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普通音乐教育不仅仅能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而且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实质还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才是根本目的所在。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音乐教育也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践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音乐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重要意义常常被人们曲解,仅仅突出音乐教育的德育和智育功能,把音乐教育当作德育和智育的途径,而偏离了音乐教育的根本功能—审美教育功能。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应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清德育和智育与审美教育的联系与区别,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智育,还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
音乐不仅给人以审美感受,培养人们的审美观,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人格塑造。
音乐的功能,或者说音乐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效果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一般来说正确的、健康的、进步的、艺术性高的音乐作品,不仅仅具有愉悦功能,而且具有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而这些功能又总是结合在一起的。
音乐以自己特有感染力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规定的情景之中,而且能不自觉地于作品中的特点对象进行直感交流,有时甚至达到忘我的地
步。
稚嫩的心灵在受到健康的音乐作品春风化雨般的沐浴之后,其情感就会得到陶冶,心灵就会得到净化。
蔡元培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道:“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
”美育就是培养人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提高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而音乐就是一个重要的媒介。
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素质教育观点。
他认为诗可以使人从伦理上得到启发,礼是把这种启发变为行为的规范和制度,而乐则是陶冶人的性情和德性,也就是通过音乐把道德的境界和审美的境界统一起来。
音乐属于时间的艺术,音乐中的情感内容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特征的体现,它必然还包含着美感的因素,这种美感的因素不是抽象的,而是与具体的风格特点联系在一起。
这种美感因素是时代、民族以及个人风格的而集中体现,它是音乐中情感类型和情感美容的中介环节。
音乐教育,就要引导学生体验这个中介环节,否则学生很难由对情绪内容的体验深化到对情感内容的体验。
比如对音乐的风格类型完全不熟悉,就无法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内容,只能是某种情绪类型上的感受。
从审美心理角度来分析,优秀的音乐作品首先会给人愉悦的感受,给人美的感受,在音乐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认识这种美,比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时候,感受的不仅仅是音响,而是托尔斯泰说的“俄罗斯的眼泪和苦难”。
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到音乐当中这种内涵的时候,学生的
思想与审美都将在音乐当中得到升华。
而由于种种原因,音乐教育的功能常常被解读为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或者是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把音乐教育的智育与德育放在了音乐教育的首要位置上。
学校音乐教育不应忽视音乐教育的特殊性,把音乐中想象、情绪、情感等因素变成了思想教育的手段,而把感知音乐音形象和审美特征放在了次要的地位。
这就会使得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出现偏差,会影响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体现。
上世纪初,我国就开始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但近百年来至今仍未能确立科学的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没有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
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脱节,专业音乐教育与公共音乐教育脱节。
很多老师和家长只把对孩子的音乐教育的作用归结到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上。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文化课不好就让他学个音乐特长。
比如近年来音乐考级风靡全国,社会上到处都是各种音乐培训班,有得孩子学音乐不到一年就慌着考级,每天重点练习考级曲目,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动作,孩子很难在音乐中得到没得感受,背离了音乐教育对孩子审美教育以及美育教育的初衷。
这一切问题都源于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偏差,源于音乐教育的功利倾向。
而学校也往往缺乏科学的音乐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往往把学生唱了多少歌,学了多少谱等看的很重,重视技巧而忽视审美,把音乐课堂变得单调、枯燥。
诚然,音乐的学习离不开技能的培养与知识的掌握,但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对学生审美的教育,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从而促进学生
的品质与人格塑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
如何创新音乐课教法,使音乐课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责任。
面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音乐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就越来越凸显了出来。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既要发挥其促进智力发育的作用,更要重视其美育功能,在教育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安排、教学评价与监控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音乐教育体系,努力改变我国音乐教育的落后,从而使我国的音乐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叶伟.浅议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的改革[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2] 张久美.中学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3] 胡苹.浅论我国音乐课程改革及其实施[j].教学与管理,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