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障碍分析
1.引言
学习英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用英语自如的表达自己
的思想,达到交际的目的,而这正是建立在听说的基础上。
研究表明,成年人在日常交际中,会用40~50%的时间来倾听,听是交际中的核心活动,是获取信息、实现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没有“听”,讲话本身不能构成交际。
2007 年专家们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制定出正式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对听说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
在听、说、读、写、译五种水平的培养中,大学生听说水平的
培养和训练显得由为重要。
不过,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对多数学生来说,听说水平是弱项。
如何提升学生英语听说水平?那么我们就要搞
清楚制约学生听说水平提升的障碍。
通过教学体验和持续的与学生交流,我们注意到有主客观两大方面的原因。
客观方面主要指现有的教
学条件和模式;主观方面包括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文化知识。
2.制约听说水平提升的客观因素
(1)时间安排的不合理。
有的学校在教学中忙于课文教学、书面
练习,而把听力教学放在了从属地位,听力课时间不充足。
往往一周
只有一次,多的也只有两次,而且两次连上,造成了学习效果不理想。
有的老师在整个听力课堂中的时间安排也不合理,集中训练时间过长,而且训练模式单一。
学生容易疲劳,听的效果下降。
(2)师资不足,大班上课。
高校刚开始扩招时,英语教师的短缺
成了主要问题,所以很多学校实行大班授课。
即使近两年英语教师的
师资得到了补充,但是大班上课的模式很多学校都没有改变,造成了
教师难以驾驭,很多活动难以展开。
(3)教学计划安排的不合理。
在听力教学中,某些老师对不同学期、不同阶段学生应达到的训练目标缺乏科学、系统的安排。
过难或
是过易,过于集中或者过于分散的计划安排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
和积极性。
(4)听力教材挑选的不合理。
在选择听力教材时,没有针对不同
学生的不同学习内容实行严格挑选,缺乏训练内容的衔接性和巩固性。
(5)教学方法的不合理。
长期以来,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
统教学仍然采取教师播放磁带和光盘,学生被动去听,然后核对答案
的模式。
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听力活动之中。
基础好的学生在这样
的训练中还能听到零星的单词或短语,基础差的同学则会一无所获,
最终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