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核电厂正常运行
(4)二回路系统。所有设备均在停闭状态,蒸汽发生器二次 侧处于湿保养状态,即充入除盐除氧水至一定高度,其余空 间充氮使压力稍高于常压。蒸汽隔离阀关闭。 (5)供电系统。检查所有的母线和配电盘上的交直流电源, 调整厂用电方式使符合启动要求,检查备用电源的完整性, 检查重要负载的电压是否正常。启动时,电源电压应在 (0.85--1.05)额定电压之间,对电网频率的限制为(50i 0.5)Hz。保证反应堆、冷却剂泵、一回路及二回路的辅助 系统,反应堆控制与安全保护系统,检测仪表系统,信号系 统等处于能够运行状态。
第4章 核电厂正常运行
4.1 正常启动 4.2 过渡到功率运行
4.3 停闭 4.4 核电厂的换料
介绍核电厂正常运行,包括从冷停堆开始,电厂加热升 温,趋近临界,汽轮机暖机、升速、并网带负荷,负荷瞬变, 升功率至满功率运行;最后介绍功率运行到冷停堆的全过程。 了解从冷停到满功率的主要过程;
开堆前的临界棒位(或临界硼浓度估算),稀释和硼化 计算,热平衡计算,停堆余度计算;
(3)根据堆芯的布置,推算出与最低无负荷临界相对应的 各个控制棒组件的位置,并按照所指定的顺序,依次提升 控制棒组件中的四组调节棒组。 如按A模式运行控制棒组件的调节棒组有A、B、C和 D四组,四组调节棒的前后两组之间有一定的重叠度。棒 组重叠的目的是为了使反应性与调节棒组位置的关系曲线 线性化,使棒组在堆芯内移动时的反应性引人率近似为常 数。
理解负荷瞬变过程主要参数的变化趋势,掌握负荷瞬 变的规律。
正常运行使用正常运行规程(General Procedure)。
4.1 正常启动
冷态启动:压水堆停闭了相当长时间,温度已降到60℃
以下时的启动;
热态启动:指压水堆短时间停闭后的启动,启动时压水
堆的温度和压力等于或略低于工作温度和压力。
初次启动:当核电厂建成,堆芯装载燃料后的启动。
余热排出系统的一台(或两台)热交换器正在运行,控制一回 路温度在60℃以下,但应高于反应堆压力容器脆性转变温 度,和避免冷却剂中任何可能的硼酸结晶。 设备冷却水系统的设备冷却水泵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可根 据需要对冷却剂泵、停堆热交换器、停堆冷却泵、过剩下泄 热交换器、安全注入泵等核岛设备供应冷却水。 安全注射系统的高压注射管系和低压注射管系应经检查,处 于可启动状态,中压注射管系的安全注射箱已因电动隔离阀 门的关闭而隔离开。
在满足上述条件情况下,依靠稳压器的电加热器和冷却 剂泵转动时的机械功,使一回路系统的压力和温度达到或接 近零功率额定值,然后可以启动反应堆达到临界。这种升温 升压方式称为联合加热法。
压水堆冷却剂系统的温度和压力一起增加时,必须注 意限制它们在设备工艺所允许的范围内,温度上升的速率 必须不超过28℃/h,要注意安全保护系统及有关设备应 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例如开始升温时,应关闭安全注射 箱的电动隔离阀,以避免安全注射箱排水。
由于对冷态启动的研究可以包括所有的各种工况,以 下叙述从换料冷停闭工况开始,到功率运行工况的所有操 作,为方便起见,将启动过程按时间次序分成一些独立的 阶段。
1、初始状态各设备状态、参数?
(1)反应堆。装换料结束,堆顶所有设备与仪表已装上,堆处 于次临界,堆内应充满浓度约2400mg/kg的含硼水,使停 堆深度不小于5000pcm;所有控制棒组件都在最低位置,堆 内温度低于60℃。 (2)控制和保护系统。已作好启动准备,检查与校验工作已完 毕,堆外核仪表系统的中子源量程测量通道己投入运行,对反 应堆进行监测;反应堆的其他控制、保护、检测仪表系统也已 投入。 (3)一回路主要辅助系统。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应处于可用状 态,补水控制使冷却剂的含硼浓度为一定值,并保持堆内水位, 下泄流由余热排出系统经过剩下泄管系进入容积控制箱。
当稳压器温度达到系统压力(2.5~3.0MPa)的饱和蒸汽温 度(221~232℃)时,减少上充流量使其形成蒸汽空间、建立汽 腔,然后用手动控制以保持稳压器水位。汽腔形成过程中,由化 容控制系统维持压力在2.5~3.0MPa之间的一个常数值上。 从容积控制箱排出来的一回路水被排放到硼回收系统。当稳 压器水位达到零功率水位整定值时,就从调节转为运行,承担了 压水堆一回路系统的压力控制。 然后断开余热排出系统和化容控制系统之间的连接、并且降 低低压膨胀阀的整定值至15MPa左右,来控制通过下泄孔板的 下泄流量,在系统温度达到177℃时应及时隔离余热排出系统。 在一回路温度到达180℃之前,投入控制捧驱动机构的通风 系统,从堆芯中抽出停堆棒组。
在15%Pe功率水平时,由于反应堆已转为自动控制, 保护系统的连锁系统不闭锁控制捧组件的自动提升,核蒸 汽供应系统的功率可以满足汽机所要求的负荷,可以由控 制系统的介入或运行人员的要求来继续增加负荷。在60 %Pe水平上,允许系统接通一直被闭锁着的由功率量程 测量通道给出信号的那些保护通道。
压水堆从冷态启动的整个过程见图4-2。
发电机作好并网准备,反应堆功率上升到大约为额定 功率的10%时,进行并网操作,完成并网以后,带最小负 荷(约5%Pe的负荷)运行,调整厂用电的供电方式,从机 组启动前的外电源供电切换到由汽轮发电机组供电。反应 堆与汽机之间功率要达到平衡,以限制蒸汽的排放。 接着,缓慢增加汽轮机负荷,直到蒸汽排放阀全部关 闭,继续增加汽机负荷,同时手动提升堆功率与此相适应, 直至反应堆功率达到控制系统能投入自动的最小值,即约 为额定功率的15%。
然后:①把给水控制由辅助给水系统切换到主给水系 统,检查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水位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② 将蒸汽排放从压力控制切换到冷却剂的平均温度控制;③ 当冷却剂平均温度处在正常范围内时,将反应堆控制从手 动切换到自动。
一旦反应堆功率达到10%Pe,就手动切除“中间量 程通量过高”安全保护和“低功率量程通量过高”安全保 护,在这一功率水平上,反应堆保护系统的允许系统接通 了所有在低功率下被闭锁的保护通道。
三、第三阶段—— 一回路升温升压至热停堆状态
反应堆临界前遵守的条件:
(1)压水堆随着核燃料或慢化剂的温度变化而改变其反应性, 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反应性的负温度系数是保证压水堆稳定运 行的重要条件。应在负慢化剂温度系数时启动反应堆达临界。 核燃料温度系数源于多普勒效应,总是负值。慢化剂温 度系数不仅随温度和燃耗而变动,而且与硼浓度有关,对于 新装载的堆芯,冷却剂含硼浓度较高,直到200~250℃时, 慢化剂温度系数都是正的。在燃料寿期末,在20~320℃的温 度范围内,它总是负的。
当系统压力达到7.0MPa时,核实安全注射箱的气压 并打开电动隔离阀,使安全注射箱处于备用工况。当系统 压力升至13.8MPa时,应将中压安全注射系统安全注射 系统的所有设备和阀门切换至安全注射准备工况,同时, 凡和高、低压安全注射系统相连接的外系统管路、阀门均 应关闭。 当系统达到正常运行压力15.52±0.1MPa和温度 (291.4℃)时,切断稳压器的可调加热器电源,压力控制 由手动转为自动控制,达到热停堆工况。
(2)稳压器已建立汽腔,水位控制已投入运行。 (3)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至少有两台上充泵、两台硼酸泵投入 运行,并且至少有一条管道可向反应堆供应硼酸。 (4)冷却剂的临界硼浓度值,随燃料 的燃耗而降低,通常可由理论计算得 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4-1所 示。在每一次启动反应堆时,可根据 反应堆投入运行以来,已发出的累计 功率,以满功率小时为单位,从图示 曲线上估计出本次启动时临界硼浓度 值。
五、第五阶段——二回路启动
当压水堆到达临界以后,用来自蒸汽发生器的蒸汽, 开始启动二回路系统。其主要操作步骤有蒸汽通过隔离阀 的旁路阀(启动汽门)对主蒸汽管进行暖管,低速暖机等。 然后反应堆功率上升到大约额定功率的5%,汽轮机按规 定的速度升速,直到额定转速。
六、第六阶段——发电机并网,提升功率
降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水位到零功率时值,然后, 启动冷却剂泵并投入稳压器加热器,使冷却剂系统升 温预热。
在开始加热阶段,应注意监测和调节一回路水质, 使冷却剂水化学特性得到保证,当系统加热到90℃ 时,从化学物添加箱对冷却剂系统添加氢氧化铿 (LiOH)以控制pH值,加入联氨(N2H4)以消除溶解 氧。当一回路水质经取样系统检查合格后,将化学和 容积控制系统的净化回路投入运行,一回路温度达到 120℃时,不能再调整水的化学特性。
四、第四阶段——趋近临界和临界
压水堆按下述步骤向临界趋近,为保证启动安全,必 须保证在每一时刻,堆芯反应性只随单个参数的改变而变 化。 (1)压水堆冷却剂温度应尽可能保持为常数,以避免任何 能引起突然冷却的操作;冷却剂泵提供的能量,可以将二 回路产生的蒸汽由蒸汽旁路排放系统排向大气或凝汽器。
(2)稀释冷却剂硼浓度到一个与临界条件相对应的预定值。 压水堆核电厂的各种运行工况下冷却剂的硼浓度值是 不同的。稀释时,由补水系统的补水泵将补水送到容积控 制箱,再从容积控制箱注入上充泵吸人口,向一回路系统 克注。注意限制冷却剂硼浓度的稀释速率,以防止反应性 变化过大。在稀释的同时,必须对稳压器进行最大喷雾, 使得稳压器和冷却剂系统的硼浓度均匀化,它们之间的差 值应小于50mg/kg。另外,对冷却剂进行取样分析时, 应保证冷却剂有足够的混匀时间,至少不小于10min。
2、由冷停闭状态向热备用状态过渡的六个阶段?各阶 段状态参数(如反应性、压力、温度等)的变化? 一、第一阶段—— 一回路充水和排气
由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充水。充水时,将来自补 水系统的除盐水注入一回路,进行稀释操作,使充水 结束时,反应堆的停堆深度不小于1000pcm。充水 时应注意系统排气,调节余热排出系统的流量,将温 度调到50-70℃。
这是为了保证冷却剂系统的压力容器等设备经得起由 于温度和压力变动而引起的循环负载的影响,这些循环负 载是由正常机组负载的瞬变,反应堆事故停闭,以及启闭 操作所引起的;
曲线的垂直部分,规定了反应堆可以临界的最小温度, 在这温度之下,所引起的压力偏差将超过规定值。
在高温部分,加热曲线提高了23℃,这是考虑到反应 堆压力容器在辐照下引起脆性转变温度升高而作的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