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新区自行车交通系统—市政设施改造工程(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重庆市北碚区园林市政建设公司编制日期:2010年11月11日目录一、工程概况二、工程项目及主要工作量三、施工现场条件四、施工准备1、项目组织机构2、技术准备3、施工生产准备五、施测方案1、测量依据2、测量方法六、施工布置七、主要施工方法1、道路施工八、工程质量体系及措施1、工程质量目标2、质量保证措施九、安全管理及文明施工十、工期保证措施十一、主要劳动力需用量计划十二、项目部人员名单十三、施工进度计划表北部新区自行车交通系统—市政设施改造工程(二标段)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大竹林镇斑竹路和金开大道西段,改造路段面积9150平方米。
工程建设单位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政设施管理处,设计单位为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重庆渝海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重庆市北碚区园林市政建设公司。
二、主要工程数量三、施工现场条件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确保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需对全路段实行封闭作业,定于2010年11月7日至2010年11月10日,对全段实施全封闭。
2、施工现场条件:临设施工场地自行考虑;施工和生活用水、电就近搭接,电力不足时自备发电机。
四、施工准备1、组织机构该工程按项目法组织施工,现场组建工程项目部,其组织机构如下:以上各部门班组人员必须持有工程项目部颁发的现场上岗证。
2、技术准备(1)、认真学习国家及重庆市关于工程建设施工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以指导施工。
(2)、认真熟悉图纸和相关资料,进行图纸自审和会审,搞清工程的难点、重点,把施工图的疑难错误解决在施工之前。
(3)、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根据设计及业主的要求,结合现场实际,从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诸方面综合规划,全面平衡,划分施工区段,确定总的施工布置,明确施工顺序,施工方向,选择优化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和主要施工机具。
(4)、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熟悉工程和地质情况,了解设计意图,明确施工方法,掌握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工程任务、施工图要点,质量标准,操作规程,施工方法,技术保证措施,施工作业设计要求,工种配合和安全技术措施。
(5)、根据图纸的座标,业主指定的点位,建立测量控制网络,对工程施工进行空间控制。
在控制网络无误后,按施工图进行放线。
在放线完毕后,须请业主、质检单位等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3、施工生产准备3.1. 仪器、设备计划试验、测量、检验仪器设备表3.2主要施工机具计划工机具设备表五、施测方案1.测量依据根据本工程地理位置的特点,实际定位按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座标点位、高程点,作为定位的前提和核定依据。
2.测量方法2.1平面控制(1)对业主方提供的高程数据资料和点位仔细核对,经确认无误后用于施工。
(2)根据业主提供的点位资料和本工程定位座标关系的设计数据,首先根据座标点(规划提供)及道路中线各转点、排水检查井座标,测量出各道路中线及排水检查井,将各转点座标桩栓在不易被破坏处。
从而形成该工程的施工控制方格网,用于工程施工。
(3)根据已确认的点位标高,采用DS3水准仪,把道路转角处分别引测一个水准点,经闭合平差后,用于工程施工。
2.2 所有测量精度和操作均应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GB50016-932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六、施工布置1、本工程工期为40天。
为保证工程进度,特采取如下施工顺序:拆除人行道板及路缘石;人行道出土;路缘石安装;人行道垫层浇注;人行道透水砖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
七、主要施工方法(1)道路工程道路工程设计以不破坏旧人行道和路面的原则,对重新铺装人行道砖和自行车道的人行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水泥掺量为6%,水泥材料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终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选用标号为32.5的水泥,碎石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小于31.5mm,级配组成如下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集料压碎值控制在30%以内。
(3)施工要求①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严格掌握厚度。
②当天铺筑的垫层在终凝前必须用3米直尺或路拱检查,有高低不平之处时,高处扒除粗骨料找平,低处将表面扒松补相同混合料找平、压实,不贴补薄层。
(4)面层面层为SMA沥青砼路面,路面施工前必须先对基层、稀浆封层进行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面层。
(1)质量标准压实度:≥95%(马歇尔试验)平整度:σ不大于2.5mm,IRI不大于4.2m/Km厚度允许偏差:总厚度-8mm中线高程: ±20mm横坡度: ±0.5%.宽度: ±30mm抗滑构造深度(砂铺法): 不小于0.55mm弯沉值: ≤30(0.01MM).(2)材料①沥青应用于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基质沥青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A级70#沥青(中、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用)和A级90#沥青(上面层SMA改性沥青混凝土用)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A级70#和级90#沥青技术要求表采用热塑性树脂类改性剂Sasobit对路面上层的A级90#基质沥青进行改性。
Sasobit改性剂的掺量为3%,Sasobit改性沥青应满足下表中的技术要求:Sasobit改生沥青技术要求应用于沥青混凝土层间粘层的改性乳化沥青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②石料根据重庆市内道路路面的筑路材料调查情况,选用石灰石集料作为路面中下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卵石破碎石料作为路面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所上面层沥青混凝土所用石料为保证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和沥青混合料中骨料的嵌挤,拟选用卵石破碎石料作为面层沥青混合料SMA所用石料,粗集料应满足上表所示的技术要求,细集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2的技术要求。
路面面层沥青混合料SMA所用石料的级配组成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石料第二次破碎可采用的击式破碎机、锤击式破碎机和圆锥式破碎机破碎,但不能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石料第一次破碎可采用鄂式破碎机破碎)。
③矿粉采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 4.10.1技术要求的石灰石矿粉,施工中应保持矿粉干燥无结团,成团的矿粉不得直接使用。
④纤维路面表层SMA-13混合料采用木质素纤维。
⑤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达不到4级或4级以上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
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较好的抗剥落剂;也可以采取掺加一定量的石灰代替矿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
(3)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及性能要求①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路面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需满足下表的要求。
②混合料性能要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和上面层改性沥青SMA13性能满足下表所列要求: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3.2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1)沥青透层油及粘层油在路面基层验收合格后,进行沥青透层油的洒布;在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验收合格后,进行粘层油的洒布。
透层油和粘层油的洒布满足下列要求:①在路面基层上洒布透层油,在沥青砼层间洒布粘层油,以保证各界面层结合良好。
透层油用煤油稀释沥青,粘层油用改性乳化沥青。
②在基层养生结束并清除基层表面松散颗粒的尘土后,洒布透层沥青,透层沥青洒布量0.8-1.2Kg/㎡,洒布透层沥青的基层上应禁止除施工车辆外的一切车辆通行,施工车辆在其上通行也应慢速行驶,严禁在其上调头,转弯,防止透层沥青局部脱落,对局部脱落的地方要进行修补;待基层满足相关要求后铺筑沥青砼下面层。
③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验收合格后,即进行粘层油的洒布。
洒布前,认真检测改性乳化沥青的质量,在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条件下进行施工。
④粘层油的洒布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污染环境。
(2)下面层及上面层①透层油洒布经验收合格后,即进行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的铺筑;粘层油洒布完毕并完全固化后,立即铺筑上面层沥青混凝土。
②沥青混合料在拌合前,认真检验原材料的质量,在符合部颁标准要求的材料后进场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
③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进行认真的级配设计,在检验所设计的混合料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作为沥青拌和站的目标按制级配。
④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在拌和沥青砼前,认真校核拌和机的计量精度,在确认计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拌合。
⑤沥青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时,保证足够的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无花白料,温度控制正常。
⑥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气温较低或等候时间过长,采取保温措施,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不小于95%,以室内马歇尔试件密度为准)。
⑦已运到施工现场的沥青混合料在保证拌和站能满足摊铺机需要的条件下,尽快摊铺,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压实效果。
⑧当路面宽度大于摊铺机的工作宽度时,采用两台摊铺机并行摊铺,避免形成冷接缝;当摊铺机出现故障并认为在短期内无法修复时,就地做成一条接缝;当日施工完毕,在完毕处做成一条垂直接缝,不同路面结构层之间,保证上下层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80cm。
⑨压路机视摊铺时的气温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情况,必要时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
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的重复碾压宽度不小于压路机轮宽的三分之一。
⑩砼板缝宽度小于1cm缝灌入沥青玛蹄脂,宽度不小于1cm缝细石砼(加水泥用量12%的UEA-H(3)型外惨剂)○11施工完毕后的路面在24小时内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八、工程质量体系及措施1、工程质量目标按设计图纸、施工验收规范及有关规定要求,精心组织施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优良。
2、项目管理创优良工程程序框图(详图):项目管理创优良工程程序框图工程质量是企业保证,社会监理、政府监督和群众评价相结合的质量体制。
根据该工程的特点,认真按公司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施工验收阶段,到使用阶段进行全过程管理,同时按创优工程程序框图,进行严格管理,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人员严格按岗位工作和质量责任进行考核,全过程上下相连,环环相扣,信息渠道畅通,反馈及时,搞好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的服务,以保证工序质量的提高,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项目经理是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质量,把质量工作摆在首位。
3、质量保证措施3.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1)、编制创优规划和质量评定计划,质量目标、质量措施、计划落实到班组。
(2)、制定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3)、调查原材料、半成品生产的质量保证状况和业主、设计商定原材料,半成品采购厂家。
3.2 施工阶段的质量措施(1)、按公司技术保证体系《图纸自审、会审制度》积极与业主方联系,全面了解设计意图,提出工程技术意见,认真实行图纸自审和会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