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管理师第二章医学基础知识(课堂PPT)

健康管理师第二章医学基础知识(课堂PPT)

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 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 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 护劳动力。
6
二、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
与一般的应用科学相比,临床医学有其显著的特点,如: 1. 临床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 2. 临床工作具有探索性 3. 临床医学启动医学研究 4. 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成果
(二)主要内容 1. 一般检查,为整个体格检查过程中的第一步,以视诊为主。包
括:全身状态检查、皮肤、淋巴结。 2. 头部,包括:头颅、眼、耳、鼻、口。 3. 颈部,注意手法轻柔。 4. 胸部。 5. 腹部,腹部检查的顺序为视、听、叩、触,但记录时为了统一
格式,仍按视、触、叩、听的顺序。 6. 生殖器、肛门、直肠。 7. 脊柱与四肢。 8. 神经系统。
9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指医师运用自 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或简便的检查工具,如体温表、血压 计、叩诊锤、听诊器、检眼镜等,来客观地了解和评估患者身 体状况的一些最基本的检查方法。许多疾病通过体格检查再结 合病史就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10
二、体格检查
(一)基本方法 体格检查的方法主要有5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一、病史采集
(一)病史采集与问诊 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即问诊,是通过医师与患
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二)病史采集的内容
1. 全面系统的问诊 主要包括:①一般项目;②主诉; ③现病史;④既往史;⑤系统回顾;⑥个人史和家族史,女性 还应包括月经史和生育史。
2. 重点的病史采集 是指针对就诊的最主要或“单个”问 题(现病史)来问诊,并收集除现病史外的其他病史部分中与 该问题密切相关的资料。
17
四、影像学检查
(一)X线成像 X线成像,是基于X线对人体组织的穿透性,以及不同组织由
于厚度、密度差异,对X线吸收衰减不同而形成图像。高密度、高 厚度组织在X线片呈白色,低密度、低厚度组织则呈黑色。
1.检查方法 按照X线检查手段不同分为普通检查和造影检 查两种;
2.数字X线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3.疾病X线图像表现 疾病X线图像改变,可有大小改变;形 态改变;轮廓改变;密度改变;功能改变等。
健康管理学
第二章 医学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掌握: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基础知识 ❖熟悉:现代医学主要诊断技术与治疗方法 ❖ 了解:临床预防服务与康复医学基本内容
2
第一节 人体形态与机能概述
一、人体是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的统一
局部可以影响整体, 整体也可以影响局部。
各个器官都有固有的 功能活动特点。
3
度、诊断特异性和诊断准确度。 (1)诊断灵敏度:指某检验项目对某种疾病具有鉴别、
确认的能力。 (2)诊断特异性:指某检验项目确认无某种疾病的能力。 (3)诊断准确度:指某检验项目在实际使用中,所有检
验结果中诊断准确结果的百分比。
15
三、实验诊断
(四)参考值范围 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 各实验室因使用的方法和设备不同,可有不尽一致的参考 值。应必须结合临床全面考虑,必要时还需进行动态观察。
16
四、影像学检查
临床常用的影像检查有X线检查、超声成像、CT成像和 磁共振(MRI)成像。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单光子发射 计算机断层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发展,核医学显 像成为临床医学影像诊断领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
三、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
1. 微观深入与宏观扩展 分子水平与新兴学科 2. 学科体系的分化与综合 专业学会与系统整合 3. 医学与高科技的结合日趋密切 诊断与治疗方法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 系统医学思想将改变临床医学研 究思路,提升疾病诊治水平,加 速临床医学发展进程。8第三节 现代医学主 Nhomakorabea诊断技术
4
三、人体各系统概述
1.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肌肉构成。206块骨,骨骼肌约
500-600块,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2. 内脏 3. 脉管系统 4. 神经系统 5. 内分泌系统 6. 感觉器
5
第二节 临床医学概述
一、临床医学的概念
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是研究疾病的病因、 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 学;是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
11
三、实验诊断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s)主要运用 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技术和方法,通过感官、试剂 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 泌液、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从而获得反映机 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的客观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为 临床诊疗防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有力的分析依据。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仪器与试剂、操作人员的技术与方法、 检测结果的记录、计算机的输入、与临床的沟通等。
2.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1)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1)采血部位;2)采血时 间;3)标本采集后的处理。 (2)骨髓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3)排泄物、体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14
三、实验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和评价 1. 正确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2. 常用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 常用的指标有诊断灵敏
12
三、实验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主要内容 1. 临床血液学检测 2. 血栓与止血检测 3.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4. 肾功能实验室检测 5. 肝脏病的实验室检查 6. 生物化学检测 7. 免疫学检验 8. 病原体检测 9.其他检测
13
三、实验诊断
(二)实验室检查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 1.影响检测的因素:包括受检者的生理因素和生活状态、
二、人体的组织、器官、系统与分部
人体按部位可分为: 头部、颈部、背部、胸部、腹部、 盆会阴部、上肢和下肢。
1.组织(四种):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肌组织、神经组织。
2.器官:心、肺、肝、肾等。 3.系统(九大系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 脉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