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_

15.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_

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练习形式多样化,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关键字】对媒体课堂教学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是能够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扩展教学内容,能够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则可以让小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新课程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既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又可以增强小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推进他们智力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生动、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以最好的心态融入学习中。

一.多煤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意义
在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扩展教学资源是一个高难度的问题,而如今我们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协助教学就能够使这个问题得到妥当解决,其可以无穷的扩展教学中的可用能源。

采用多媒体的最大优势是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及思考。

在以往的教学中,在黑板上写文字及画图是相当耗费时间的。

老师既不可以简化,又要在黑板上表述清楚,画图时必须要保持一定的精确度才可以看出数量的联系。

而在多媒体中能够在课前做好整备,上课时则不需要老师去书写及画图,不但能够节省时间,而且能够相对应地降低老师及学生的压力。

数学题目的分析通常是用书写的,而且许多习题都有好几种解法,在以往的教学中是很难做好大量题目的分析及详解的。

在多媒体的课件中,
老师能够随时的改动课件的内容,能够更生动的教学。

同时还能够把重点显现在多媒体的课件上,使学生们可以更直观的知道重点的内容及记住这个内容,如此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沟通。

二.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等待开发的阶段,这时的抽象思维极大限度上还须要凭借于形象思维。

所以,这就决定了小学生一定会对直观形象的事物产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能较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
(课件出示一轮圆月)
师:小朋友们,又是一年中秋到,月饼是中秋节这一天的必食之品。

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月饼,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4个月饼和2个小朋友)
师: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
生:有4个月饼和2个小朋友。

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生:平均每人分到几个月饼?4÷2=2(个)
(课件出示2个月饼和2个小朋友)
师: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
生:平均每人分到1个。

(课件出示1个月饼和2个小朋友)
师: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
生:每人分到半个月饼。

师:那半个月饼用一个数怎么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分月饼”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轻松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每当学生遇到数学知识重难点问题时,通常难以自己解决。

此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变静态为动态,降低学习难度,其有益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分解难点。

并且它可以创设学生们直观的过程,将他们的视觉、听觉有效得到应用,强化学生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的理解时间,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重难点知识,更好的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更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

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物体的运动特点,可以用肢体语言表演,再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加深对平移及旋转的理解。

在教学“平移”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用纸剪的房子在方格纸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演示出来,让学生认真仔细观察,了解物体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这样运用多媒体技术“动”的优势,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把原本不易展示的内容充分的呈现出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调动起学生的感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突出了观察的重点,使教学重难点得以顺利突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多媒体,使练习多样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数学知识在学习中灵活运用,是课堂教学中巩固新知识的有效教学手段。

小学生们的耐性较差,较易疲劳,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巩固新知识的练习过程中,努力转变练习
形式,持续给予学生新鲜感,才可以让他们保持高涨情绪。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形象性,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达成高效学习、快乐学习的目标。

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讲授完新课后,巩固练习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练习题:(1)火眼金睛辨认角: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不是角),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说图形不是角的理由。

(2)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数一数图形中分别有多少个角?学生回答时指出哪里有角,课件同时呈现红色线标示角。

(3)出示两个角: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让学生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在学生汇报时,有些学生认为两个角一样大,而有些学生认为边长的角大,这时,让学生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学生讨论后汇报:把两个角重叠。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把两个角重合在一起,这样直观的演示,学生通过观察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结论。

利用多媒体出示不同层次的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四)巧用多媒体,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是每位老师必须要思考及解决的重要问题。

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提供充分想象的机会,挖掘同学们的创新潜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数学课堂耳目一新。

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能够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们,为他们提供创造思维的资源及空间,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创新理念,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挥,进而产生创新的火花。

同时还可以让抽象的数学转为生动,让原本单调乏味数学课堂变成灵活有趣,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供应丰富的学习对象给学生,推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七巧板》一课中,先课件播放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副七巧板有几种不同图形,了解七巧板的组成。

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从两块到三块再到四块、五块、六块拼一拼,从易到难,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学生拼好后,教师用课件演示拼成的图形,让学生了解可以这样拼,还可以那样拼,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会展开更充分的想象,去探索、去发现、再创造。

在让学生用一副或几副七巧板来拼自己想拼的图形这一环节,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除了书上的图形之外,他们还拼出了火箭、机器人、房子、蜡烛等等,为孩子们的创造能力深深折服。

(五)巧用多媒体,拓宽知识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

运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数学史、数学趣闻与数学家的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感受数学家们孜孜不倦、矢志不渝的研究精神,激励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精神。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短片,介绍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史上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它通过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发现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发现,比欧洲类似的发现早了好几百年呢……”学生通过观看短片了解数学知识背后其产生的过程,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也为我国古代数学的成就感到自豪。

这种文化渗透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个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在往后的数学教学中,老师还需不断实践、努力探索及研究,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供应实际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指引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2]隋金亮.利用电教媒体探究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2,(15):53-53.
[3]姚丽.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俪人:教师》20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