明市城区坐落于滇池坝子,海拔1891米,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景色怡人。

市域地处云贵高原,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总体地势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部隆起,东西俩侧较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米之间。

昆明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年降水量1035毫米,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的气候特征在全球少有,因此,昆明素以“春城”而享誉中外。

1.1.2城市建设人口: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全市人口726万3100人;常住人口643万2212人,市区常住人口358万3429人;城镇人口占全市人口的64%,为411万6616人,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6.16%。

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84%,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为彝族(44.1万人)、回族(15.2万人)和白族(8.3万人)。

面积及辖区:昆明东西最大横距14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20千米,全市面积21011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30平方公里,共辖五华、盘龙、官渡、西山、东川、呈贡6个市辖区和晋宁县、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彝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7个县,管辖安宁一市,另管辖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俩区—“昆明倘甸产业园区、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

1.2.交通概况昆明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昆明地处“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地缘优势显著。

根据国务院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决定,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俩强一堡”发展战略,昆明市委市政府做出的把昆明建设成为云南绿色经济强省的龙头、民族文化强省的枢纽、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城市的战略部署,昆明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

交通运输作为城市发展的先行者和桥头堡建设的“排头兵”,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必要因子,在昆明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昆明市的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融汇西部经济大开发,努力把昆明建设为交通支撑型、交通依赖型、交通促进型、交通引领型的区域国际化城市,实现交通引导城市发展。

1.2.1公路昆明市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达到73.8公里,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441.88公里。

其中,国道公路里程达到881.411公里,省道公路里程达到1147.08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13.233公里,一、二级公路里程达到850.61公里,建制村通达率100%,基本建成较为完整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正在构筑以市中心区、县城、主要景区、主要乡镇逐级连接的棋盘+放射状的“13556”路网主骨架,着力建设昆明至皎漂、昆明至北部湾、昆明至曼谷等9条国际大通道。

1.2.2铁路昆明作为国家铁路网的重要节点和云南铁路动脉的重点,是由12条铁路干支线组成的铁路枢纽站,按照“八出省、四出境”主干铁路网布局,正加快构建以昆明为中心,连接滇中城市群各城市的1小时城际交通圈,加快实施昆明枢纽改造、昆明枢纽东南环线和昆玉铁路三大工程。

1.2.3航空现使用的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吞吐量达2019万人次,位列全国第七。

拥有20余条国际航线,香港、澳门、台湾三条航线和通往省外省内150余条航线。

昆明新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将于2011年底启用,属国家重点工程,吞吐量计划为2200万人次,是全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港。

未来将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建立“泛珠三角地区—昆明—滇中城市群—国际”便捷的国际空中通道。

1.2.4城市轨道近期6条城市轨道线,主城骨干线2条(2、3号线工程),主城和呈贡骨干线1条(1号线工程),辅助填充线2条(4、5号线工程),机场线1条(6号线工程),总长162.6公里。

远期将建成9条地线,6条都市快线,共计602.2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

争取到“十二五”末,公交分担率大于50%,其中轨道交通承担比重大于50%。

1.2.5水运全市拥有航道里程225.68公里,营运船舶147艘,未来将集中力量实施精品旅游水运通道建设,逐步提升重要航道等级,加快推进中缅陆水联运通道建设。

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适合昆明市情及改革开放要求,管理水平先进、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完备、支持保障有力、层次分明、配套设施完善的昆明市水运交通体系。

1.2.6管道重点建设的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俩大管道,西起缅甸西海岸皎漂港,经缅甸曼德勒、瑞丽、保山、大理、楚雄,抵达昆明。

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和发展形势,机遇和挑战且存、希望和困难同在的局面,在未来发展中昆明将继续围绕着“发展、改革、管理、服务”的主题,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服务于昆明社会的发展。

2.昆明为什么要修地铁昆明作为全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城市交通呈现显著的“外拥内堵”的特征,交通拥堵状况严峻,压力巨大。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放在城市建设各项工作之首,实施了一批交通工程建设。

随着二环快速系统等一批城市道路的建成,近年来昆明的交通拥堵现象有所缓解,但道路建设远跟不上社会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

截止去年底,昆明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18万辆,仅主城区就达48万辆,每天机动车上牌量仍在以100辆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将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压力。

所以,要修建地铁,改变过去以地上交通建设为主的单一格局,构建地上地下立体交通体系,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3.昆明城市轨道发展历程•1993年,在昆明和苏黎世共同编制完成的《城市发展和公共交通总体规划》中,首次提到了轨道交通。

•2004年,昆明市政府决定启动轨道交通项目。

•2005年,昆明市完成了初步的地铁规划,规划有五条线路。

•2006年,轨道交通规划经过省建设厅审批。

•2007年,轨道交通规划修改,从五条线路增加为六条,昆明市政府“轨道交通建设小组”正式成立。

•2008年3月12日,昆明轨道交通规划正式报批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

•2009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昆明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