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昨日公布的2014年一系列宏观数据的背后,一张中国“人口图谱”也浮出水面:劳动人口数量连续第三年萎缩,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
城镇化率虽然稳步提升,但是人户分离以近千万的规模增加。
所有这些,都已经或还将加速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劳动人口连续三年下降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
劳动力人口出现绝对下降绝非首次。
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37亿,比前一年减少345万人,当时被业界认为是中国劳动力人口拐点比预期提前三年到来。
这一趋势虽然在2013年得到缓解,244万人的劳动年龄人口减少量要少于往年。
但是,2014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仅迎来了“三连缩”,其371万人的减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按照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此前的表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15岁以上不满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至少在2030年以前应该是稳步地、逐步地有所减少。
“劳动人口下降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今后会加速下滑,对我国的经济社会都将产生全面影响。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人口规模下降会造成市场萎缩和购买力疲软,同时劳动力下降导致用工严重不足,催生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经济增速就上不去,对各类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不利影响,还会推涨出口产品和国内产品价格。
对此,我国要主动适应这种人口变化,加速产业结构转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和智力型转变。
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劳动力人口持续下降相对应的是,我国老年人口却在不断加速。
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高出2013年0.6个百分点,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1%。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惟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
根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字,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
老年人口增加,与老年人最紧密的养老床位短缺极为严重。
民政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不足26张,今年计划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0张。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林燕玲表示,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延迟退休已是大势所趋,但政策上不能一刀切,要有更多弹性空间,并与养老保险待遇适当挂钩。
“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老年人口增多也给银发产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围绕着老年人的产品或服务还满足不了需求。
”林燕玲说,老年人需求也分不同层次,应根据不同需求来发展多模式的养老产业,使养老产业跟上老龄化市场需求。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2014年全国申请生育二胎的单独夫妇约100万对,远低于国家实施“单独二孩”的政策预期。
面对老龄化加剧和劳动人口减少的局面,普遍放开二胎需及早提上日程。
城镇化率提高人户分离上升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另一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从以往数据来看,2011年开始,我国城镇化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
其中,2014年54.77%的城镇化率相较2013年提高了1.04个百分点,延续了平稳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人户分离现象仍较为严重。
数据显示,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9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4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5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00万人。
目前,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已经得到了至上而下的共识,按照国家政策部署,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将分两步走,到2020年落户1亿人,另外2亿人通过居住证制度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
因此林燕玲认为,发展人的城镇化,居住证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户籍的一个主要模式。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辜胜阻此前则表示,户籍改革是局部改革,全面改革是基本公共服务体制的改革,如何逐步把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医疗覆盖到农民工也是城镇化改革应有之义。
【应对老龄化问题】1、规划政策应赶上老龄化速度为全面了解全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做好听取和审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专项工作报告的准备工作,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于今年10月中旬开展实地调研。
调研组先后赴有关地市(县、区),听取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并到养老机构了解养老服务情况。
“当前,自治区养老现状最大特点就是老龄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并且未富先老、空间分布不平衡。
”自治区人社厅厅长李宁波在作汇报时坦言。
截至去年年底,自治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781.2万,占全区常住人口16.43%,高于全国老龄人口15.5%的平均水平,年均净增老年人口60多万,且未来20年是老年人口增长最快时期。
然而,自治区现阶段养老政策法规建设与现实要求存在明显差距,老人的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基本权益还缺乏细化的法律制度保障。
同时,由于政策体系不完善,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偏低、现行医疗保障体系还不适应老年群体医疗需求,养老服务业缺少政策性保障等问题比较突出。
有的地方政府对老龄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造成养老规划和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不衔接,养老产业缺乏系统的产业链条以及统一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
一些老年人反映,受筹资水平影响,参加居民医保的老年人报销比例较低、门诊费用较高、个人负担较重。
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也反映,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所使用的信息系统无法进行共享,存在两项制度重复交叉参保现象。
部分养老服务业从业者则表示,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优惠政策还停留在定性的层面上,在养老产业涉及的生产、流通、经营等环节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出现问题也越来越多,社会反映也越来越强烈,所以更需要从上层设计的高度,加强这方面的谋划和思考。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达成共识,并呼吁:加强立法,完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2、为缓解养老资金缺口出谋划策社会养老保险一直以来被看做是人们退休后收入的最重要支柱。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养老金缺口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养老的钱够不够,成为养老之忧的首要困扰。
近年来,自治区以建设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抓手,努力推进各项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区情、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险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全区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目前,自治区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1736余万人,参保率达95%;城镇基本医疗参保1060余万人,新农合参保农村居民参合率99.18%。
连续1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从2005年月人均617元,提高到2015年月人均2043.41元;从去年7月1日起,我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75元提高至90元,有540余万名城乡老年居民直接受益。
然而由于养老金缴费者未见明显增加而领取者规模扩大,再加上养老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养老保障统筹资金缺口进一步扩大。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潘永建提出,重中之重,是切实增加养老保障建设的财政投入。
自治区应及时将中央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提高标准补助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拨付到各级地方政府。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各县(区)尤其是贫困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补助的分担比例。
“这些都是我在参加分组审议专项报告时,收集的意见建议。
”潘永建说。
参会人员认为,急需加强社会养老基金的征缴工作,人社部门应采取积极办法和措施,狠抓基金征缴工作;各级政府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征缴部门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积极推进扩面征缴工作,以缓解基金缺口压力。
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寻求更有利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渠道,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争取更高的资金存款利率。
3、养老服务业专业化急需提升赵老家住南宁市望州南社区,76岁的他最关心的就是自己未来的养老方式:“将来我不想去养老机构,就想在社区里养老。
”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条件影响,很多老人都像赵老一样愿意在家庭和社区养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设施,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
截至今年11月,自治区每个市县基本建有1家公办福利院或养老院、光荣院;每个乡镇都建有1家敬老院,共计1181个;共建成9328个五保村,2000多个农村幸福院。
自治区各类收养性养老服务机构1542家,拥有养老服务床位16余万张;建成各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等设施900多个、日间照料中心80多个,自治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为60%、30%,30多万居家老人享受到相应服务,为社会提供了近万个就业岗位。
“老人在衣食、医疗,还有家庭照料方面需求量很大,我们基本能够满足。
但是老人在家庭、情感方面的需求,目前还不太能满足。
”一名养老护理员朴实的话语,反射了群众对不同层次、多样化的居家养老需求剧增的现实。
“养儿防老”、“居家养老”等传统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而公办养老机构又无法满足有尊严地养老需求,怎么办?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巨大的养老需求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养老服务必须要社会力量来做,需要社会各主体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
大家建议,加快发展多样化的老年服务产业,大力发展养老护理、康复保健、社区服务、老年旅游等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大型老年服务龙头企业,鼓励扶持企业开发和生产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产品;吸引社会资金、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加强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养老服务绩效评估和奖惩补贴制度;对现有社会福利机构和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机构,完善设施、增强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为护理型养老机构;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着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大力培养培训养老服务人才,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人口老龄化影响】人口老龄化(aging of population)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