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与茶文化传播在茶叶历史上,茶叶文化由内地向边疆各族的传播,主要是由于两个特定的茶政内容而发生的,这就是"榷茶"和"茶马互市"(也称茶马交易)。
"榷茶"的意思,就是茶叶专卖,这是一项政府对茶叶买卖的专控制度。
"榷茶",最早起于唐代。
到了宋初,由于国用欠丰,极需增加茶税收入,其次,也为革除唐朝以来茶叶自由经营收取税制的积弊,便开始逐步推出了榷茶制度和边茶的茶马互市两项重要的国策。
⑴茶马交易茶马交易,最初见于唐代。
但未成定制。
就是在宋朝初年,内地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主要还是用铜钱。
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
因此,宋朝政府从国家安全和货币尊严考虑,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
"《宋史·职官志》)在茶马互市的政策确立之后,宋朝于今晋、陕、甘、川等地广开马市大量换取吐蕃、回纥、党项等族的优良马匹,用以保卫边疆。
到南宋时,茶马互市的机构,相对固定为四川五场、甘肃三场八个地方。
四川五场主要用来与西南少数民族交易,甘肃三场均用来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易。
元朝不缺马匹,因而边茶主要以银两和土货交易。
到了明代初年,茶马互市再度恢复,一直沿用到清代中期,才渐渐废止。
⑵茶入吐蕃茶入吐蕃的最早记载是在唐代。
唐代对吐蕃影响汉族政权的因素一直非常重视,因为与吐蕃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丝绸之路的正常贸易,包括长安到西域的路线,及由四川到云南直至境外的路线和区域。
因为这些路线和区域都在吐蕃的控制和影响之下。
唐代的文成公主进藏,就是出于安边的目的,于此同时,也将当时先进的物质文明带到了那片苍古的高原。
据《西藏日记》记载,文成公主随带物品中就有茶叶和茶种,吐蕃的饮茶习俗也因此得到推广和发展。
到了中唐的时候,朝廷使节到吐蕃时,看到当地首领家中已有不少诸如寿州、舒州、顾渚等地的名茶。
中唐以后,茶马交易使吐蕃与中原的关系更为密切。
⑶茶入回纥回纥是唐代西北地区的一个游牧少数民族,唐代时,回纥的商业活动能力很强,长期在长安的就有上千人,回纥与唐的关系较为平和,唐宪宗把女儿太和公主嫁到回纥,玄宗又封裴罗为怀仁可汗。
《新唐书·陆羽传》中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回纥将马匹换来的茶叶等,除了饮用外,还用一部分茶叶与土耳其等阿拉伯国家进行交易,从中获取可观的利润。
⑷茶入西夏和辽西夏王国建立于宋初,成为西北地区一支强大的势力。
西夏国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由羌族的一支发展而成的党项族。
宋朝初期,向党项族购买马匹,是以铜钱支付,而党项族则利用铜钱来铸造兵器,这对宋朝来讲无疑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因此,在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宋朝就用茶叶等物品来与之作物物交易。
至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不久便发动了对宋战争,双方损失巨大,不得已而重新修和。
但宋王朝的政策软弱,有妥协之意。
元昊虽向宋称臣,但宋送给夏的岁币茶叶等,则大大增加,赠茶由原来的数千斤,上涨到数万斤乃至数十万斤之多。
北宋时期,在与西夏周旋的同时,宋朝还要应付东北的契丹国的侵犯。
916年阿保机称帝,建契丹国后,以武力夺得幽云十六州,继而改国号称辽。
辽军的侵略野心不断扩大,1044年,突进到澶州城下,宋朝急忙组织阻击,双方均未取得战果,对峙不久,双方议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quot;澶渊之盟"。
议和结果是,辽撤兵,宋供岁币入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
此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朝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⑸茶入金宋政和四年辽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以二千五百人誓师反辽,首战克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石城子),继而大破辽都统萧嗣先于鸭子河(松花江一段),北出河店(今黑龙江肇源西)。
时女真兵已有万人。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改名旻,国号大金。
女真建金国后,宋朝便与之夹攻辽,并订下归地协议,1120年金与辽绝,破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1124年西夏亦向金称臣,1125年,辽亡,金的势力越来越大,原先与宋的一些协议,或大打折扣,或根本不予履行。
1125年10月,索性下诏攻宋。
1126年金兵逼至黄河北岸,同年闰十一月,京师被攻破,金提出苛刻议和条件,宋钦宗入金营求和,金又迫使宋徽宋、皇子、贵妃等赴金营。
最后掠虏徽、钦二宗及后妃宗室等北撤,北宋自此结束。
金朝以武力不断胁迫宋朝的同时,也不断地从宋人那里取得饮茶之法,而且饮茶之风日甚一日。
金朝虽然在战场上节节胜利,但是对炽烈的饮茶之风却十分担忧。
因为所饮之茶都是来自宋人的岁贡和商贸,而且数量很大。
当时,金朝“上下竟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而文人们饮茶与饮酒已是等量齐观。
茶叶消耗量的大增,对金朝的经济利益乃至国防都是不利的。
于是,金朝不断地下令禁茶。
禁令虽严,但茶风已开,茶饮深入民间。
茶饮地位不断提高,如《松漠记闻》载,女真人婚嫁时,酒宴之后,“富者遍建茗,留上客数人啜之,或以粗者煮乳酪”。
同时,汉族饮茶文化在金朝文人中的影响也很深,如党怀英所作的《青玉案》词中,对茶文化的内蕴有很准确的把握。
茶马古道的涵义: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
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
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泥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茶马古道的起源: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
康藏属于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
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
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
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骡马,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种马。
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应运而生。
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皮毛、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传奇故事茶叶和茶文化是从中国传入西方的第一物种。
茶马古道的起始和终结,很难确定在两个具体的点上,一般来说,是从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到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西端,包括着中国的西藏和境外的尼泊尔、印度等等国家和地区。
号称植物王国的云南,为茶马古道提供了最基本的贸易货物。
早在2000多年前,用贝叶记录的傣族典籍《贝叶经》中,就有关于茶叶种植引用的记载。
茶马古道的另一端西藏,人们一天都离不开茶,藏民们有“一日无茶则滞”的说法,在藏语中“茶”的发音是“jia”,藏族有一句古语说到“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翻译为汉语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
藏民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他们的主食,但没有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不但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
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
易武茶山,茶马古道的一个起点。
按照古书上记载,充当着茶马古道主要货物的普洱茶主产地是在云南的南部地区,核心区域包括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思茅地区、临沧地区和大理市一带,其中最著名的茶山共有六座分别叫做倚邦、攸乐、莽枝、哥登、蛮砖和易武。
清朝中期,每年进入六大茶山采茶的人有十万人之多,外销茶叶60000多担,相当于300吨。
易武种茶的历史从公元200年左右开始,到现在大约已经有1800年左右。
由于易武最先发明了紧压茶的加工,清朝乾隆年间成为茶叶生产的重要产地。
一个地方产茶,一个地方需要茶,茶马古道就应运而生。
在历史上,易武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时期,普洱茶曾经是周朝和清朝有名的汞茶,在光绪年间,清宫中就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规范。
从易武到北京,当年的马帮要走三个月。
朝延传递一道文书,要走死十几匹快马。
而皇帝把“瑞贡天朝”的匾额,赐给一户地处偏远的普通人家,这也跟茶有关。
清朝光绪20年,公元1840年,易武人车顺来同村里的三个年轻人,参加了当年的科举考试,顺利通过了乡试、会试,取得了到北京殿试的资格。
这时候问题来了,从这个地方到北京,听说要走三个月的路,当时中途不能耽误,耽误了过了考期考不成,所以没能参加殿试。
易武人给皇帝敬贡了茶叶,由此获得了皇帝的褒奖,皇帝赐给他“瑞贡进士”的品位。
听老人讲,当时御赐这块匾额,在易武轰轰烈烈地庆祝了七天七夜,易武茶叶的名声大振。
当时这个易武茶叶由于质量好,加工认真,每年上贡的茶叶被指定为66666斤,因为听说是六时吉祥的象征,六六有福、六六大顺,所以指定要这个数字。
每年在贡茶任务完成后,才允许在市场上销售,万里之外的茶商赶着马来,等着把茶叶收购装上,再一站站由不同的民族接力,将茶叶运往遥远的西域。
有的茶叶被水发酵结成一块,产生了霉变,运输路途遥远,不忍心丢弃,于是有了普洱茶的特殊工艺和传说。
由红土地、阳光、雨露养育出的普洱茶,经过茶马古道上的自然发酵,成为了世界上惟一可以越沉越香的饮品。
当年,在抗战刚刚胜利以后,大量的藏族马帮跑到易武去驮茶,藏族马帮一来就是两三百匹骡马、两三百匹马帮到镇上,把所有的老茶叶全部收购一空,然后就付当时的银洋,银洋一摞一摞堆在桌子上,数都数不过来,堆在哪个桌子上,把那桌子都压得吱吱咯咯响。
在云南这个茶马古道的起始点,曾经发生很多故事,一些很细微的事情就向我们展示出茶马古道的一些奥秘和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