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健脑益智养生方法初探

古代健脑益智养生方法初探

古代健脑益智养生方法初探
【摘要】健脑益智历来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重视对脑的养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健脑益智。

本文从胎教健脑、健脑益智游戏及玩具、益智食物、益智药物、传统导引术、针灸按摩等角度阐述了古人健脑益智的方法,对现代养生康复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健脑;益智;方法;古代文献
健脑益智历来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重视对脑的养生,通过各种方法健脑、增智是古代古人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者对古代健脑益智方法做以总结,以期对现代养生保健提供新的路径。

1 胎教健脑
古人认为,孕妇在孕育胎儿期间应该注意自己的文化和精神修养的提高,以生育品性端正,健康长寿,聪明智慧的后代。

如《妇人大全良方》记载:“子在腹中,随母听闻。

自妊娠之后,则须行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讲读诗书,陈礼说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视恶事,如此则生男女福寿敦厚,忠孝贤明。

不然则男女既生,则多鄙贱不寿而愚,此所谓因外象而内感也。

”可见,外象内感的理论包括了从精神修养到饮食起居以及孕妇言行举止等方面。

《外台秘要》对于养胎强调“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庶事清静”,则“生子皆良,长寿忠孝仁义,聪慧无疾”。

可见,外在的环境对于胎儿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与现代优生理
论强调早期胎教是一致的。

2 启智游戏及玩具
古人重视对于儿童智力的启迪、激发,这在中国古代多种益智游戏和益智玩具的发明创造及应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古代益智游戏主要包括中国象棋、围棋、麻将,益智玩具主要包括七巧板、华容道、鲁班锁、九连环等,古代人自孩童时期就已经开始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益智玩具和游戏开始了童智启蒙。

如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是中国著名的拼图玩具,发明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的“规”和“矩”。

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这七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

因为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

又如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是智力的较量,有助于智力的开发和提升。

围棋又有“弈”、“碁”、“手谈”等多种称谓,是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课目,属于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东汉班固在《弈旨》记载“下棋以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围棋聚精会神于棋与道家气功聚精会神于丹田同出一源。

”这对于智力的开发、提高是有很大帮助。

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围棋能够让人的精神集中,有助于养生。

这些游戏和玩具不仅能够锻炼人的智力,还能通过运用左右手,对于大脑进行有益的刺激。

3 益智药食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古人十分注意运用日常饮食进行养生保健,防病于未然。

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就有记载“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千金要方·食治篇》中也记载“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

这里的食养、爽志均包含健脑、益智的内容。

《中医饮食营养学》[1]中记载的具有益智健脑功效的食物注意包括粳米、荞麦、核桃、葡萄、菠萝、荔枝、龙眼、大枣、百合、山药、茶、黑芝麻、黑木耳、乌贼鱼等。

应用食物健脑益智具有安全无毒、可长时间应用、价格相对药物低廉的优势,易被人们接受。

运用药物健脑益智不仅体现在养生保健方面,也体现在疾病的早期康复和预防复发方面。

作者查阅古籍文献中具有明确记载健脑、增智等相关功效的药物,包括石斛、人参、党参、黄芪、山药、黄精、茯苓、大枣、鹿茸、菟丝子、紫河车、肉苁蓉、锁阳、玄参、地骨皮、甘草、刺五加、淫羊藿、仙茅、麦门冬、天门冬、龟板、枸杞子、桑葚、熟地、何首乌、女贞子、牛膝等,部分药物属于药食同源物品。

这些药物常用于大脑损伤性疾病如中风、脑瘫、痴呆等疾病的康复中,以复方形式体现居多。

4 导引按摩
包括气功在内的传统导引术对于益智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学说:儒家的“静而能虑”说,如宋代《昭德新编》记载“水极静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道家的“还精补脑”说,如《道德经》强调“致虚极,守静笃”,可使人“面色光涣,耳目聪明”;佛教的
“定能生慧”说,如《性命圭旨》记载”故心定而能慧,心寂而能感,心静而能知,心空而能灵,心诚而能明,心虚而能觉”。

在这三种学说的影响下,清静无为、炼精还脑、参禅打坐成为古人用于健脑增智的常用方法。

如《易筋经》中有“古人善采咽者,……盖取阴阳精神,益我神智”。

《诸病源候论》亦载有采月华以补脑髓的方法。

现代研究也认为气功、导引等传统养生方法具有改善记忆力、注意力、思维、提高想象力、增智等作用。

古人还经常利用按摩方法,在具有增智作用的穴位上进行按摩,不仅能够健脑,对于一些损智性疾病还有一定的康复作用。

作者查阅古籍文献中具有健脑、增智功效,或者常用以治疗髓减脑消、健忘等脑相关性疾病的穴位有百会、四神聪、太阳、印堂、风池、翳风、安眠、巨阙、章门、大椎、膏肓、神道、心俞、肾俞、命门、少海、内关、列缺、神门、养老、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大钟、照海、悬钟、气海、关元、神阙等。

古人通过针刺、艾灸、推拿按摩等方法,应用于这些穴位,能够起到脑保健的作用。

如传统按摩技术中的鸣天鼓,长期应用具有醒脑强智的作用。

从以上古人健脑益智的方法可以看出,古代对于健脑益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涉及到人们最关注的药物治疗,更多的是涵盖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饮食、运动、娱乐。

同时,不仅关注成年人的脑健康,更能够注重受孕养胎,从源头上对人的脑健康加以保护。

这些健脑益智的方法对于现代人的日常养生和疾病康复具有一定的启示。

例如,如何在社区人群中普及传统健身术,既能养
生,又能防病;如何将古人优生优育的理念渗透到备孕期及怀孕期,同现代优生优育理论一起为生出更健康、聪明的宝宝提供建议和方法等。

此外,在重视养生的同时,还应加快研究利用这些传统健脑益智方法进行疾病康复的辅助治疗。

目前已有学者做了相关尝试,如彭越[2]应用中医导引术对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进行了相关临床研究,认为导引术能够放松身心,缓解由紧张等不良情绪导致的肌张力增高。

导引有利于精神的调摄,使精神内守,当患者处于良好情绪时,更有利于患者接受训练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随着多种健脑益智方法应用于日常和临床,将为人们的养生康复提供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翁维健.中医饮食营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 彭越,邢若星,徐文艳,等.“中医导引术”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5):44344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