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探针的应用与进展
影响荧光探针性质的因素:
内因
具有大的共轭π键结构 具有刚性的平面结构 取代基团为给电子取代基
给电子取代基如:-NH2,-NR2,OH,-OR和-CN。 吸电子取代基如:-C = O,COOH,-CHO,-NO2和-
外因
溶液的PH值、温度 激发光源的选择 溶剂的性质如极性、介 电常数
染料分子间相互作用等
苯系衍生物、萘系衍生物、 吡啶衍生物、喹啉衍生物、 香豆素衍生物、芘类衍生 物和苯并五元杂环类衍生 物等 研究最多的是半导体纳 米微粒,也称为量子点
荧光蛋白
基因荧光探针 藻红蛋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绿色荧光蛋白、增强绿 色荧光蛋白、红色荧光 蛋白等
荧光探针的优点:
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使用方便
成本低
不需预处理 不受外界电磁场影响 远距离发光
Analytical Chemistry(Anal. Chem., 2016, 88,1821-1826)
荧光探针的应用进展
Using the two kinds of inclusion complexes, dete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four proteins (serum albumin,myoglobin, pepsin, and concanavalin A)
荧光探针的选择原则
(1)荧光的定性或定量 (3)荧光探针的适用PH (4)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 (5)荧光强度与荧光寿命 (6)光稳定性、漂白性
斯托克斯位移 定性一般选择单波长激发探针,定量最好选择双波长激发的比率探针
(2)荧光探针的特异性和毒性
(7)荧光量子产率
荧光探针的目前应用:
大多数生物分子本身荧光较弱或基本无荧光,检测灵敏度较差,使
荧光探针的应用进展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Pattern for Sensing Proteins Using Aqueous Polymer-Pyrene/γ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lexes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齐莉等科研人员,创新性地提出了发展一类基于聚合物-芘/γ -环糊精主客 体复合物的比率型荧光探针进行蛋白识别。
什么是荧光?
当紫外光照射到某些物质时,这些物质会发射出不同颜色和不同强度的 可见光,当紫外光停止照射时,这种光线也随之消失,这种光线称为荧 光。
荧光探针分子的结构
荧光探针分子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Fluorephore Spacer hv Receptor
识别基团(receptor) 荧光基团(fluorophore) 连接体部分(spacer)
实现了对四种不同蛋白样品的特异性识别检测。不同的聚合物链与不
同的蛋白的结合常数不同,因而所构建的聚合物基质荧光探针对蛋白
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而通过调节聚合物链的长度,还可进一步调节蛋 白识别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这个方法不但制备简单、普适性强,而且具有较高的荧光检测灵敏度 和较强的蛋白识别选择性,为构建新型聚合物基质的主客体复合物荧
什么是荧光探针技术?
指人们用强荧光的标记试剂或光生 成试剂对待测物进行标记或衍生, 生成具有高荧光强度的共价或非共 价结合的物质,从而实现对待测物 质的定性定量分析。
什么是荧光分析?
利用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所产生的能够反映出该 物质特性的荧光进行该物质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 方法,称为荧光分析。
F
S
R
Analyte
strongly fluorescent
识别基团也称受体决定了探针分子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荧光基团则决定了 识别的灵敏度,而连接体部分则可起到分子识别枢纽的作用。
分类
影响 因素
目前 应用
应用 进展
优点
选择 原则
应用 举例
荧光探针的分类
有机小分子探针 化学荧光探针 纳米荧光探针 荧光探针
荧光探针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学生 学号
前言:
1、荧光探针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检测,对于药物控释、靶向给药、
检测药效方面可以针对性的进行定性或定量的研究和表征。识别作用
可以标记含有特定基团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抗原抗体、核酸、酶
以及聚合物。 2、荧光探针具有特别强的可设计性,本身的结构设计与高分子密切 相关。
光探针的制备及蛋白识别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Analytical Chemistry(Anal. Chem., 2016, 88,1821-1826)
荧光探针的应用进展
Simultaneous Near-Infrared and Two-Photon In Vivo Imaging of H2O2 Using a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Probe based on the Unique Oxidative Rearrangement of Oxonium 利用比率荧光探针实现在体内对H2O2的近红外和双光子成像
Analytical Chemistry(Anal. Chem., 2016, 88,1821-1826)
荧光探针的应用进展
Analytical Chemistry(Anal. Chem., 2016, 88,1821-1826)
荧光探针的应用进展
结论 利用所合成制备的两种不同的Polymer-Py/γ -CD主客体复合物,
原理:用BC代表文中设计的探针。BC含有特殊的H2O2反应位点,能与H2O2反应
背景:活性氧簇(ROS)是一类对生物分子具有很高反应性的含氧分子, (其它生物分子则几乎不反应),反应后BC472nm处的荧光强度增加,而693nm处 ROS在很多生理和病理学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过氧化氢(H2O2)是主 的荧光强度则减弱,这两种荧光的比例与 H2O2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同时BC与 H2O2 要的一种ROS,它是细胞生长、繁殖和分化的重要信使。但是过量的 H2O2 通常预示着疾病,如癌症、神经衰退和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发展能检测体 反应后可以释放一种双光子荧光染料,染料可以吸收760nm的近红外光而发出绿 内的H2O2的方法至关重要。
得荧光探针检测技术的应用成为客观可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以 及分析化学中。 常用于标记抗原抗体和核酸,还可以检测蛋白质的活性点位,细胞 检测免疫,研究DNA碱基损伤修复以及药物分子的化学反应活性, 尤其在肿瘤识别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荧光探针应用举例:
1
2
作为荧光基团的香豆素和作为识别基团的邻氨基苯硫醚以席夫碱相 连,加入锌离子后,与硫醚上的硫原子、席夫碱上的氮原子及香豆 素上的氧原子配位得到结构2,抑制了席夫碱上C=N键的旋转,实现 了荧光从无到有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