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业余组散打教学分析

青少年业余组散打教学分析

青少年业余组散打教学分析
我国的青少年散打项目教学虽然已经实现正规化,但存在着模式化的倾向。

因此在基础准备阶段与基础技术学习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协调性和柔韧性的提升,培养学员专项意识,重视体育游戏在青少年教学中
的合理应用,使散打项目走向大众化。

标签:青少年;业余散打;教学分析;大众教学
散打,作为我国的重竞技体育项目,有着其鲜明的自身特点,衍生自中国传统武术的远踢、近打、贴身摔的全面技术,不仅赋予了其与世界各国杰出武技同台对抗的能力,也使其具有更加深刻的传统项目文化内涵。

在商业化进步的光环背后,散打并未能够在大众体育的层面有所突破,想要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那就绝对不能忽视参与人数的多少这一重要的因素。

因此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散打这一项目中,就必须为我们所重视。

青少年这一群体,承担着民族发展与振兴的重任,因此也就成为了发展散打项目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可是青少年散打教学,长久以来都呈现出呆板的模式化。

本文对青少年散打教学固有模式与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更加合理的建议,以便于使散打
项目能够在竞技体育这一范畴之外,同样适应大众体育的发展需要。

一、青少年业余散打教学现状分析
散打的课程模式是按照:跑步,压腿,关节操,技术学习,素质练习。

这是体育项目所常见的教学模式,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以教学纲领为基础,教学计划为依据,对各项技术进行单一教学,学生们的学习状态也就成了对动作的模仿与重复。

从实际的教学考核中发现,如果仅仅是单纯的机械性模仿,学生们
是难于掌握动作本质的,格斗过程中技术动作的使用效果也就大大降低了。

二、青少年业余散打基础阶段教学分析
作为重竞技项目的散打,青少年业余时间选择学习散打,以防身、健身為目的,期望在繁琐的学习之余,能够有所释放,劳逸结合。

因此业余训练时间,特
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决定了教练员需要以更加细致的教学方式来得到合理的教学效果。

将基础阶段划分为基础准备阶段与基础技术学习阶段,就能够有助于我
们更加细致地对基础阶段的教学进行安排。

1、基础准备阶段教学分析
多数教练员认为业余散打训练时间少,并且课时相对短一些,因此重视提升体能与力量素质,但是我们知道,散打项目踢,打,摔兼备的技术风格可以说是非常全面的,唯有娴熟地掌握各项技术,才是真正意义上地散打学习。

为了让学员更好地学习各项技术,并且娴熟地将其运用于实战格斗之中,教练员可以从如
下方面进行教学。

首先,我们需要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协调性”的提升这一内容上。

协调能力可以称得上是运动技能形成的重要基础,并且与所学项目的技能相互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这一阶段,合理的协调能力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青少年业余学员本身特点出发,教学中应遵循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这一科学性
原则,一般性协调能力,与专项协调能力,必须有机结合在一起。

其次,应当适当进行柔韧性提升。

所有格斗项目,对力量的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不仅绝对力量达到一定水平,而且技术动作应该在保证速度的基础上,自如施展,不僵化。

如何让业余学员更加适应这种要求呢?那就需要在基础阶段提升学员身体的放松度。

这种放松不是一般放松,而是格斗所需要的“松而不懈”的顺达感觉。

在正式学习之前,能够让身体更加适应这种状态,学员技术动作学
习的效果,就能够大大提高了。

2、基础技术学习阶段教学分析
在经过了基础准备阶段之后,散打项目的基础技术学习阶段也就随之开始了,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逐步让学员开始对实战姿势,基本动作,有个简单的认识,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学员们的格斗意识进行培养。

必须要注意避免单纯地靠教练进行讲解示范,学生来模仿这样的局面,因为这样不仅会使学习氛围缺乏活力,还会使学员的格斗动作死板僵化,并且这种状态往往最终会演变为只为学
习动作而学习。

所以我们应该以一些容易提升学员兴趣,并且效果更加显著的练习,来完善教学,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首先,不应在一开始,就太过刻意地对学员技术动作进行要求,必须与项目本身特点结合,选择合理练习,培养学员专项意识。

我们以基本拳法的学习为例来进行分析。

常规意义上的拳法教学,步骤经常如此:热身;摸肩练习;实战姿势学习;拳法动作学习。

这种更倾向于动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或许会保证学员的动作质量,但是格斗意识却不能与技术动作进行很好地结合。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解决教学中的这种问题呢?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强化摸肩练习来完成。

多数教练员都只会让学员每次训练课进行几组摸肩练习,但是实际上这一练习对于学员基础阶段的拳法培养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刚接触这一练习时,让学员放松,快速地去触碰对手的肩膀,以此培养出拳意识。

基本熟练后,可以开始要求学员双手必须放在下巴两侧,并且必须从下巴两侧出手,胳膊完全伸开,并在触碰对手之后快速收回至下巴两侧,在这样的细化要求下,学员的格斗意识培养与基本拳法学习,就开始得到统一了。

随后在学员进一步掌握这一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开始逐步要求学员在出手时注意腰部转动,并且开始慢慢配合步法移动。

这样进行学习,就远比每天反复重复机械的动作练习效果更好一
些,也为今后的佩戴拳套练习,打下了基础。

其次,重视体育游戏在青少年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散打项目的学习训练,必须要重视学员兴奋性的保持,挖掘教学中的新鲜点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学习参与能力,体育游戏则作为首要的教学辅助内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完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对散打学习的认知。

但是并不是所有体育游戏都适合散打项目的教学,这就要求教练员认真对各类游戏进行研究与选择。

基础动作学习阶段的体育游戏,则必须与相应教学阶段的内容具有高度相容性。

例如双人单脚斗鸡,可以提高下肢力量与灵敏性,以及散打所需身体对抗能力;双人推三轮车,可以提高散打所需上肢力量。

等等一些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均可以在
教学中合理运用。

三、结语
散打项目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可谓是提高该项目大众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可是青少年业余时间对散打项目的学习,有着种种的限制性因素,这就要求
我们更加细致地对青少年在基础阶段的教学进行合理规划,以便于在种种限制性因素之下,达到更加显著的效果。

科学性与娱乐性要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得青少年们在繁重的学习之余,能够有更多地收获。

不仅如此,教学还需要符合青少年体育机身性发展的全面性这一重要原则,让学生们能够以积极地态度来面对每一次教学以及训练课程,劳逸结合,发展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这才是教学所需达到的最终目的,更多的青少年愿意接触散打项目,才会让这个项目为更多人所认同,唯有大众的进一步认可,才是项目发展的最终,以
及最为长久的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