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课件

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课件


我国草场利用存在的问题: 靠天养畜、利用多,建设少;草场退化严重, 载畜量小。 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高寒),单位面积产草量少 人为原因: 滥垦过牧;樵采;开矿;水资源利用不当
农业技术水平低,人工草场比重小
我国四大牧区、主要畜种:
A、内蒙古:温带草原,载畜量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海陆位置、降水) ①锡林郭勒草原在内蒙古东部,是我国唯 一以保护温带草原的自然保护区
我国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西电东送
四、我国的矿产资源
1)矿产资源概况
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①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优:相对集中利于 形成全国性的重要 矿产基地。 劣:加重不同地区 间矿产资源流通的 运输负担。
劣:增加了开采运 输和分选冶炼的难 度。
②分布广泛,相对集中。例如: 煤、铁、石油产区以北方居多; 有色金属矿则南方居多。 ③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 例如铁矿)贫矿多、富矿少。
(3)林地 我国三大林区:
A.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 林区。
B.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 喜马拉雅山南坡,木材蓄积量占1/4,是我国第二大 林区,多为天然林。 C.东南地区的的闽、台、粤、赣、湘各省,多 人工林和次生林。 西南林区的森林树种在三大林区中最为丰富, 原因是纬度低,地势起伏大。
我国与加拿大相比森林树种较为丰富的原因:
①跨温度带多(跨纬度大) ②地势起伏大
2)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 水土流失严重,每年50亿吨以上,居世界之首 (滥砍滥伐等) ② 土地荒漠化,每年1000多平方千米(滥 垦草原或过度放牧等) ③ ④ ⑤ ⑥ 土地次生盐碱化(不合理灌溉等) 我国草场资源普遍超载 森林资源在一些重要林 区日益减少 耕地减少、肥力下降;土壤污染严重
(3)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建设与保护。例如:①严格依 法办事;②“开源”与“节流”并举;(开源:可垦荒地 辟为耕地;节流:严格控制工业、交通、城镇建设和生活 用地)③加强人工林建设,制止过渡放牧, 滥砍滥伐; ④建设防护林(三北防护林等)等。
返回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评价、措施
今后我国将把水能开发作为能源开发的重点,原因:
4、对雅鲁藏布江水能开发评价 优点: ①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且集中,可实现梯 级开发 ②淹没耕地、占用农田少,迁移人口少 ③靠近藏南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 ④可改善生态环境 ⑤可使当地脱贫
缺点:
①地质条件复杂,交通极为不便,工程难度和 工程量大
②远离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电力市场距离远
1、我国水资源居世界第六位 (总量丰富) 水资源居前六位的国家是: 巴西、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印尼、中国 2、我国主要的水资源为河流水和湖泊水,而河流 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丰 歉程度的指标。因此河湖的分布就直接影响着我 国水资源的分布。而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和变化直 接受气候的影响,为此,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本质上是受我国气候影响的。
林地12.7%
草地33.8%
难利用土地19.7%
i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耕地10.4% ①土地资源类型多样。为我国农、林、牧、副、渔各业全 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耕地、林地比重小;山地多,平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 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
③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④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
1、东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缓解华北平原、京津唐地区以及胶 东地区用水紧张的问题。 ②有效利用水资源,促进调水沿线地 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直接利用京杭运河的河道,投资少, 工期短。
“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
1、东线方案的评价:
弊:①受地形的影响,需多级提水,运营 成本高。 ②沿途经人口稠密地区及工农业生产 活跃区,易造成水质污染。 ③调水利用过程中,易造成土壤次生 盐碱化。 ④沿海地区可能造成海水入侵。
2.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 人均占有量少;另一方面,采富 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
优:相对集中利于形成 全 国性的重要矿产基地
劣:
a、加重不同地区间矿 破坏矿山,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产资源流通的运输负担
3、措施:
1)依法采:《矿产资源法》 2)综合利用:变一矿为多矿 3)合理利用
3、受气候的影响,我国的水资源在空间上是南方 多、北方少西北地区最少(东南向西北递减);在季 节上是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季节变化大)、年际 变化大(东部季风区内,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 这就是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 均)。
4、我国水资源不仅时空分布不均,且与其他资源 的匹配欠佳。 一是水、土资源配合欠佳(土地资源是北多南少, 水资源是南多北少)。 二是水和煤、石油、铁等资源的配合欠佳。
中线方案将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 库取水,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全 长1241公里建设全立交、全衬砌引 水渠道,穿越沿线各水系,每年将 145亿立方米的水送到华北平原和 黄淮地区,最后到达天津、北京。
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江都抽引 长江水,以工农业发达、城市众多的京杭 运河为主要输水渠道。利用现有湖泊、河 道、水利设施每年向北方调水180亿立方米, 输水沿线1150公里的海河、淮河流域以及 胶东地区缺水状况都将得到缓解。
③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诱发滑坡、泥石流、地震
5、我国能源利用中存在问题
人均能源消费量小,能源利用效率低,单 位产值能耗高,能源供应紧张
解决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的措施: 开源节流
【活动】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水电站? 它们各分布在哪些大江大河上?
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三峡 ( 已经 最大)、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
华北地区为什么成为全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
降水少, 工农业迅速发展、人口增加,需水量大 水污染、浪费严重。
6、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跨流域调水实例:
如南水北调、引黄济青、引滦入津等。 澳大利亚―― 东水西调 东北―― 北水南调(嫩江→辽河) 巴基斯坦―― 西水东调(印度河→塔尔沙漠) 俄罗斯---- 北水南调Leabharlann “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
2、中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调水线路南高北低,全线水都能自流。 ②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利用三峡水库输水量 最大。 ③河流污染较少。 弊:①没有现成河道,需开挖新河道。 ②工程量大,占地多。 ③引水穿越秦岭地区较困难。
“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
3、西线方案的评价:
利:①线路短。 ②水质好。
三、我国的水能资源
1.水能资源居世界前6位的国家是: 中国(居世界第一位)、刚果、巴西、俄罗斯、 美国、加拿大 2、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 西南(60%)、中南、西北(主要在黄河上游) 华北(少)
【思考】中国西南地区范围包括
华东4.7%
东北3..2% 西北11.1%
华北1.8%
川、贵、云、渝和藏五省市区。
内蒙古四大露天煤矿:伊敏、霍林河、元宝山、 准噶尔 河北省:开滦煤矿; 河南:平顶山煤矿; 山东:兖州煤矿 安徽:徐州煤矿 贵州:六盘水
弊:①地形、地质复杂。 ②工程艰巨,投资大。 ③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可能大。
南水北调的意义
南水北调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相连,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 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建成以后,每年的 调水量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可以有效 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对于保障 我国粮食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 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缓解北方许多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区域地理
什么是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A
B
火眼金睛
下面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1、

2、
皮革
3、
羊毛衫
4、
东北虎
天然宝石

5、
煤油
6、
水泥
7、
农村沼气
8、
阳光

巩固提高
1、 2、 √ 企鹅 3、
汽车
地震
地震
4、 √
5、
6、
空气
海啸
煤油
自然资源的种类
气候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海洋资源
石油
矿产资源
5、水资源问题
我国水资源短缺及原因:
表现:我国人均水资源少;北方城市严重缺水(“资源 型”缺水),南方一些城市也出现“水质型”缺水。
自然原因:时空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 春少;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近年来降水有所减少;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用水量增多;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污染严 重;管理不善等。
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国土 资源 矿产 资源 耕地面 河流年 森林面 积 径流量 积
总量居世 界的位次
3
3
4
1/3
6
1/4
6
1/5
人均值占 世界人均 1/3 3/5 值的比值
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1)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总量丰富 2)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很少。
二 主要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3)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主要措施:
(1)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 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应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依据各地区 的自然件,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例如:①南 方丘陵、山区宜大力发展林业;②北方半干旱、干旱草原 区宜退耕还牧,发展畜牧业;③一些河流中上游及水土流 失严重的山区宜发展林业,大于的坡耕地宜退耕还林等。
为什么西南地区会成为我国水能
中南12.8%
最丰富的地区?
西南地区降水丰富, 河水量大,加上处我 国地势阶梯交界的地 段广(一、二级交界 和二、三级交界),落 差特别大,故水能丰 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