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成本会计概述一、成本的分类按成本是否计入产品成本分为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其他制造费用期间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按成本与业务量变动之间的关系分为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办公费酌量性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按成本是否可控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按成本归属对象难易程度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二、成本、费用的划分1、正确划分是否应计入成本费用。
2、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
3、正确划分各个期间的费用。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
三、成本会计的对象1、生产经营业务成本。
2、经营管理费用。
3、专项成本。
四、成本会计的内容1、成本预测2、成本决策3、成本计划4、成本控制5、成本核算6、成本分析7、成本考核五、降低成本的战略思路1、从长远整体利益出发,指导价格竞争。
2、减少产品的无形损失。
3、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
4、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5、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⑴泰罗制——标准成本差异分析方法⑵目标成本=用户可以接受的价格或竞争性的市场价格–目标利润–税金六、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1、厂部成本管理2、车间成本管理3、班组成本管理4、职能部门成本管理七、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1、标准的制定2、定额的管理3、计量的监测4、信息的管理第二部分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一、成本预测1、决策=预定目标+判断选择2、成本预测的方法定性预测定量预测时间序列法简单平均法趋势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加权平均法因果分析法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指数回归预测法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其他非回归预测法—高低点法y=a+bx(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产量)b=(最高业务量对应的成本-最低业务量对应的成本)÷(最高业务量-最低业务量)a=最高业务量对应的成本–b×最高业务量二、成本决策成本数量分析成本——价值分析成本决策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成本——利润分析产品设计阶段成本决策应用产品生产过程批量、零部件自制或外购三、成本计划成本计划的内容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制造费用计划期间费用计划成本计划的编制有消耗定额的费用,按定额×单价有开支标准的。
按标准×人数其他,按上年实际数×(1±生产增减百分比)×(1±物价变动百分比)×(1±费用节约百分比)四、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成本控制的原则全面控制全过程控制全员控制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例外管理原则数据较大的差异经常发生的差异性质严重的差异成本控制的程序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实施成本控制差异的原因及对成本的影响揭示成本差异分析成本控制效果成本控制的内容目标成本的控制设计成本的控制生产成本的控制销售成本的控制使用成本的控制五、成本核算划清界限划清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的界限。
划清计入或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
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
划分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基本制度完全成本制度(制造成本法)变动成本制度基础工作健全原始记录和凭证。
建立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
制定消耗定额。
建立材料收、发、盘存制度。
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制度。
间接费用分配标准成果类: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消耗类:生产工时、机器工时、生产工资、原材料消耗定额类: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比例法产成品产量比例法年度计划分配率法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适用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
分批法:适用单件、小皮量生产。
分步法:适用连续加工生产。
定额法:作业成本法一、生产模式:1、规模化生产——大批量生产组织模式。
2、顾客化生产——对消费者多样性、日新月异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柔性制造系统。
二、作业成本法(ABC)——Activitybasedcosting1、确认主要作业与作业中心2、将归集起来的投入成本费用归集到每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
3、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中。
六、成本分析与评价1、成本分析报表⑴、反映成本水平的报表成本项目历史先进水平××年上年实际平均本月计划本月实际本年累计实际平均原材料外购燃料动力工资、福利费制造费用小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甲材料乙材料⑵、反应费用支出情况报表①、制造费用明细表②、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明细表⑶、反映成本管理专题的报告⑷、质量成本报表2、影响产品成本变动的基本因素⑴、外部因素①、企业设置的地点及环境条件。
②、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与企业规模。
③、生产要素的供求状况。
④、企业专业化水平与协作条件。
⑤、社会平均劳动技术水平和操作。
⑵、内部因素①、生产水平的高低。
②、原材料能源利用的效果。
③、设备状况及其利用效率。
④、生产工作质量:合格率、废品率、返修率。
⑤、生产工人工资及制造费用水平。
3、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⑴、一般程序①、明确目标、提出课题。
②、掌握资料、了解情况。
③、对比差距、揭露矛盾。
(实际预算与对比、同种指标不同条件不同时间对比、有关指标相互间对比)④、分析原因、揭示本质。
⑤、提出措施、改进工作。
⑵、主要方法比较分析法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指标与上期指标对比本期指标与同行先进水平对比比率分析法相关比率分析法结构比率分析法动态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差额计算法4、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分析的种类分析的项目分析的方面全部产品成本分析按产品品种分析按成本项目分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按成本形态分析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情况分析产量变动因素的影响产品结构变动因素的影响单位成本变动因素的影响产品单位成本的分析直接材料项目的分析材料消耗量变动材料质量的变化工艺改进和新技术的利用代用材料的使用和配料比例的变化原材料的综合利用材料价格变动材料采购价格的变动采购费用的变动直接人工项目的分析劳动生产率生产技术工艺劳动组织生产工人的熟练程度材料质量工资水平生产工人工资总额生产工时制造费用项目的分析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制造费用分配率经济技术指标变动对产品成本影响的分析原材料耗用量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原材料利用率变动改进产品设计原材料综合利用产品产量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固定成本——与产量成反比变动成本——与产量成正比劳动生产率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产品质量对成本影响的分析5、完善成本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1)、完善成本评价考核标准——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2)、成本经济责任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第三部分责任会计一、责任会计对责任中心进行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的一种会计制度。
二、责任中心1、责任中心的划分标准成本中心技术性成本中心成本中心费用中心酌量性成本中心自然利润中心利润中心人为利润中心投资中心投资报酬率=投资收益÷平均资金占用额三、责任预算的编制1、确定企业总预算2、指标分解(1)、按指标构成的因素分解。
(2)、按指标实现过程中所处的不同环节分解。
3、具体编制责任成本预算确定目标成本基数计算法目标成本=基期成本×(1±预期成本增减率)倒扣计算法目标成本=目标销售收入-应交税费-目标利润本量利分析法分解目标成本按产品结构分解按产品生产过程分解按产品成本的经济内容分解责任利润自然利润责任中心预算预算人为利润责任中心预算责任投资预算四、责任预算报告责任中心可控成本预算金额实际金额差异额制造一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小计五、内部结算价格1、实际成本2、标准成本3、实际成本加利润4、标准成本加利润5、市场价格6、双重价格7、协商价格六、内部银行第四部分战略成本管理一、战略成本管理的涵义:应用专门的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制造竞争优势,以适应外部环境的持续变化。
二、战略成本管理模式:1、克兰菲尔德模式2、罗宾。
库柏模式3、桑克模式三、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1、确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采取的战略,并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成本战略。
2、进行企业价值链分析(1)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
探索利用上、下游价值链管理成本的可能性。
(2)企业内部价值链。
消除非盈利项目,减少不必要浪费。
(3)竞争对手的价值链。
3、通过成本动因分析,揭示影响企业成本的结构性动因和执行性动因。
四、战略定位分析两种竞争优势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能够为顾客提供具有独特性产品而取得的竞争优势。
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