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5篇

林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5篇

林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5篇(一)一、林业发展三大主要问题(一)林业职能发挥在现代林业发展中,人员的因素占很大成分,由于林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参差不齐,在巡山护林方面不到位的清况时有发生,无法从源头上保护好森林资源,没有落实好国家“严管林,‘值用钱,质为先”的方针;在对野生动物白勺保护力度上有所欠缺,频频暴发出有不法分子在森林中猎杀野生动物;在森林防火宣传与保护中没有深入下去,对火灾的隐患部位检查不到位二在集体林己妹」上不主动,无法与农民形成有效白勺互动互利。

(二)林苗质量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林业的作用更加重视,但对于其的投入却始终无法满足。

资金短缺逐渐成为了制约林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林苗的质量在林业发展中占到十分重要的地位,林苗的质量将会直接关系到它的寿命与作用。

资金无法到位,就会导致林业工作者对于林苗的选择上有所顾虑。

林苗质量问颖后映出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林业不书支发展的问题。

我国对于林业发展科州七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还是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整体来讲,林业产业化科技水平还处于于低级水平,状态发展较低端,不能适应林业跨越式发展与战略规划要求。

在林业发展中科技研究与生产结合度不够,有一些不泪讲技术无法在生产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与发展。

而且高新技术严重滞后,导致了林苗在生长过程中无法形成良好的保障。

(三)适合林业发展的环境与土壤林业发展需要的环境与土壤应该旱活应林苗发展的。

这其中一方面是指水分、化学成分是否合适,空气、温度条件等是否符合当地林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指林业发展的领域环境主要是指林业发展体制与机制的发展是否健全。

目前仍然有一引起政府没有设立林业科技机构,就无法谈起科技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即使有一些已经设立了科技机构,侄多寸于林业不书支工作没有足够白勺动力。

在一般工作人员眼中,公益类的科研机构无法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职工的工资与公共支出无法保障,从而导致林业科技工作开展非常困难。

二、其他基础性问题研究对策1)在林业发展中,应谢巴人才放在第一位,采用先进的技术力量与物资进行整合,安扫厘点工程不泪讲经费,将科技经费列入到年度预算中,积极争取当地的不书支项目,引进地区内外的不书支项目,形成国家与正勿荷投入为主,自身积极争取与创新为辅,制定出优惠的政策,利用更多的力量实现资金的到位。

2)在林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解决中,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与阁却点在林业发展中,不但要保障林业既有的经济利益,还要注意它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正勿荷部门应定勤口强宏观调控,保障林业资源合王劈充转,提高单位林业面积的效益,提高林业发展的积极性,加决林业改革,转变经营方式,正勿荷在其中要转变职能,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让更多的农民进行承包,提供应有的贷款,让利于民,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胜。

3)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只有从法律层面上对林业发展澎于保障,才能进一步做到有法可依,林业手写保护才能更加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化发展。

目前我国普通公民对环境保护的观念还比较淡薄,随着法律的宣传与政府的引导,林业发展肯定会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提高全民的林业保护意识非常有必要。

三、结语林业从业者要善于利用科学的力量,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经验与管理经验,真对巴林业的发展作为战略性项目珠书女,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它的绍齐效益、社会交勿益与生态效益。

林业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通过本文件对林业基础性问题的阐述与对策分析,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将理论与方针落实到实践中去,真正体现人的主又贿旨动性的作用,真正做到发展林业就是发展耐寺续化的战略项目,真正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一、信息技术在林业产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1.1思想认识不到位当前,林业系统的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已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但在具体的工作中,认识不清、重视不足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部分领导干部对业绩过分重视,认为林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做好种植管理工作,而信息技术则可有可无,这种观念上的误区,致使当前我国林业建设仍处于重林业种植、轻信息技术的局面,为现代林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阻力。

1.2资金不足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做后盾,但就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些发展程度不高的地区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林业建设的资金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在引入设备、技术或人才时,常常受到资金的限制,相关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1.3部分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当前,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技术发展日渐成熟,但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仍有待加强。

在对濒危动植物保护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遥感技术和红外监测技术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其他的高新技术也各具特点和优势。

因此,在林业建设中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

二、信息化视阈下林业发展的对策2.1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及素质林业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难度高、周期长、要求杂的特点,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林业相关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

林业的有关领导应从思想上对信息建设加以重视。

首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信息技术对林业发展的保障性作用。

其次,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林业建设的各个层面。

一方面,应培养林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使其在工作中将政府工作思路与信息化管理理念相融合,更为科学、合理地指导林业信息化建设,为林业建设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在进行林业建设时,应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如办公软件、档案管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等,努力将信息技术与林业各层面相融合,提高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使其为林业建设提供更加广泛、更为深入的服务。

最后,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对林业和信息技术都有所掌握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尤其是基层林业,专门从事林业信息研究的专业性人才极度匮乏,因此应强化林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输出更多的林业高新人才,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人力上的保障。

2.2增加林业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面对信息建设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承包者支付能力有限的问题,可以采取拓宽筹资渠道的方法来解决。

在筹款渠道拓宽的同时,仍应将政府作为投资的主体,立足于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向政府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使林业在无资金顾虑的情况下得以快速发展。

2.3加快林业信息网络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使信息技术与林业进行有效融合,将单一、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灵活、精准的管理模式,是当前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当前,我国林业信息化管理还未成体系,林业信息共享的平台还有待完善。

基于此,我国应加强3S、3G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与互联网系统相联系,打造一个满足林业发展需求的专家系统、DSS以及GIS等数据库,实现对林业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

三、结束语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腾飞,致使我国的林业经营管理模式已发生深刻变革。

现代林业需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才能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是林业发展的增速器,是林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现代林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

将信息技术融入林业产业中,是林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对林业发展来说影响十分重大。

(三)一、南方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1森林资源不足南方森林资源不足,突出表现为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

在总量上,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覆盖率为45.39%,尽管远远高于20.36%的全国平均水平,高于31%的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人均森林面积仅为0.14hm2,不足世界人均水平0.60hm2的1/4。

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5.52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4。

在分布上,南方东部地区(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森林覆盖率为54.46%,中部地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为40.62%,西部地区(广西、贵州)为43.83%。

在质量上,南方单位面积乔木林蓄积量除了福建、海南与全国平均水平85.88m3/hm2相近以外,其他各省都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七成,其中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32.93m3/hm2,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

这与改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离实现生态良好存在很大的距离。

1.2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由于我国南方地区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天然林以及人工造林树种如杉木、桉树、橡胶的同质性,使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生态灾害频繁,水质性缺水、水土流失等问题仍较严重。

江西省是全国森林覆盖率第二高的省份,也是中国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为3.35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0.03%;广西是全国覆盖率第四高的省(区),水土流失面积有2.81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1.87%。

另外,生态防灾减灾体系不健全,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有害生物入侵以及野生动物疫病传播等威胁严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可见,南方地区整体生态功能不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足,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1.3木材等林产品供给能力不足从全国范围看,2010年全国木材产量已达到8089.62万m3,比2003年增长69.99%,是多年来的最高产量。

虽然近年来我国木材产量有所增加,但由于各省区的木材加工业发展很快,对木材的需求量已远大于木材产量的增幅。

国内的原木资源不可能大量供应南方各省区,适当进口部分木材则是必须要走的道路。

以广东为例,广东2010年原木进口量为120.78万m3,达到年产木材量654.91万m3的18.44%。

加上近年来,南方集体林区农民大量采伐自用材和烧材,2010年其用量分别达到431.56万m3和1183.75万m3,总量在2005至2010年间,年均增长率为8%,农民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逐年上升。

从上述情况看,南方集体林区木材、农民用材等林产品供给能力不足,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1.4生态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南方社会还没有形成节约利用、适度消费的文化取向,还存在重经济轻生态的思想。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部分地方林地资源被占用、生态脆弱区域被过度开发利用的现象;个别地方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和湿地、非法运输木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生态文化还不够繁荣,还没有充分发挥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

这与全社会树立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南方林业发展对策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增长,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

2.1推动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战略城乡绿化一体化是建设21世纪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把森林引入城市,同时以城带乡,开展绿色村镇建设,打造完善的城市与村镇森林生态体系,营造适宜的人居生态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