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早期干预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早期干预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早期干预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发表时间:2012-08-03T17:05:08.2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7期供稿作者:李小芳[导读]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

李小芳(广西水电医院广西南宁 530001)【摘要】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疗效的相关论文综合,示早期护理干预可预防或延缓黄疸的发生,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黄疸程度,减少核黄疸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护理综述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1],生理性黄疸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h即出现黄疸,2周~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1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2]。

胆红素过高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发生,引起死亡或后遗症。

因此,黄疸早期干预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就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 诊断方法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测定1.1 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 %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生后2~3 d 出现黄疸,4~5d达到高峰,5~7d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d出现,5~7d达高峰,7~9d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 μmol/L。

1.2 病理性黄疸①生后24h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在足月儿>221 μmol/L、早产儿>257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③黄疸持续时间在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 μmol/L。

具备上述任何1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3]。

2 干预措施2.1抚触抚触作为对新生儿的一种辅助治疗已经在新生儿病房广泛开展,对新生儿黄疸病情的改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方面:①轻的按摩可促进迷走神经活性,使胃泌素及胰岛素的释放增加。

从而增加婴儿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使婴儿的食欲增强,体重增长加快,抵抗力增强。

抚触可增进婴儿β-咖啡呔,5-羟色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血清素等分泌,从而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②新生儿由于窒息、咽下、感染等摄入不足,进食量较少,肠蠕动减少,胎粪积聚在肠道,胆红素就会被重吸收进入血液,以及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建立晚及肝功能不成熟等原因,均可使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时间延长加重。

通过抚触,使新生儿的食欲增加,从而加速肠道正常菌群生长,促进尿胆原生成增多,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减少,减轻肝肠循环,胆红素排泄增多,从而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抚触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触觉是最原始的感官功能,用手对皮肤进行温和良性的刺激,引起全身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一系列良性反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抗病能力,抚触做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值得推广[4]。

具体抚触方法:从前额、下颏、头部、胸部、腹部、四肢、脊背到臀部,每天2次,每次15min,上午为沐浴后,下午在2次喂奶间进行。

抚触时室温在28-30℃,冬天用取暖器,抚触前操作者手上和婴儿皮肤上涂润肤油,抚触时播放轻柔的音乐,同时让产妇或家属在旁观看,一边学习一边与婴儿交流,严密观察婴儿是否得到确实有效的母乳喂养及母亲是否有足够的乳汁。

加强臀部护理,勤换尿布,便后保持臀部干燥,并予肛周皮肤涂油膏以隔绝大便对皮肤的刺激。

2.2游泳孙美农等研究证实:胎便转黄时间延迟是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3~4d)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因素之一[5],游泳能够促进胎便转黄时间提前,减低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的发生[6]。

新生儿游泳是母亲子宫内羊水生活环境的延续,有利于新生儿和婴儿心理的发展。

由于新生儿游泳在水中活动量大,水的浮力、水压及婴儿的运动使呼吸加深,肺活量加大,心血管耗氧量增大,从而使代谢增加,此外游泳刺激副交感神经使胃泌素、胰岛素及胃酸分泌增加,故婴儿易出现饥饿,且食欲增加。

同时,腹肌收缩,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7]。

注意事项:新生儿游泳期间必须有护士一对一全程监护。

泳池水深约75cm,以新生儿足部触及池底为标准。

家属可以全程陪同,游泳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新生儿头部始终保持在水面上。

2.3灌肠灌肠能使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和大便变黄时间提前,减轻新生儿黄疸程度;胎便排出时间和变黄时间延迟是引起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3~4d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因素之一。

正常新生儿一般在出生10~12h内初次排胎粪,3~4d左右排黄便。

由于开塞露液灌肠在新生儿出生2h开始实施,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及大便变黄时间明显提前,主要是灌肠液对直肠壁感受器的刺激产生排便反射,增加肠蠕动,加速粪便的排出,从而干扰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以达到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有效防止核黄疸的发生[8]。

操作时应注意:①尽量保暖,以防患儿受凉。

②新生儿年龄小,自身不配合,应特别嘱家属扶好患儿配合操作,避免因患儿来回活动增加肠黏膜与肛管的摩擦,从而增加了损伤的机会。

③操作熟练、轻柔。

灌肠本身就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又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肠黏膜薄嫩,容易受异物刺激而损伤。

因此护士操作时一定要做到动作轻柔。

④有严重腹泻,急腹症及消化道者禁用。

2.4蓝光治疗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形成水溶性而溶于体液,通过血液循环可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经肾从尿中排出[9]。

照射前给患儿洗澡,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光疗时保持患儿四肢呈舒展的姿势,按摩患儿头部、背部,或手部皮肤抚触,使新生儿,心情愉悦,减少哭闹,有利于其生长发育;由于水分丢失多,蓝光光疗结合5%葡萄糖100ml静脉滴注治疗,具有加强胆红素的分解和排泄的作用,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缩短治疗时间[10]。

静脉补液的同时多喂牛乳和糖水[11]。

光疗期间予黑眼罩覆盖双眼,尿布包裹好会阴部,其余部位充分显露,定期翻身,确保蓝光均匀照射于身体皮肤。

光疗相当安全,但也有不良反应,如发热、腹泻、皮疹、低血钙、核黄素缺乏,甚至青铜症等,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光疗知识及操作规程,熟悉每个患儿的病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勤巡视,多观察,定时监测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以保证获得最佳疗效,促进患儿早日康复[12]。

2.5药物治疗对于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一般包括酶诱导剂、活性碳、白蛋白、丙种球蛋白及中药茵陈冲剂、三黄汤等。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应用与临床。

包括:(1)血红素加氧酶(HO)的抑制剂:如锡一卟啉类药物能减抑制血红素向胆红素转化,有效减少胆红素的生成,增加对胆红素的摄取、排泄及胆红素的光破坏作用。

并且其毒副作用轻。

(2)运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蟹白抑制溶血过程,主要用于重症溶血的早期。

(3)输入白蛋白减少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用于新生儿出生后l周内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

(4)通过基因调控,干扰血红素加氧酶(HO)基因,减少胆红素生成。

(5)其他。

服用金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等,口服后能种植于新生儿肠道内,有利于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长,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随大便排出体外[13]。

(6)中西结合:茵栀黄等。

(7)口服米雅是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有效的微生态治疗手段。

由于高胆红素血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从而可能导致患儿免疫性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继而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应用微生态制剂米雅治疗,一方面通过调节肝肠循环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代谢,另一方面也对高胆红素血症所诱导的单个核细胞凋亡率上升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恢复患儿一定的免疫功能[14]。

2.6增加喂养次数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时,即增加喂养次数,鼓励及指导母乳喂养,每日不少于6~8次,两奶之间适当补充温热葡萄糖水,葡萄糖的喂入促进了新生儿的胃肠蠕动,在促进排便的基础上,增加尿量的排出,及时排泄掉胆红素的代谢产物,有利于肝糖原的储备,肝酶的激活,促进血清胆红素的代谢,减轻新生儿黄疸的发生[15]。

至于母乳性黄疸在停用母乳3天期间,母亲定时挤奶,仍保持乳汁通畅。

新生儿则增加人工喂养次数,奶液的配制一定严格按配方稀释,防止奶液过浓增加胃肠负担而影响胆红素的排出,奶液过稀引起新生儿营养不足。

对不明原因黄疸的新生儿给予胃肠喂养,通过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来调节胃肠蠕动,促进食物顺利通过肠道并及时排泄,防止新生儿出现腹胀、便秘,减少肠道中胆红素的重吸收,有助于减少新生儿黄疸的症状[16]。

2.7换血疗法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快速、有效、安全[17]。

主要用于重症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病。

其主要是通过换血,将血液中的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换出,减轻溶血,换出血中大量胆红素,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纠正贫血,改善携氧,防止心力衰竭,改良双管同步换血法,不需要直接经脐静脉插管及脐静脉输血。

避免了脐静脉穿孔、血栓、空气栓塞、心脏停搏及感染等严重副作用,缩短了换血时间[18]。

吴俊、吴本清[19]通过对比证明双管同步双管同步抽注法总胆红素的换出率高于全自动换血法。

改良双管换血法有创伤小、安全有效、换血时间短等优点。

2.8健康教育:王璐[20]通对156例新生儿黄疸症患儿家长进行有关新生儿黄疸方面健康教育,使其对此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加深了了解,逐渐消除了顾虑,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136例生理性黄疸患儿均在2周内皮肤黄染得以顺利消退;2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得以控制,皮肤黄染逐渐消退,无出现并发症病例,达到预期目标。

充分显示运用健康教育对各类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从而有效缩短了黄疸持续时间,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由此可见,早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确实能够降低新生儿黄疸的程度[21],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对所有的新生儿,尤其是存在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的高危儿、早产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应通过增加喂养、抚触及预防性用药等处理措施,尽早将胆红素排出体外,减少胆红素的堆积。

避免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对新生儿的损害。

减轻了治疗难度,也减少了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31285.[2]张自珍,黄海波,王芳,等.游泳联合抚触护理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8(1):140141.[3]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7(139).[4]冯秀芳.探讨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创新医学,2010,9(29).[5]孙美农,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08.410.[6]谭惠兴,涂荣红,骆美芳,冯惠芹.游泳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J].创新医学,2012,3(16).[7]兰海英,夏爱红.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5(4).[8]吴霞玲,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水平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2011,10(29).[9]崔忠,孙媛. 早期综合干预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8(1):47-48.[10]黄艳敏,蓝光结合5%葡萄糖静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J].中国健康月刊, 2011,8.[11]徐杰.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10(27).[12]杜四云.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J].创新医学,2010,6(2).[13]陆永泉.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干预 [J].健康必读杂志,2011,12(28).[14]王惠庭,陈雅,林敏红,等.口服米雅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10.[15]戴安惠.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4):333-334.[16]黄献文.不同营养方式对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EB/OL].医学网2009,10(29).[17]刘淑娟.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进展[J].心理医生杂志,2011,10(202).[18]邓皓辉,李锐钦,张素芬.同型血外周同步换血时不同病因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对比研充[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2(11): 1263-1264.[19]吴俊、吴本清. 双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1,22(11): 1263-1264.[20]王璐,运用健康教育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J].创新医学,2011,3(21).[21]沈晓洁,吉海燕,徐巧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中舒适护理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12(8):70-71.。

相关主题