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造影剂肾病的诊断及预防

造影剂肾病的诊断及预防


发病机理

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造影剂进入肾小血管,使血液变得黏稠,血液流 动速度减慢, 引起肾血管收缩导致肾髓质部缺血, 导致GFR的下降。

肾小管的毒性损伤 对肾小管的直接毒性作用,造影剂在肾髓质内 引起的高渗状态,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 ;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发病机理

肾小管阻塞
造影剂经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管, 肾小管内的水 分99%被重吸收, 因造影剂黏稠, 形成栓子堵住 肾小管, 造成肾小管进一步的损伤。

应个体化调整,尤其对于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更需注意补液量和尿量,以免加重心肾功能恶
化。
基于血容量稳定状态 充分水化

中等危险:实施前4小时与造影后8~12小时持
续以0.9%NS 1.0~1.5ml/kg/h速度静滴

高危险:造影前12小时与造影后12~24小时持
续以0.9%NS 1.0~1.5ml/kg/h速度静滴

为此国际上CIN防治指南强调造影前后48 h停用 二甲双胍
发生率低,往往被忽视
水化治疗

水化治疗
水化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预防CIN的有效方法。 对于高龄患者,联合水化治疗能够明显降低CIN 的发生风险

大量试验表明,静脉输液比口服补液的效果好
水化治疗
同时水化治疗 有利于降低肾小 管中尿液的粘滞 性,减少肾小管 管型血栓的形成。

氧自由基损伤 可以通过氧自由基对肾小管有直接毒性作用, 功 能性的肾血流再分布也造成了肾髓质的缺血和 肾小管的破坏。
预防

迄今为止,对造影剂引起的急性肾损害尚无特
效治疗方法。

重在预防


危险评估,核查使用造影剂的适应症
对造影剂肾病进行危险分层
CIN危险分层
CIN中国专家共识(2012),高危因 素

第二阶段(2007-2009年):综合理化特性更关键

新的依据推荐慢性肾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对比剂的应 用可扩展为等渗对比剂或除碘克沙酸和碘海醇外的低渗对比 剂。

第三阶段(2009-2011年):重视对比剂剂量

在2011年新版UA/USTEMI患者诊疗ACC/AHA临床指南中,取消 了关于等渗对比剂的推荐,而把术前风险评估(ACS 患者计算CrCl )、围手术期的充分水化和根据肾功能限制对比剂最大用量作为I类 推荐。
LOGO
心脏中心– 崔永亮
造影剂肾病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

使用对比剂后3d内,Scr绝对值升高≥0.5
mg/dl(1mg/dl= 88.4 μ mol/L)或较基础值
升高≥25%,并排除其他原因的肾脏损害。
Scr
升高程度:
(44.2μmol/L)
>25%
阳性结果
中性结果
阴性结果
速尿、甘露醇
预防

避免肾毒性药物


氨基糖苷类
二性霉素B 免疫抑制剂 双胍类降糖药 化疗药物 非甾体消炎药 ACEI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
在体内主要以原形由肾脏排泄,当发生CIN时二 甲双胍可在体内大量蓄积,有引起高乳酸血症 或乳酸酸中毒的可能。反过来乳酸酸中毒又可 以影响肾功能,造成恶性循环—致死率极高
水化注意事项

严密监测出入量、尤其尿量,以维持入量多于
出量,保持正平衡并伴有高尿量

造影后24小时监测血BuN、Cr,如果有任一项
指标增加,则继续水化、监测;48小时重复监
测,每天一次,直到SCr水平回到基础水平

如果病人尿量减少或SCr增加,请肾科大夫会诊
血液净化

预防性透析:
透析可有效清除造影剂,但研究显示透析并未 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因此除非存在容量负 荷过重,并不推荐透析治疗。

1.肾功能不全(Scr水平升高),有慢性肾脏病史,MDRD 公式估算eGFR< 60 ml·min-1·1.73m-2;


2.糖尿病肾病;
3.血容量不足; 4.慢性心力衰竭; 5.使用肾毒性药物(如肾毒性抗生素)及影响肾脏血液动力 学的药物(如非甾体类药物); 6.低蛋白血症、低血红蛋白血症;
造影前水化可 纠正亚临床脱水, 造影后补液可减 轻造影剂引起的 渗透性利尿。可 以增加肾血流量, 改善肾血管收缩 所致的肾脏缺血 状况。
同时能够加快 造影剂的排泄速 度,减少造影剂 在肾脏停留时间 ,通过降低肾小 管造影剂的浓度 、减少其对肾小 管上皮细胞的毒 性作用。
水化治疗

方法
目前多数采用造影前后以1.0-1.5ml/kg.h滴速 持续静滴12小时生理盐水,保持尿量75-125ml
造影剂肾病

发病率为3% ,但合并多种危险因素时, 发病
率可达50%以上。

发生率虽相对较低,但后果严重,增加住院时
间、费用,透析治疗甚至是死亡。

造影剂肾病“三高一低”:

高发病率、高消费、高死亡率,低认知。
发病机理

1、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2、肾小管的毒性损伤
3、肾小管阻塞 4、氧自由基损伤
限制造影剂用量

造影剂限量公式:
5ml×kg/血清肌酐(mg/dl) (不超过300ml )

高危患者造影,造影剂剂量小于30ml比较安全
国外专家共识:CIN 的药物预防
《美国对比剂肾病工作组专家共识》
有潜在益处,需进一步评估 胆茶碱/氨茶碱、他汀类药物、维生素C、 前列地尔等 在减少造影剂肾病的风险上 未显示持续有效 N-乙酰半胱氨酸、非诺多泮/多巴胺、 钙通道阻滞剂、 L-精氨酸 可能有害



7.高龄(年龄>70岁);
8.低钾血症; 9.副球蛋白血症;

10.72 h内重复使用含碘对比剂或大剂量应用含碘对比剂。
造影剂的选择
分 类 第一代 (高渗对比 剂) 结 构 通用名 分子量 (MW) 636 碘含量 (mg/ml) 300 300 350 300 370 300 370 320 350 320 渗透压 (mOsm/k g H2O) 1550 680 830 680 800 590 770 710 790 290 离子型单体 泛影葡胺
碘海醇
821 777 791 807
第二代 (低渗对比 剂)
碘帕醇 非离子型单体 碘普罗胺 碘佛醇
第三代 (等渗对比 剂)
非离子型二聚 体
碘克沙醇
1550
对比剂安全性三阶段

第一阶段(2007年前):等渗对比剂更安全

2007年ACC/AHA在UA/USTEMI患者治疗临床指南中,建议 对慢性肾病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时,优先选择等渗对比剂。
总结

预防造影剂肾病的 “八字方针”


分层:发现高危患者,积极预防。
水化: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唯一被证实有效的 措施。 限量:限制造影剂用量。 避免:术前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③ ④
碘过敏剂试验
原则上不推荐进行碘过敏试验。因为碘对比剂
过敏试验没有预测过敏样不良反应发生的价值(
过敏试验结果呈阴性的患者也可能发生过敏样反
新概念

对比剂致急性肾损伤(contrast-
inducedacute kidney injury,CI-AKI)概念
代替CIN。

CI-AKI是仅次于肾灌注不足和肾毒性药物引起
的院内发生肾衰的第三大原因,占医院获得性
肾衰竭的11%。

注射造影剂48小时内尿检可发现轻度蛋白尿和颗粒管型、 肾小管上皮细胞;多数患者表现为尿浓缩功能下降,尿酶 升高等肾小管功能异常;亦有部分病人尿检完全正常;故
应甚至严重过敏样反应,相反,结果呈阳性的患
者也不一定会发生过敏样反应),甚至其本身也
可以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2014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
敬请指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