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如何避税?
避税的宗旨:纳税人,或者征税对象的来源,是否能在不同国家税收管辖权范围之间,得到转移。
人的要素:跨国纳税法人,也就是跨国公司,按税收管辖权不同,可以分为:公民与居民,叫做人的要素。
物的要素:征税对象,是指资金投放、劳务付出、货物交换所产生的受益或所得,叫做物的要素。
一、通过人的流动进行避税:
公司法人分为公民身份法人与居民身份法人,各国区分他们的标准是不同的,要根据这些标准与他们之间的差异,再分析避税的可能性。
对于法人公民公司纳税人来说,它们具有“无限纳税义务”。
对于法人居民公司纳税人来说,居民公司可以采用一些技术处理,来避免成为居民纳税人。
1、一些股东不参与管理活动,其股份与影响管理的权利分开,只保留它们的财权。
2、避免在高税国注册公司,最好选在国际避税地,或提供税收优惠较多的国家。
3、选用非居民担任管理角色。
4、不在高税国召集股东会议,或管理决策会议,要在这些国家之外作出各种会议报告。
国外会议记录必须包括在国外作出的重大营业决策和详细资料。
5、避免从高税国发出电话,或其他电讯指示。
6、对临时,或紧急交易,建立一个分离的服务公司,按一定的利润纳税,以避免全额纳税。
公司法人居所迁移避税在于确定公司,或有关机构的居所在哪里,主要以该公司或机构的控制管理部门设在什么地方为准。
比如一家在法国注册的公司,可以是中国的居民公司,而在中国注册的法国公司可以是法国居民公司。
就是说一个公司,无论在他国,或是在母国,都可以成为居民公司。
一般来说,要尽量使自己的公司成为居民公司,不要成为公民公司。
利用居所变化,躲避纳税义务,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消除使其母国,或行为发生国,成为控制或管理地点的所有实际特征,实现公司居所“虚无化”。
比如,法国斯弗尔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避免在英国具有居所,和成为英国纳税义务人,采用了如下方法:
1、该公司内的英国股东,不允许参加管理活动,英国股东的股份,与影响公司管理权力的股份分开。
它们只享有收取股息,参与分红的权利。
2、选择非英国居民做管理工作,例如,经理、董事会成员。
3、不在英国召集股东会或董事会,所有与公司有关的会议、材料、报告都发生在英国领土以外,档案也不在英国境内。
4、以英国电报、电讯等有关方式,发布指令、命令。
5、为应付紧急情况附带发生的交易行为,该公司在英国境内设立一个单独性的公司,按照核定的利润,缴纳公司税,以避免引起英国政府的极端不满。
以上做法十分有效,具云,从1973年至1985年,该公司成功避(英国)税8137万美圆。
也就是说,英国政府亏了8137万美圆。
在利用公司居所变化,进行避税的过程中,还可以“信箱”,或中间操作方式进行。
“信箱”公司,是指那些仅仅具有法定的形式,,以及完成居住国法定登记手续的公司。
这些公司名义上所应该从事的各项工作,均由在其他国家的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
这些公司或分支机构都是设在有投资税收优惠的国家的法人实体,或者是那些故意制造帐面亏损,向以后年度利润可以相互抵消的公司。
它们不仅在名义上享受各种税收优惠,而且还有其他方法转移收入。
中间操作与“信箱”有一点差别,它是通过所得来源所在地,与最终所得人,或受益人中间设置一个中心机构。
该机构通常设在避税港,自由港,或拥有某些税收优惠规定的国家。
当该中心机构收入或利润积累到一定程度和规模时,可以用作再投资或作他用。
中间公司操作的避税作用,主要体现在取得股息、利息、汇利不动产以及有价证券方面,对有税收条约的国家来说,之间操作的方法更为重要。
二、通过人的非流动实现避税:
人的非流动是指,跨国纳税人并不离开纳税国,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改变居民身份,规避其在高税国的无限纳税义务,或者是使其所的或财产,在形式上与本人分开,达到本人在居住国,避免就这部分所得或财产纳税的目的。
人的非流动避税可以分为:
1、住所的虚拟迁出。
住所的虚拟迁出是指:从法律上看,跨国纳税人已经迁出了高税国,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在其它地方取得任何住所。
一个高税国的跨国纳税人,哪怕它实际上是该国的居民,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不是这个国家的居民,就可以减轻,甚至消除其国际纳税义务。
2、住所不迁出高税国。
住所不迁出高税国是指,从法律上看,跨国纳税人没有迁出了高税国,只是在其他低税国建立信托财产,或其他信托关系,以此逃避纳税。
跨国纳税人利用信托形式转移所得或财产,将自己拥有的财产转给受托人进行管理和经营,造成纳税人与其财产和所得分离,从而在法律上消除人与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因素,但是,又使分离出去的财产和所得仍然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使委托人不再有义务,就这部分财产及其所产生的所得,缴纳财产税和所得税。
这样,因为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已经由于纳税人通过委托,转给了受托人,受托人承担纳税义务,虽然这些税赋,最后会转到委托人的身上,可是,如果委托人选择了一个低税国的受托人,则其总体税率会降低,于是,就有效地达到了规避纳税人在居住国的纳税义务。
例如,新西兰朗伊桥公司,为躲避本国所得税,将其年度利润的70%转移到巴哈马群岛的某家信托公司,由于巴哈马群岛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和避税港,税率比新西兰低30%至50%,所以,该公司每年有效地规避300万美元至450万美元的税款。
三、利用物的流动进行避税
在国际避税中,资金、货物、劳务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人的流动,在有些方面向显得更重要。
究其原因,是由于人员的流动太明显,容易引起高税国采取反避税行动。
相比之下,资金、货物、劳务的流动,更具有隐蔽性,产生的效果,绝不比人员流动产生的效果差。
但是,操作起来要复杂得多:
1、建立从事免税活动的常设机关转移货物。
一个跨国经营公司需要建立许多国外常设机构,其中一些常设机构是专门从事免税营业活动的。
当有的常设机构所在国,根本就没有关于常设机构的免税规定时,就可以把需要储存,或加工的货物转移到某些有免税活动规定的常设机构去,达到避税目的。
2、利用常设机构转让财产。
跨国公司总是要考虑和权衡,营业财产转出机构所在国与营业财产转入机构所在国之间的,不同税赋和对营业财产不同的估计和计算方法,利用常设机构之间营业财产转移,尽量减少现在的或将来的纳税义务。
3、利用常设机构虚构租赁。
跨国公司利用与常设机构所在国的不同税赋,通过财产的虚构租赁,人为地转移费用已达到避税目的。
4、利用常设机构转移劳务。
跨国公司的总部与常设机构之间,或者常设机构与常设机构之间,常常会相互提供,按规定不予扣除的劳务支出,例如,技术服务、广告宣传。
由于这些转移的劳务支出,不准许从被转入机构的所得内扣除,因此,当这种劳务支出转移时,如果由高税国向低税国转移,就可以被高税国的转出机构利用,实现避税。
5、利用常设机构转移管理费用。
国外机构在多大程度上参与管理活动,他就应该负担多少管理费用,分享多少利润。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但是,无论如何分配管理费用,都可以被用来避税。
有些国家的双边税收协定对此有规定:
1、有的确定了固定的分享利润率。
这就要有一个合适的管理费用分配标准。
2、有的规定,应当根据常设机构参与管理活动的程度来确定分享利润率的比例。
这要找一个恰当的参与管理的尺度。
6、利用常设机构亏损。
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各国对待公司亏损的不同政策和规定,让在最有利的国家的常设机关,在最有利的时间,出现亏损,达到避税目的。
7、利用汇率的变化进行避税。
跨国公司的国外常设机构,进行结算的货币不同,汇率经常变化,会影响计算结果。
通过精心设计,可以达到避税目的。
上述方法,可以几种方法综合利用,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