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及中医护理观察

谈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及中医护理观察

谈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及中医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中医护理对策。

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慢性疾病患者158例,分析入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中医护理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要为心理承受力下降、抑郁、易怒、自卑等方面。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分析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加强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缓解患者的自卑感,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可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

标签:慢性患者;心理特点;中医护理
现阶段,临床上的老龄患者逐渐增多。

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有所下降,导致患者出现易怒、焦躁等心理症状,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因此,临床治疗期间,必须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笔者为了解中医护理在慢性疾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医院收治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历史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慢性疾病患者158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63例,年龄为76~84岁,平均年龄为(80.42±1.37)岁。

本组158例患者中,51例呼吸系统,39例内分泌及代谢病,36例心血系统疾病,32例消化系统疾病。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性别等未出现显著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對照组对照组患者对患者行常规心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症状进行疏导护理方法如下。

1.2.1.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现阶段,医院临床护理逐渐趋于人性化发展,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时进行人性化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方式不仅能消除患者的恐惧感,还有利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护理。

1.2.1.2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可组织小型讲座,进行健康知识宣传,让患者了解慢性疾病的治疗特点,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使得患者积极参与到临床治疗中来。

1.2.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中医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2.2.1精神状态的护理精神状态可以反应出慢性疾病患者的手是否存在焦虑、易怒等心理问题,《黄帝内经》提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患者出现消极状态时,会直接影响临床治疗。

因此,中医学认为,改变患者的精神状态是进行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

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护理,使得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出血气血虚亏症状,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

1.2.2.2饮食护理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受损,食欲下降,往往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

中医学者认为,食药同源、膳食均衡可促进患者阴阳平衡,可避免药物治疗对肾脏组织的损耗。

通过荤素搭配进行饮食护理期间,胡萝卜、土豆、黄瓜、大米、黑木耳等不同的食物的色泽差异能够刺激患者的视觉,达到增加食欲的效果。

1.2.2.3临床护理受到原发疾病的影响,慢性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临床不适感,且患者的原发疾病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存在差异。

因此,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可适当辅以穴位按摩,例如:对于心神不宁患者,可按摩神门穴。

2 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64.56%,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30.38%,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结论
临床研究表明[1],慢性疾病患的身体机能受到较大的损害,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患者常常会出现临床不同的心理问题,笔者进行研究期间,发现患者主要存在以下心理问题:①悲观情绪:由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周期较长,且病情常常难以控制。

不仅会造成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还易导致患者出现气血两亏、脾胃受损的现象;②消极状态。

进行临床治疗期间,患者的临床症会出现恶化迹象,还会出现厌世情绪,消极配合临床症状,精神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最终出现气血不足,抑郁成病的症状。

中医学对慢性疾病的临床护理有独特的方法,笔者医院主要通过以下3个方面进行临床护理:①精神状态的护理。

中医学认为”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2],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②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

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可调节患者身体机能。

中医学认为食物之无色具有不同的临床作用。

例如,番茄等红色食物,加速患者气血运行,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菠菜、黄瓜等绿色食品可改善肝功能受损状况;③加强对临床症状的护理。

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体现在穴道到按摩上,该方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改善程度明显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既往研究表明[3],基于中医的特点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改善患者肾脏功能受损状态,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状态,可缩短治疗周期,笔者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相符。

总之,加强中医护理在慢性疾病患者临床中的应用,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护理,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凤姣,李艳,曹仲珍.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状况与护理需求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0(05):67-69.
[2]王菊本,李文华.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5):140-140.
[3]胡艳芝.老年慢性患者心理分析与护理方法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2):50-51.编辑/哈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